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能有幾人賢,孔子文章第一先”你覺得說的對嗎?

影娛風


這是不怎麼正確的說法,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言談之間,言必稱周公,被老子狠批了一頓,因為這會讓人陷入某個思想桎梏乃至權威崇拜或者宗教崇拜的境地。

這是個陰陽二元對立互補互動的世界,二氣相感而成體,不可執一而定象,賢者之所以會被人懷念,不是因為具體的人,而是因為他的思想給人類前進指引了一個方向,但,如果一味的跟隨某個思想或者某個人,等於是把自己囚禁在他的字裡行間,從而喪失了獨立人格,成為其附庸品,若固化死守,談何相交相感再生髮出新知?相反,倒會陷入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的地步,若社會如此,就會讓整體的人類意識水平下降。

所以,不尚賢,老死不相往來,慎獨,君子之交淡如水等說法,就是要避免陷入人對人的崇拜或者陷入某個思想桎梏之中,因為人與人同性相交,生不出什麼好事來,而是人要與某個思想相交,讓思維與其思想處於若即若離狀態,只有人與思想這樣一陰一陽相感,經過意識靈性碰撞,舉一反三,再生髮出新知,從而螺旋式提升自己以及整體人類的意識水平。


紹煌


這兩句話出自“苗族啟蒙教育讀本”之《孔子文章》,原句次序是“孔子文章第一先,世間能有幾人賢”。首先,這裡的“文章”並非今日諸如文學作品或著作之類的“文章”,乃是指體現儒家道德倫理的禮法,也可引申為做人道理;其次,孔子並非僅指孔子,而是用孔子來代指儒家。故“孔子文章第一先,世間能有幾人賢”的意思是:儒家道德倫理是做人的首要原則,但真能做好的又能有幾人呢?

問主將原句顛倒為“世間能有幾人賢,孔子文章第一先”,這就變為:“孔子文章”是古今之最賢。就此而言對錯的話,就要看“孔子文章”是否開創有偉大的意義了。

後人常評價孔子是“憲章文武”,意謂孔子所追隨效法的是周文王、周武王開創的禮樂制度。這話自然不錯,卻不完全。孔子固然說過:“周鑑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意思是周代的文化借鑑了夏商兩代的優點,而發展得更加絢爛豐富,故而我追隨周代的文化。他還說“述而不作”,意思是自己只對周代的文化進行闡釋,而並不另外創作。但是,其實孔子的闡釋是具有革命性的。

真正使周代禮樂文化完備的是周公,他也是孔子的“偶像”。但為什麼周代的禮樂要這樣而不是那樣?其統慣三千禮儀的指導性原則是什麼?周公以下語焉不詳,而首先對這點進行闡明的就是孔子。我們都說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而“仁”也是孔子對迄他為止的道德倫理以及禮樂制度進行統一性闡釋的根本原則,這就是他之所謂“吾道一以貫之”。自此以後,周代禮樂文化才有真正的理論基礎與統一性指導原則,儒學及其文化才真正得以濫觴。

儒家學說雖固有其弊,但它對於中國文化的顯性影響之巨大,非其他學派可以並論;對於日常生活可操作性層面的塑造,亦非其他學派可以比擬;對於傳統社會長期的政治穩定的建設性作用,更不是其他學派所能提供。這實在也是不爭的歷史事實。故就這個意義而言“孔子文章第一先”,是有歷史根據的。


蜀南布衣1969


首先你得了解孔子的文化精髓,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但為何儒家成了貫穿整個中華歷史的核心思想。

作為貫穿了中華歷史的核心思想,不得不說它的創始人孔子的確了不得,孔子本人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其所著的一切貫穿了人的全部生活。

不過在當時看來,來聽孔子講課的權臣官宦會比較多一點,那些人的才華必定是不弱的,但孔子依然能被他們尊稱為老師,單從這一點上看,他在那時便已經達到了你所說的文章第一,不然怎麼何以服眾。

從孔子所著的經典之中,《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經完全填補了人們的精神空洞,也讓許多人照著裡面的行為標準約束著自己。

與他同處時代的其他百家,所注重的大都是當下之事,也就是人的行動,很少論及思想境界的,唯一的道家老子追求自然,不與人爭辯,也導致了孔子的獨一無二。

往後的朝代每個人都尊稱孔子為聖人,很少有去反駁的,大家學習考試都是在孔子所創立的一切之下所進行的,也就造就了很少有人能與孔子相提並論。

每個讀書成道之人,談及孔子之時也會帶有尊敬,沒有誰敢說自己超過了孔子的話,所以孔子也成為了第一。

就像現在的學生很少去反駁老師不對的話一樣,所以你說孔子文章第一是不正確的,只能說他的思想境界是第一。

孔子所著的文章其實本身就很少,六經是他修訂,論語是他弟子整理的他與弟子的對話,他本人真正留下的文章是極其至少,即使有,以現在人的思想境界也未必看得懂。





龍一博


孔聖的文章,自是天下一家之言。其實道家的理念也非常了得,《道德經》、《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莊子》、 《列子》、 《六韜》 等等。


風輕雲淡1840


我覺得說的很對。孔子是中國人推崇的文化大師,他的智慧像鑽石一樣成為後人最珍愛的寶物。古人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孔子給後人留下的做人與成事之道是多方面的,是智慧之庫,令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珵潔


還有很多好文章可以與之媲美,並駕齊

驅!《易經》、《老子》、《論語》、

《莊子》不就稱為中國四大寶典嗎?華廈

地靈人傑,人才輩出!


廣法居士


“述而不作”皆口傳,零言碎語後人編;商周前事非獨撰,何來‘文章’第一先?


崑崙139100429


不對


reewz



天天歸零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這兩句不但理解而且還要做到育化大眾,才能成為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