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戰線上,線下店鋪如何取捨

最近佐一接到不少老闆私信:公司經營調整,由線下轉線上,為了縮減支出是否應該把線下店轉掉,在這裡簡單和大家做一下探討。

首先感謝大家的信任,只是這個問題比較寬泛,得看你本身的經營模式,是工廠還只是單純的批發零售商,要做的線上是傳統淘寶天貓還是垂直化社區電商,這裡面又很大的區別。


轉戰線上,線下店鋪如何取捨

先來說說線下店面。

我們這裡所接觸到的線下店面基本上有這麼幾類:傳統批發市場的專業店鋪,臨街商鋪,以及商場購物中心的零售店。

以單品為主的專業店鋪,面對的主要客群是二批或者零售店主,主要藉助於批發市場本身的影響力,吸引客戶到店拿貨,以達到分銷的目的,就拿浙江某知名批發市場來說來說,黃金店鋪頂峰的時候轉讓費將近2000萬。因為是b2b行為,所以受眾群體是同行業專業的,來的都是潛在消費客戶,店主只需要把產品做精,價格定位好,就能產生很好的效果。

臨街商鋪,主要依靠所臨街道的自然流量,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吸引零售客戶到店產生購買,店鋪的視覺形象,購買體驗,直接影響銷售的高低。


轉戰線上,線下店鋪如何取捨

購物中心的性質和批發市場類似,只是引流方式不同,購物中心是依靠娛樂休閒的方式吸引流量,順帶產生商品購買行為,所以流量大,銷售和流量並不成正比。

現在線下店鋪的共性在於兩點:一是店鋪租金人工壓力巨大;二是線下引流成本增高。這兩點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投入和回報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拋開租金問題不談,因為實體租金和位置息息相關,而實體最核心的價值就在於位置。人為什麼不願意來了呢?

原因在於實體店鋪的職能在大環境下產生了變化,只是單一銷售為職能的日子一去不返,因為商品數量的巨大滿足導致了同質化結果,差異化不明顯導致了選擇困難,而線上銷售的便捷性大大提升了顧客的選擇效率,所以沒有足夠理由的話,人們更願意選擇方便的方式購買。


轉戰線上,線下店鋪如何取捨

那線下是不是真的一無是處沒有必要存在了呢?也不是。

只要是人群就存在攀比,只要是商業就存在競爭,方便快捷的購買體驗加速了網上的產能過剩,現在電商的競爭不比線下弱多少,相信做過淘寶天貓的都知道,在現實中修條路起碼有人走,開家門店多少會有人溜達進來,做淘寶不花錢開直通車,連條狗都進不來,不是不想來,而是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因為入口就那麼幾個,坑位費更貴。而且線上交易的快捷導致了信任度的巨大消耗,眼見不一定為實,照片范冰冰,實物羅玉鳳的情況是常態,你買到過假貨嗎?你擔心買到假貨嗎?這也是大部分人依舊選擇線下的最大理由,擁有線下店鋪,可以增加你的客戶信任。

從價值角度來判斷實體店鋪是否放棄,還需要看你的店鋪是否依舊能夠幫你引流,如果不能,是否還有改良的空間。很多時候,並不是店鋪沒價值了,而是我們根本沒有把店鋪的價值挖掘出來,抖音上有那麼多網紅打卡地,都是實體,沒聽說哪個線上網紅打卡地的,電子書這麼發達,一個手機就能翻閱古往今來幾乎所有書籍,蔦屋書店為何還是能夠逆勢爆紅,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花費更高代價,才更值得炫耀,去一趟遠方,比宅家裡寫詩更有感染力。


轉戰線上,線下店鋪如何取捨

而且,商鋪的價值與住宅不一樣,時間前後波動比較大,商鋪出手的最佳時刻其實是生意最火爆的時候,因為價值顯示度比較高,有想象空間,更具接盤價值。而不得已而為之的出手,特別是在淡季時候,屬於割肉行為,一般會有所損失,需要自我斟酌。

儘管O2O吆喝了很多年,但是未來的商業一定還是線上線下結合的,因為銷售不應該拘泥形式,更關鍵的還是你的差異化優勢如何構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