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醫規範:醫辨(病)、祝由(化)、針藥(易)

▲上古大毉:通易理、擅療疾、曉堪輿、精祝由、知修曙等五術。

▲古醫(中醫)規範:醫辨(病)、祝由(化)、針藥(易),三位一體。施治程序是先“化”後“易”,祝由是中醫的關鍵步驟,遺憾的是在“皇帝”之前就失傳了,只有部分內容以其它名義流傳於世,人們只知其用、不知其理罷了。可能這是現在中醫效果不顯著的根本原因→程序缺項。

(注:古醫祝由非道醫祝由,不是神仙符籙,急急如律令的那一套,而是引導能量進行干擾)

▲古醫祝由不是道醫祝由:道醫用符,古醫用祝。道醫用神,古醫用勢。道醫重“驅”,古醫重“化”,為“易除”做“清障”。上古沒有獨立的“醫”,都在“巫”的範疇中,與“易”同源,上古治病叫“易除”,對“病”要先祝說一番,移精化氣,然後施治,於是,上古“毉”稱“祝由”。

經過千年沉澱,中醫通過“望聞問切”,確定病症後,向病人陳述病症病因,以及醫治方法,徵得病人認同後,方能出“方”下藥。其實這個中醫步驟,就是“祝由”的部分。因此,“祝由”是中醫範疇的精華,不是民間的“巫術”神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