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是哪個大洋?有什麼依據?

用戶6451767931749


海洋資源最為豐富的是太平洋

我們來了解一下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與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相比,它有著許多獨有的、與眾不同的演化史。同時,它景色壯闊,資源豐富,氣候宜人。

作為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大洋,太平洋是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美洲之間,北端由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通,西南邊通過馬六甲海峽與印度洋相連,以蘇門答臘、爪哇、新幾內亞等島嶼和澳大利亞,與印度洋分界。東西寬處約19000多公里,南北最長約16000多公里,面積達1.8億平方公里,佔全球面積的35%,整個世界海洋總面積的50%,已超過世界陸地的總面積。太平洋平均深度為3957米,它的最深處在馬裡亞納海溝,可達11034米。1520年11月底,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由大西洋繞過南美洲,進入麥哲倫海峽。路途中狂風四起,經過一個多月迷宮般的航行之後,他們來到了一個新大洋。沿途110多天,天公作美,海面始終風平浪靜,波瀾不驚,這令麥哲倫很欣慰,認為這個大洋很“太平”,於是,他就為這個大洋取名為太平洋。其實,太平洋周邊是地球上火山地震最頻繁的地帶,南緯40°地帶終年西風肆虐,風急浪緊,被稱為“狂吼咆哮的西風帶”。可見,太平洋並不像它的名字那樣太平。

太平洋的島嶼眾多,大大小小加在一起共有一萬多個,較大的島嶼將近3000個,最大的島嶼是新幾內亞島,僅次於格陵蘭島,居世界第二。西部的島嶼大多數為大陸島嶼,如日本列島、加里曼丹島和新幾內亞島等;太平洋中南部的島多為火山島、珊瑚島。大洋中部有一個世界聞名的島嶼,那就是夏威夷群島,這裡風景優美,沙灘潔淨,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旅遊勝地。

太平洋上坐落著三個美麗的大弧形群島,它們分別是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

太平洋通常以南、北迴歸線為界,分南、中、北太平洋,或以赤道為界分南、北太平洋,也有以東經160°為界,分東、西太平洋的。北太平洋:北迴歸線以北海域,地處北亞熱帶和北溫帶,主要屬海有東海、黃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中太平洋:位南、北迴歸線之間,地處熱帶,主要屬海有南海、爪哇海、珊瑚海、蘇祿海、蘇拉威西海、班達海等。南太平洋:南迴歸線以南海域,地處南亞熱帶和南溫帶,主要屬海有塔斯曼海、別林斯高晉海、羅斯海和阿蒙森海。國家和地區太平洋地區有30多個獨立國家,以及十幾個分屬美、英、法等國的殖民地。

太平洋南起南極地區,北到北極,西至亞洲和澳洲,東界南、北美洲。約佔地球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其面積,不包括鄰近屬海,約為一億六千五百二十五萬平方公里。是第二大洋大西洋麵積的2倍,水容量的2倍以上。面積超過包括南極洲在內的地球陸地面積的總和。平均深度(不包括屬海)4280米。西太平洋有許多屬海,自北向南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東亞大河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和湄公河均經屬海注入太平洋。西經150°以東的洋底較西部平緩。西太平洋水下600米以上的海脊在有些地方形成群島。自西北太平洋的阿留申海脊向南延伸到千島群島、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雅浦和帕勞;自帕勞向東延伸至俾斯麥、所羅門群島和聖克魯斯;最後由薩摩亞群島向南至湯加、克馬德克、查塔姆和麥誇裡。由於北部陸地與海洋的比例高於南部,以及南極洲陸地冰蓋的影響,北太平洋的水溫高於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無風帶和變風帶海水的含鹽量低於信風帶。對太平洋垂直海流影響最大的是南極大陸周圍生成的冷水。極地周圍密度大的海水下沉,然後向北蔓延構成太平洋大部分底層。深層冷水在西太平洋以比較鮮明的洋流自南極洲附近向北流往日本。該深海主流的支流以攜冷水流向東然後在兩半球均流向極地。深海環流受鄰近洋流會聚區表層海水下沉的影響。在太平洋熱帶會聚區分別在南北緯35°至40°之間,距赤道越遠海水下沉的深度越大,最重要的會聚區在南緯55度至60度之間。


天天愛科普


海洋資源最豐富的大洋非太平洋莫屬。

具體原因如下。

太平洋(Pacific Ocean)是世界上最大、最深、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它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南北最長約15900千米,東西最寬約19000千米,總面積為18134.4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氣候

太平洋由於面積廣闊,水體均勻,氣候有利於行星風系的形成,特別是南太平洋更為突出。北太平洋情況不同,東西兩岸差異懸殊,以俄羅斯東海岸的嚴冬和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和的冬季對比最為鮮明。信風帶位於東太平洋南北緯30°-40°之間的副熱帶高壓中心和赤道無風帶之間。。

海洋資源

太平洋生長的動、植物,無論是浮游植物或海底植物以及魚類和其它動物都比其它大洋豐富。

漁業

太平洋淺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各大洋淺海漁場總面積的1/2,海洋漁獲量佔世界漁獲量一半以上,秘魯、日本、中國舟山群島、美國及加拿大西北沿海都是世界著名漁場。盛產鯡、鱈、鮭、鯖、鱒、鰹、沙丁、金槍、比目等魚類。此外海獸(海豹、海象、海熊、海獺、鯨等)捕獵和捕蟹業也佔重要地位。礦物資源 近海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煤很豐富,深海盆地有豐富的猛結核礦層(所含錳、鎳、鈷、銅四種礦物的金屬儲量比陸地上多幾十倍至千倍),此外海底砂錫礦、金紅石、鋯、鈦、鐵及鉑金砂礦儲量也很豐富。

太平洋海域廣闊 ,蘊藏著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已經開發和利用的主要是水產資源和礦產資源。太平洋中的動植物種類繁多,有近10萬種,主要生活在大洋表層 ,尤其是邊緣帶,存在於2000米以下水域中的動植物只佔總數的4%~5% ,在5000米以下水域中生活的動植物只有800種,6000米以下水域中僅有500種,7000米深處有200種,到1萬米深處只剩下20多種了。同時海洋中生物的種類隨緯度的升高而減小,但每一種動植物的分佈密度則是高緯度區大於低緯度區,在高緯地區多優勢種。在大洋表層大量繁殖著浮游藻類和浮游動物。近海的海底植物,在溫帶有鹿角藻類和昆希科藻類(主要是海帶),在熱帶有褐藻、綠藻及多種細藻。海岸帶分佈有紅樹林。眾多水藻為近海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飼料,繁殖多種軟體動物、軟體蟲類、甲殼類和棘皮動物,以及珊瑚蟲等,並出產大量魚蟹。在島嶼和濱海帶是海鳥的棲息地。大洋中有不少獸類,如鯨、海豹、海豚、海熊、海狗、海獺等。

太平洋的漁業生產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居世界各大洋之首。1980年的產量為3545萬噸,佔世界總漁獲量(6457.6萬噸)的一半以上。主要漁場有兩個:一是西北太平洋漁場;另一個是東南太平洋漁場。西北太平洋漁場包括白令海一部分、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和臺灣海峽。漁場的大陸架面積達219萬平方千米 ,海水較淺 ,陽光可透入底層,眾多河流帶來大量無機鹽類,以及寒暖流帶來冷性和暖性浮游生物,為浮游生物滋養和魚類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條件,成為世界主要漁場之一。1980年漁產量為1878萬噸 ,居世界主要漁區中第一位,其中日本北海道漁場主要產鯡 、鮭、鱒等魚類。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以捕海獸為主,其中捕鯨為多。堪察加半島沿海是世界最大的捕蟹場。中國沿海舟山群島一帶以捕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鯧魚、海鰻、烏賊為主。東南太平洋漁場包括秘魯、智利、厄瓜多爾漁場,這裡大陸架狹窄,只有16萬平方千米,但由於有強盛的秘魯寒流流經和沿海上升流等環境條件,無機鹽類也相當豐富並適宜浮游生物繁殖,魚類十分豐富,成為重要漁場。

漁場

太平洋生長的動植物,無論是浮游植物或海底植物以及魚類和其它動物都比其它大洋豐富。

太平洋淺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各大洋淺海漁場總面積的1/2,海洋漁獲量佔世界漁獲量一半以上,秘魯、日本、中國舟山群島、美國及加拿大西北沿海都是世界著名漁場。盛產鯡、鱈、鮭、鯖、鱒、鰹、沙丁魚、金槍魚、比目魚等魚類。此外海獸(海豹、海象、海熊、海獺、鯨等)捕獵和捕蟹業也佔重要地位。

礦物

資源近海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煤很豐富,深海盆地有豐富的錳結核礦層(所含錳、鎳、鈷、銅四種礦物的金屬儲量比陸地上多幾十倍至千倍),此外海底砂錫礦、金紅石、鋯、鈦、鐵及鉑金砂礦儲量也很豐富。

目前,礦產資源勘探開収工作主要集中在大陸架石 油和天然氣、濱海砂礦、深海盆多金屬結核等方面。目前的主要產油區包括加利 福尼亞沿海、庫兊灣、日本西部陸架、東南亞陸架、澳大利亞沿海、南美洲西海 岸,以及中國沿海大陸架。濱海砂礦的分佈範圍是:金,鉑砂主要分佈太平洋東 海岸的俄勒岡至加利福尼亞沿岸,以及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沿岸;錫礦主要分佈在 東南亞各國沿海,其中主要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沿海;印度和澳大利亞沿海是鑽 石、金紅石、鈦鐵礦最豐富的海區;中國沿海共有十餘條砂礦帶,有金剛石、金、 鋯石、金紅石等多種砂礦資源。另外,日本、中國和智利大陸架上都有海底煤田。 在深海盆區有豐富的多金屬結核,其中主要集中在夏威夷東南的廣大區域。總儲 量估計有17000億t,佔世界總儲量的一半。

綜上而述,太平洋是最浩瀚無邊的,物資豐富的,也是最容易收到傷害的。

所以保護太平洋就是保護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家。


寶貝疙瘩蛋


應該是大西洋,因為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都派入大西洋,如亞馬遜河,剛果河,密西西比河……河流帶去大量腐植物,有利於海洋生物繁殖,之後就是生物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