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帶自閉症孩子玩“過家家”,抵過10節社交課

這樣帶自閉症孩子玩“過家家”,抵過10節社交課

回憶一下,我們小時候應該都玩過“過家家”的遊戲吧?幾個小夥伴在一起扮演爸爸、媽媽、醫生、老師等角色,總能帶給我們無限的歡樂。

小夥伴們會自己創造各種各樣的情節和人物,還可以摻雜好幾種的遊戲玩法,一個簡單的遊戲總能讓大家興致盎然。

然而,作為爸爸媽媽的你是否發現,自閉症孩子似乎很少會玩這樣的假想遊戲,更別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扮演各種角色了。

顯然,不能參與小朋友們的遊戲,這對孩子的社交會造成不小的影響。

1.什麼是“假想能力”?

小孩子的世界應該是很奇妙的。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18個月以後的孩子就可以假裝喂洋娃娃吃飯,哄布偶睡覺,用梳子去梳理玩具娃娃的頭髮,用遙控器假裝打電話聊天……

他們會將兩件看起來不太相關的事情聯繫起來,他們在玩這些遊戲時總有許多奇思妙想,並且玩的不亦樂乎。

其實,在這些遊戲中運用了許多的“假想能力”。

假想能力是指孩子通過模仿、想象、思考進而通過玩具或者其他的物品進行一系列的動作或遊戲的能力。

但是,研究表明,普通孩子具備的這種假想能力,在自閉症孩子身上卻存在一些困難,自閉症孩子的假扮遊戲非常少,不僅與同齡的正常兒童相比,而且與年齡稍小的正常兒童相比,甚至與具有同樣技能和語言能力的弱智兒童相比,自閉症孩子所玩的假扮遊戲都是非常有限的。

許多家長在和自閉症孩子的相處中也可以發現,他們喜歡的玩具以及玩法很單一,只能玩一些比較簡單的遊戲,很少玩假扮的遊戲等。

2.“假想能力”重要嗎?

既然很多普通孩子都可以自然而然的發展出假想能力,那顯然這項能力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講,也同樣是需要的。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普通孩子在各個年齡階段中,他的假想能力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水平呢?

18個月前:自我假想。孩子會有簡單具體的假想,比如假裝吃飯、喝水、睡覺等。

18-24個月:開始假裝遊戲。孩子會對玩具、人進行一些初級的假想行動,例如假裝媽媽餵飯、用遙控器假裝打電話等。

24-36個月:出現複雜的假想行為。這個時期,孩子會在假想遊戲中加入一些複雜的內容,他們會將自己和他人的日常生活的行為加入到自己的假想遊戲中。例如孩子會假裝做飯,將點火、切菜、翻炒等步驟配合相應動作。

後期,孩子逐漸會加入一些不熟悉的假想行為,或者沒有物品時也能進行假想。孩子會綜合自己生活經驗的能力,讓假想遊戲變得更有意義。

3-5歲:玩“過家家”。3歲以上的孩子開始對“過家家”的遊戲產生濃厚的興趣,嘗試各種不同的角色,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例如扮演醫生和病人,超人、超級英雄等各種角色。

5歲以上:假想能力十分豐富。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喜歡冒險,喜歡去新地方、做新事情,已懂得世界充滿著各種可能性。

從普通孩子的發展階段可以看出,自閉症孩子在假想能力方面欠缺是比較多的。其實,假想能力不僅是孩子們必備的技能,對孩子的思維能力、想像力、社交能力、情緒情感發展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顯然,假想能力對自閉症孩子來說也是同樣重要的。曾經還有位資深家長說到:假想能力很重要,可以讓自閉症孩子輕鬆獲得社交。

3.如何訓練孩子的假想能力?

2歲的普通孩子就可以產生假想遊戲,可自閉症孩子的假想遊戲似乎天生就很弱,那家長應該如何幫孩子開發這項能力呢?

1.發展先備技能

假想能力並不是說來就來的,也不能像空中樓閣一般去搭建。其實,假想能力比應名、指物,甚至仿說都要複雜得多,困難得多。

孩子如果能給玩偶餵飯,說明他知道玩偶代表一個人,知道人和物的不同,理解人的需要,這些認知會驅使孩子去獲得正常的社交能力,和正常的語言。

那麼,激發自閉症孩子的假想能力,首先對孩子本身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①基礎認知能力:孩子可以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和類別。

②模仿能力:可模仿他人玩不同的物品。

③聽指令:可以理解我們的指令,並作出相應動作。

④功能性理解力:可以理解不同物品的功能以及互相轉換能力。例如,水杯是用來喝水的,而不是用來敲打的。

⑤大動作的能力:如跳、蹲、拍、滾、爬。

⑥小動作的能力:如拉、推、敲、指、捏、搓、轉。

2.從生活中教學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時時刻刻教孩子學習,我們可以教導孩子多留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物的變化以及規律,例如天氣的變化、情緒的變化等。

並及時給孩子講解這些變化的原理,還可以適時的創造一些情景教學,讓孩子理解這些細節,並積累生活經驗。

3.引導假想

平時家長就要注意引導孩子的假想思維,例如,看到下雨,我們可以聯想到什麼?聞到香味,我們會想到什麼?

圓的東西有哪些?方的東西有哪些?

小寶寶生病了要怎麼辦?小狗掉到了河裡要怎麼辦?自己餓了應該做什麼?

這些常識的問題和答案可以讓孩子做出自己的理解,如果有不足的地方,我們可以給孩子做一些解答,增強孩子的思考能力。

4.假想遊戲

假想遊戲一般分為前期假想遊戲和後期假想遊戲。

前期假想遊戲是指把仿真的玩具當做真實的物品在遊戲中使用,這意味著孩子開始用想象力來玩遊戲了。例如,孩子拿起衣櫃玩具電話,可以在遊戲中假裝打電話。有一些玩具的碗筷,孩子也可以當做正常的碗筷來假裝吃,喝水等等。

後期假想遊戲是指孩子可以用一個不是仿真的物品,去替代現實中的一樣東西。

例如,孩子拿起一個香蕉,發現它彎彎的和家裡的電話很像,他可以把香蕉假裝成電話,在遊戲打電話。或者不用任何玩具,只依靠手勢,例如:用手比出6的手勢,就裝作自己在打電話。

家長在指導孩子玩假想遊戲時,需要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讓孩子理解遊戲規則,並提升孩子相應的理解能力。例如,玩假裝給小孩子洗澡的遊戲時,我們要告訴他把布放在浴缸裡,娃娃要洗澡了。再繼續引導孩子洗布娃娃的身體,幫布娃娃搓背,幫布娃娃洗腳、洗頭髮等,洗頭髮時可以加洗髮水,洗完澡之後要用毛巾把娃娃擦乾等。

與初期假想遊戲相比,後期假想遊戲則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對孩子語言的要求也更高。這一階段需要家長來想一些東西來和孩子互動。

在玩前期假想遊戲的時候,例如:我們在玩過家家,我們拿那些假的食物去假裝煮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在某些時刻穿插進後期假想遊戲的點。例如家長在中途要喝水,就用手比出杯子的形狀,假裝喝水,來引導孩子,看孩子是不是能跟著做一些後期假想的遊戲。

5.角色扮演

這類型的遊戲對於孩子的認知理解、邏輯思維、社交能力也有要求。

不僅僅要選擇一種玩具,更需要融入一個故事情節之中。例如,一些角色扮演,一些小情景劇。家長可以做一些拇指套來假裝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些小女孩會喜歡的芭比娃娃,也可以做成社交戲劇性遊戲,這就需要家長來設計一些劇情,來進行角色扮演。

01

慶祝生日

準備物品:黏土、塑料玩具刀、硬紙條、蠟燭、盤子

玩法:媽媽可拿出物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加入後,引導孩子模仿我們的動作,拿黏土進行拉拍捏等,當黏土變成一種形狀後,可把他想象成蛋糕,再由蛋糕擴展到帶上生日帽,繼續完成插蠟燭-唱生日歌-吹蠟燭-切蛋糕-把蛋糕放到盤子裡-分蛋糕等一系列活動。

02

一起吃飯

玩法:引導孩子佈置好餐桌,擺放好食物和碗筷,可以邀請家裡的玩偶一起“吃飯”。

在餐桌上孩子使用筷子夾“菜”,使用勺子喝“湯”,並且可以給玩偶喂好吃的食物,如果筷子掉在地上了,可以引導孩子去“洗一洗”筷子,然後“擦乾淨”繼續使用。

如果孩子掌握得較好,也可不斷增加難度,如“給媽媽夾一點番茄吧”“媽媽口渴了,怎麼辦”“爸爸不要番茄,爸爸想吃雞蛋”“爸爸還想吃米飯,你能給爸爸加一些米飯嗎”等等。

進餐遊戲後,還可以引導孩子使用毛巾擦嘴巴,清理餐桌等等。進餐遊戲不僅能夠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能夠增強孩子的邏輯思維和認知。

另外,家長可以把生活的一些場景作為假想遊戲的素材,如:吃飯、上廁所、睡覺等,從而能讓孩子更感興趣,也可以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 推/薦/閱/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