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古人,盘点历史,浅谈那些关于诸葛亮的负面评价

导语:无论是在民间传说,还是在正史当中,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凭借着杰出的军事才能,以及殚精竭虑辅佐刘禅的忠义精神,都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就有无数华美的文章,赞美着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如杜甫、陆游等人,就曾凭栏吊古,留下了关于诸葛亮的美丽诗篇。

细说古人,盘点历史,浅谈那些关于诸葛亮的负面评价

诸葛亮轻摇羽扇

尤其是在三国演义出世之后,书中三分天下、草船借箭、舌战群儒、骂死王朗、气死周瑜等诸多故事,更是让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虽然说历史上关于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大都持以正面的看法,但还是有一些文人对诸葛亮的某些生平事迹持以怀疑或者贬斥的态度

这些被贬斥或者怀疑的事迹,主要由以下几点:

隆中对中军事部署上的分兵问题

众所周知,在对敌作战中,尤其是在面对相对来说较为强大的敌人时 ,一贯的做法都是集中自己的有生力量,主动调动敌人兵力,让敌人兵力相对分散,而自己相对集中,这样就可趁着敌人分兵之际,各个击破。

而不是,在面对着强大的敌人时,还要将自己的力量进行分散,让敌人对自己各个击破。这样无异于每一次的分兵都是拿着鸡蛋去砸石头。

细说古人,盘点历史,浅谈那些关于诸葛亮的负面评价

隆中对

在诸葛亮《隆中对》中就有这么一段话:“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认为,在拥有了荆州和益州之后,一旦天下有了变故,就可以分兵两路,一路率着荆州军攻向南阳、洛阳一带;另外一路益州军从汉中出发,攻占三秦大地

要知道在占有了荆州和益州的刘备部队,面对着北方的可是强大的曹操,这时候出兵攻打曹操,以弱击强,还要分兵两路,而且这两路兵力相隔着千里巴山和秦岭,并不能遥相呼应,互为犄角。

细说古人,盘点历史,浅谈那些关于诸葛亮的负面评价

隆中对军事策略图

而且,荆州军可以说大多都是水军,靠近长江,利于水上作战,在这一分兵策略中,就要求荆州水军攻占南阳、洛阳,上岸作战,这更无疑是拿自己的短处去迎战对方的长处。

别看这只是一个策略,在之后,刘备果然就按照策略让关羽领兵占据荆州,自己带兵入蜀。虽然后面关羽被吕蒙所杀,然而事实上,孙权即使再和刘备交好,能不防着点刘备吗?总会捅一点篓子,不是吗?

所以,就在在部分军事家看来,这种军事上的分兵策略,就是诸葛亮的一大败笔,更有甚者认为,这种军事策略上的失误,直接的导致了蜀国的败亡,也留下了如“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这样的评价。

细说古人,盘点历史,浅谈那些关于诸葛亮的负面评价

王夫之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也留下了“当先主飘零屡挫、托足无地之日,据益州以为资,可也;从此而书宛、洛、秦川之两策,不可也”这样的评价,并且认为诸葛亮是“将略非其所长"。

谋荆入蜀,领忠义之名,而不行忠义之事

无论是在刘备的口中,还是在诸葛亮的口中,一直将忠于汉室作为自己的精神准则,光复汉室作为自己的行动目标。

然而,诸葛亮明知道刘备是汉室后裔,却还是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向刘备提出了对策,占据荆州,之后再进入益州,这样就能占有荆益两州,从而拥有争锋天下的底气。

细说古人,盘点历史,浅谈那些关于诸葛亮的负面评价

诸葛亮

但在此时,荆州是在刘表的手上,益州是在刘璋的手上。刘表、刘璋,都是汉室宗亲,虽说当时汉朝的统治已经是岌岌可危,可名义上,益州和荆州也都是刘家自己的地盘。

而诸葛亮在刚投奔刘备的时候,就给出了这么一个主意,明摆着就是打着忠于汉室的旗号,却要自己的主公去篡夺汉室宗亲统治的地盘,行动与口号着实不符。

实际上呢,刘备并没有从刘表的手中得到荆州,但荆州没了之后,刘备就趁着益州出了法正、张松这么两个叛徒的时候,一举入蜀,在刘璋手中夺下了益州的统治权。

虽然过程有些复杂,但在之前诸葛亮与刘备进行《隆中对》的时候,提出要占领荆州和益州,刘备可以相当的高兴,并由此就一直对荆州和益州开始着图手图谋。

在一部分封建士大夫眼里,这种行为无疑就会被认为是表里不一,并大加批判。对此,批判比较多且犀利的当属唐宋八大家之三的三苏一家子。

细说古人,盘点历史,浅谈那些关于诸葛亮的负面评价

苏轼

其中,苏轼就曾在《诸葛亮论》一文中说到:“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并且认为“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

量小专权

这里的量小,并不是说诸葛亮小气,度量小,而是说诸葛亮的心胸不够广阔。

该说法主要来源于宋代的兵学理论家何去非,有过着这么一片著作《何博士备论·蜀论》,在作品中,他认为诸葛亮是“有立功之志,而无成功之量”。而这种说法的原因还是诸葛亮给刘备出的计策,舍弃中原,立足巴蜀。

要知道巴蜀之地,虽然是沃土千里,可也有着蜀道的艰险,外人打不进来,可自己要想打出去,也是非常的艰难,五次北伐也是“千里负粮,以邀一日之战”。

细说古人,盘点历史,浅谈那些关于诸葛亮的负面评价

艰难蜀道

所以,苏辙也在《三国论》中,认为“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读史其一》:

桓文服荆楚,安取破国都?
孔明不料敌,一世空驰驱。

另外,在何去非的眼里,还认为诸葛亮是一个专权之人。这种说法由来也是已久,诸葛亮作为刘备的托孤大臣,在刘备死后,刘禅登基为帝,整个蜀国的大小事务,从经济到军事,基本都是丞相一把抓,以致后来劳累成疾。

何去非就因此认为诸葛亮专权任断,并且拿了春秋时期越国大夫文种和范蠡做比较:“范蠡之谓勾践日:“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范蠡自知其所长,而亦不强于其所短,是以能济。孔明之于蜀,大夫种之任也。今以种、蠡之事,一身而二任之,此其所以不获两济者也!

多谋少断

给予诸葛亮这一评价,最早出于《晋书宣帝传》中,原话是:“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这里的权,并不是权力的权,而是权衡决断、权变的意思,总体上是说诸葛亮志向远大,有很多计谋,但是却又不能随机应变的意思。

细说古人,盘点历史,浅谈那些关于诸葛亮的负面评价

北伐中的诸葛亮

这一说法得到了后来学者的众多支持,但这一支持却又大都基于假设。假设的主要根基在于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时,刚取得了部分进展,一看胜利在望时,却被刘禅一封书信召回,错失良机。

这就让后来的人们对诸葛亮不能够把握这次的时机,不知道将在外而君命不受的那种随机权变的精神,给予了诸葛亮多谋少断的评价。

连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也是如此评价诸葛亮:“亮虑多决少。”尤其在宋代文人陆游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千古名句,更是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的猜想和遗憾。

细说古人,盘点历史,浅谈那些关于诸葛亮的负面评价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

连当代的著名学者易中天都说到:“他不能随机应变,他只能规规矩矩地打正规战,而一旦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他志大才疏,眼高手低。”

穷兵黩武

之所以认为诸葛亮穷兵黩武的不在少数,是因为在刘备死后,蜀国经过多次大战,人口锐减,早就已经不堪重负。然而却在诸葛亮辅佐刘禅时,只短短的恢复了5年不到,就开始了对魏国的北伐

更是在之后的六年时间里,几乎每年一次,连续五次北伐。在第一次北伐是因为孟达计谋被看穿,再加上马谡失了街亭而失败,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北伐都是因为粮草问题不足而导致失败退兵

细说古人,盘点历史,浅谈那些关于诸葛亮的负面评价

诸葛亮五次北伐路线图

第五次北伐,如果不是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极有可能还会出现粮草不足的问题。这种举全国之力,仍难供应北伐军中的粮草问题,在一些人看来,就是穷兵黩武。

吴人张俨已指出诸葛亮“空劳师旅,无岁不征”、“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调役”,而诸葛亮也承认当时的蜀国是民生凋敝,在一条政令中就说到:“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识人不当,用人不明

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执掌了多年蜀国军政大事的诸葛亮,却在赵云、张飞、魏延死后,在整个蜀国找不到一个军事能人,只给留下了一个姜维,可还是年龄颇大,留给刘禅的年轻能臣班底,一个都没。

难道诺大的蜀国就不能出产一个中流砥柱般的年轻小辈吗?事实上并不是,只是因为诸葛亮不会识人,再加上专权各种大小事务,让年轻人得不到锻炼,出不了头而已

说到诸葛亮不会识人,首先是在第一次北伐中,不顾刘备遗嘱中的告诫,让眼高手低,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去守街亭,最终街亭丢失,马谡被斩。

细说古人,盘点历史,浅谈那些关于诸葛亮的负面评价

挥泪斩马谡

然后便是被他寄予厚望的姜维,在诸葛亮死后,接管了蜀国军事要务的姜维,全盘否定了蜀国拒守天险的策略,而是要采用敛兵聚谷,诱敌深入这样的军事策略,最终导致邓艾偷袭阴平,蜀国败亡。

可能正因为此,习凿才会说出“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知之大过,则违明主之诫,裁之失中,即杀有益之人,难乎其可与言智者也”这样的话语。

小结: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自古功过与是非,总得留于后人说。诸葛亮的一生,是极其璀璨的一生。只要是人,总不会成为一个完人,总会有些不足之处,留人口舌。总体来说,诸葛亮生平,功大于过,在很多人的心中,他就是一个完人。

细说古人,盘点历史,浅谈那些关于诸葛亮的负面评价

滚滚长江东逝水

然而,诸葛亮只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或者完人。他的功劳和业绩,早已经刻入了青史当中,在长久的流传当中,也会一直再继续的流传下去,等待着历来者的瞻仰或者评述。

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认为呢?一直以来对诸葛亮的负面评价,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我看到的话,会第一时间做回复。如果认为本篇文章能给带来一些收获的话,还请点个关注哦,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