“仁君”劉備的本來面目:英雄?梟雄?還是無賴?

在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劉備是“仁君”的典型,他的主要特點就是寬仁忠厚,待人以誠,頗具君子風範。劉備的形象所體現的這種“仁義”觀念,寄託了小說家仁政愛民的理想。

但是,在小說中,劉備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形象。在小說中,曹操把劉備和自己並稱為“英雄”,而有更多人,包括曹操、劉表、劉璋手下的一些謀士,卻都稱劉備是“梟雄”,這使劉備在“仁君”之外還擁有了“梟雄”的口碑。

所謂“梟雄”,大致有兩重含義,其一是指智勇傑出的人物,具有褒獎的意味;其二是指非常強橫而有野心的人物,這有貶抑的意思。

“仁君”劉備的本來面目:英雄?梟雄?還是無賴?

劉備之所以能被同時代的人稱為“梟雄”,這兩方面的意思大體上都有。

作為英雄的一面比較好理解,出身貧窮的他最終能與曹操、孫權鼎足而立,成為三分天下的一方之主,稱他是一個大英雄也不為過。

作為“梟雄”,劉備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常常“心口不一",想的是一套,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比如,劉備從小就想當皇帝,但只是在口沒遮攔的幼年時代才會脫口說出心裡的想法,待長大成人以後,他就竭力把這種念頭深深地藏在心底,輕易不讓人知。

劉備雖然以“販履織蓆為業”,卻“好交遊天下豪傑,素有大志”,但在沒有找到機會圓夢的時候,他就要盡一切努力來掩飾自己的野心。

“仁君”劉備的本來面目:英雄?梟雄?還是無賴?

在投靠曹操時,劉備就曾實施“韜晦之計”,列如在自己住處的後園種菜, 通過自己澆灌,藉此來消除曹操的猜忌。

劉備生活在弱肉強食的時代,為了生存和發展,也經常玩弄一些權術,搞一些翻雲覆雨的把戲,必要時甚至還會大要無賴。這在《三國志》中也可以看到不少。比如,他在荊州問題上的所作所為,就很難說他是“君子”行為。

赤壁之戰後,劉備親赴京口,向孫權借來了荊州,站穩腳跟後他就放手發展自己的勢力。當時益州牧劉璋軟弱無能,綱紀廢弛,周瑜、甘寧都勸孫權攻取益州。

孫權向劉備徵求意見,劉備派人回報說:“備與璋記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辣懼,非所敢聞,原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

劉備說的這番話可真是忠厚之言,說得是多麼溫情脈脈,可是,結果又怎樣?

“仁君”劉備的本來面目:英雄?梟雄?還是無賴?

當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南征四郡,羽翼漸豐後,便親自統兵進取西川,並派大將關羽鎮守荊州。消息傳到孫權耳裡,氣得孫權大罵“猾虜乃敢挾詐!"(見《三國志·魯肅傳》)

孫權眼看著劉備奪取了益州,就派人去索還荊州。劉備又回答說:急什麼,等一等吧!我正在謀取涼州,等我拿下涼州, 自然會把荊州還給你們。

到了這一地步,孫權忍無可忍,決定自己動手,他直接給荊州各郡派了地方官,但派去的人卻全被關羽轟了回來。

孫權怒氣沖天,派呂蒙引軍二萬,準備發兵硬奪。劉備立即作出反應,親自坐鎮公安,同時調關羽前來迎戰,毫不客氣地要和東吳動武。

幸虧胸懷大局的魯肅,冒著生命危險來和關羽談判,義正詞嚴地數說劉備一方的無理行為,最後劉備才以湖水為界,割了三郡給東吳。

“仁君”劉備的本來面目:英雄?梟雄?還是無賴?

再說取西川,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提出佔領益州、三分天下的謀略。正是有了這個對策,劉備才看好諸葛亮,勸他非出山不可。

所以對劉備來說,益州十分重要,一定要據為己有,只是時機未到而已。

建安十六年,劉璋聽從張松的建議,請劉備來對付張魯。劉備到蜀地後,劉璋歡天喜地,前後送金錢“巨億計”,又給他增加兵力,補充了很多“車甲器械資貨”之類軍需物資。

那麼,劉備又是如何回報這位同宗兄弟的熱情相待呢?

劉備收了錢,收了人,也收了物,但到葭萌關後就按兵不動,他並不急於去討伐張魯,而是要住下來, “厚樹恩德,以收人心。” (見《三國志·先主傳》)

“仁君”劉備的本來面目:英雄?梟雄?還是無賴?

此外,據《三國志·先主傳》注引《吳書》記載,劉備到了益州,就對張松、法正等大加拉攏,又主動詢問蜀中地勢闊狹、兵器府庫人馬眾寡,直接表露了吞併蜀中的野心,張松以詳情相告,又畫了山川地理圖本,於是劉備盡知蜀中虛實。

事情敗露後,劉璋殺了張松,對劉備加強了防範,於是, “先主大怒,召璋白水軍督楊懷,責以無理,斬之。”(見《三國志·先主傳》)

接著,劉備驅兵進入白水關,把劉璋部將和士卒的老婆孩子全都扣下來做人質,然後向劉璋發起進攻。最後終於佔領益州。

對劉備奪取益州的行徑,就連以蜀漢為正統的東晉史學家習鑿齒也深為不滿,批評他“裝奪璋士,權以濟業,負信違情,德義俱懲。”

宋代大文豪蘇軾也說這一行為“失天下義士之望” ( 《諸葛亮論》)。

“仁君”劉備的本來面目:英雄?梟雄?還是無賴?

讀者也許會感到奇怪,為什麼劉備早年表現得那麼仁厚,而後來又為什麼會變得如此狡詐、蠻橫?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劉備早年羽翼未豐,他的勢力遠遠比不上曹操、孫權,甚至也遠不如劉璋、張魯劉表等這些割據一方的地方軍閥,他只能靠收買人心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

而在赤壁之戰後,形勢發生了變化,曹操敗走,劉備借來荊州,奪下四郡,羽翼漸豐,勢力漸大,有了動硬的資本,於是,什麼手段也都想用一用。

總的來看,英雄也罷,梟雄也罷,無賴也罷,一切都為了自己的政治目標而服務,這大概就是歷史上的政治人物劉備的本來面目。

本文參考自:《三國閒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