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是城市人普遍存在的病嗎?為何?

問題青年


焦慮是人類的基本情緒,也是我們對未來存有危險、不確定因素的一種應急性保護。焦慮症是焦慮水平高出自我保護而阻礙/影響正常生活的反應。

當前患有焦慮症的人比以前多很多。人口集中,越發達的地方,患病者越多。

城市人群中焦慮症相對較多,原因自然會歸於城市生活壓力大。不過我們也要看到,並不是所有城市人都受該症狀困擾,說明還是有“易感性”——個人人格傾向。

農村一樣也是焦慮症發生地,只是由於各種原因不被關注,沒有調查或確定吧


李守龍心理沙盤


城市人,看誰了,有的生活好著呢!有的當然焦慮了!


解憂心理醫生


焦慮症不是城市人普遍存在的病,這是一種誤讀,但是人類普遍都存在著“焦慮”情緒,焦慮症是一種精神障礙病症,主要特徵是對沒有發生的事情或者不可預知的事情所產生的一種害怕或恐懼產生心理或生理上的一些病症病理性反應,而“焦慮”情緒也只是一種人們習慣性的慣性稱呼,真實的焦慮情緒實際上就是我們的煩惱和憂愁。

人們現在已經習慣了將自己工作或學習生活上的壓力或自己一切,比較感覺到很困難或者難以解決的事情擺在面前時都成為焦慮,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真實的擺在你面前,你能夠親身體驗或感受到的一些問題所造成的你一些困惑不能成為焦慮。

只能說是你的煩惱,而一些未知的也就是你不可能知道的一些事情,但是你還想知道這些事情給你造成的一些恐慌,擔心害怕,這才是焦慮,焦慮是預期的,希望所產生的煩惱是現實所能體驗和遇到的事情所產生的。

所以這兩種體驗是截然不同的,但是社會上現在經常將兩種情緒的體驗混淆了,所以就感到可能社會上焦慮症的患者,很多實際上焦慮症的診斷是有非常嚴格的診斷標準,既有國際性的,也有國內的。

現在社會上最大的表現就是感覺遇到點事情就說自己感到焦慮了,或者是患有焦慮症了,這是不對的。

就像這次新冠疫情出現的這樣,幾乎所有人都會說自己產生了焦慮,實際上這時候產生的焦慮只是一種形象的代名詞,而實際上就是我們產生對現實疫情的擔心和恐懼。

但同時也存在著焦慮的情緒就是擔心自己是否能夠患上新冠肺炎,這是一種焦慮而產生的一種對預期的恐懼,只能成為焦慮情緒絕對稱不上焦慮症,除非你所出現的症狀符合焦慮症診斷的標準。

所以現在城市人普遍存在的不是焦慮症,充其量只能稱作為焦慮情緒,多數是因為現實擺在面前的問題難以解決,或者無法解決產生的一種情緒,也就是我們的煩惱和憂愁,而真正的焦慮症是病態性情緒,也是一種精神障礙病症。


5分鐘心理


心理老師左叔非常願意回答你的問題。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焦慮是城市人普遍存在的病。可是,我想我們兩人討論的焦慮應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焦慮情緒,而非是指臨床意義上的焦慮症,這一點我們要明確。

第一,焦慮情緒是我們這個時代城市普遍存在的病,但不是焦慮症;因為焦慮情緒與焦慮症不同的;焦慮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一種心理功能和情緒,是我們在受到威脅和遇到危險時都會有的不安、害怕和擔心等情緒。但是焦慮症是一種精神病學中的神經症,只有患有嚴重的焦慮症的人有。

你看過美國心理學家卡倫•霍妮的《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一書嗎?這本書討論的就是人類20世紀出現的焦慮情緒、焦慮心理等問題。21世紀的人類依然是這樣,特別是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內心深處感到焦慮、不安、迷茫、自卑,或者擔心自己不夠好、不夠努力,或者害怕職業發展出問題、人際關係受挫,或者憂慮自己能力不行,或者害怕孩子沒有出息,或者……於是就出現了人們常說的“怎麼越努力,越焦慮”的怪圈。

第二,焦慮何來?為何很多城市人會有“焦慮症”呢?

我的理解,

一是很多人擔憂自己的未來,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想改變可又缺乏勇氣,於是焦慮;

二是有些人因為工作不好、工作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工作競爭壓力大,職場人際關係複雜而感到焦慮;

三是父母養兒育女焦慮綜合症,情感婚戀、養兒育女、沒有孩子被催生有焦慮、有孩子的為養育而焦慮,孩子一天天長大,為孩子的教育而焦慮;

四是有些人因為生活壓力大,生活負擔重,為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狀況擔憂,孩子升學壓力、孩子就業壓力、買房及貸款的壓力等,城市人真是壓力山大。

五是城市人習慣的思維方式也是導致他們焦慮的原因,遇事或面對生活壓力,不是用積極思維看待問題,應對壓力,而是用消極思維對待問題,應對壓力。

以上回答僅供你參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我幫助。


心理老師左叔


城市人得的焦慮症普遍多於農村。

因為城市人互不交往,門對門互不交流,偶兒碰面也是禮貌上地打個招呼,點下頭。

如果有人不上班居住家中,也不串門,獨孤屋裡,連個講話的人也沒有,瞥悶。

農村不同,農村喜歡串門,喜歡在大槐樹下聊天,喜歡吃飯端個碗到人家挾菜,喜歡說東道西,開朗。

所以城裡人的焦慮症是自找的,太清高。


用戶8852834140658


因為現在大環境的原因。首先生活節奏比較快,壓力又大,還有聲色犬馬的生活方式,讓人無暇觀照自己的內心,同時離自然環境又比較遠,越來越忽視身心,大腦又特別發達,想的太多,內耗太多,導致焦慮的情況。而波又是會共振的,當我們生活在一個環境中,就會被共振影響,所以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焦慮。


心諮師療愈師曉希


您好,城市裡有很多有焦慮情緒,也有很多人患焦慮症的,但是大部分還是焦慮情緒或者焦慮狀態,達不到焦慮症的診斷標準,沒有那麼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但是,確實現在的城市人或者現代人越來越焦慮了。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社會環境層面引發的原因,社會發展迅速,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階級差距也越來越明顯,所以有很多人追求金錢和物質,容易有攀比心理,以及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工作壓力繁重,引發焦慮。

二,文化背景引發的原因,中國自古以來講究情義,道德,責任感。國民普遍踏實,較為傳統,責任意識強。無意識地形成很多固話的標準和觀念。如果有不同於身邊人的行為和習慣,容易被視為異類,焦慮感增強。

比如,作為學生,要好好學習做好學生。作為父母,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生兒子還要買房,負責結婚。退休後,還要給孩子帶娃。

每個人生階段好像都有必須要完成的任務[捂臉]也有各自焦慮的議題。我有個從國外回來的同事反應,在這方面國外好像連空氣都是自由的,確實有文化背景下根深蒂固的一些東西在影響我們。

三,個人特質引發的心理原因,很多時候,焦慮是因為很多欲望沒有得到滿足,或者自己的能力匹配不上野心導致的。

比如,有些人好勝心強,想要的很多,但現實往往匹配不上自己的期待,就開始焦慮。

有些人呢,比較自卑,容易不自信,會經常和優秀的人做對比,拿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短處做對比,讓自己越來越焦慮。

[祈禱][祈禱]焦慮其實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具有一定意義的。適度焦慮是有積極意義的,可能提醒我們需要進步,也證明我們是追求卓越的人。也可能提醒我們需要適當停下來,關照自己啦~

和焦慮和平相處,而不是焦慮來臨的時候,立馬想壓制它,會適得其反。充分認識自己焦慮背後的意義,多和它相處一會,更能不被焦慮控制。





王子心理


焦慮心理從何而來?

如果你也曾經體驗過焦慮情緒的感覺,你會感受到心慌、不安、情緒波動大、入睡困難、缺乏食慾、動力不足等等負面心理狀態。這些影響幾乎涵蓋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對於家庭、自我和人際關係的影響都是較大的。

針對焦慮從何而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環境因素;社會競爭壓力較大,經濟負擔與日俱增,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的人群,溫飽問題雖然已不是主要問題,但仍存在家庭、教育、養育等較大的支出。所以,物質和社會競爭壓力是導致焦慮的其中一個因素。

2、個人因素;在這個因素中,包含人際關係、認知觀念、情感問題、家庭關係等問題。其中最突出,主觀性比較高的就是認知觀念的問題,它決定了我們會如何思考和處理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面臨的困境;同時,它也會成為我們情緒、行為的導向。所以,提高認知觀念的合理水平對於個體心理成長,緩解焦慮情緒有較大的幫助。

焦慮情緒更深層次的原因

如果社會、環境作為客觀因素是我們無法改變和控制的,那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幫助我們自己成長以此應對更多的狀況。

在個人因素中,成長環境、原生家庭為我們帶來的影響可能是根深蒂固的,一些焦慮情緒的影響因素十分隱秘,真正的原因並不容易發掘,這部分就來源於我們潛意識中未被解決的問題。

這部分通常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進行解決。

從我們個人能夠做努力的部分來看,認知觀念影響較大,在這裡,還包括我們的自我評價水平、人際關係的平衡度、個人目標的設定及執行度以及我們對於矛盾處理的過程等等。

舉個例子:很多人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給自己設定的目標過高,計劃執行不力而導致了自我評價處於較低水平,這是焦慮情緒很大的一個來源。簡單來說,慾望過高、能力過低的不平衡就是主因之一。

如何應對焦慮情緒

  • 第一步,知曉焦慮的可知來源;

可知來源是指影響我們的明確事件,例如:工作原因、人際關係、家庭關係、自我實現等。

這個過程中,自我覺察是基礎的心理能力。這個過程大致是:通過目前的心理狀態與稍後所發生的事件影響找到關聯性,通過這種關聯性找到認知上或者事件解決的具體辦法

總體來說,覺察能力就是免於我們處於既焦慮、不安又無法找到原因的恐慌感,它既是我們對於心理狀態的清晰認識,也是一個分析過程。

  • 第二步,找尋認知觀念上的偏差

前面說,認知觀念是大多數焦慮情緒的主因。

舉幾個例子:你面對公司競爭,壓力很大,你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要麼就晉升要麼就辭職(這就是一個思維極端的案例),在這個過程中,極端性選擇的壓力就會造成焦慮。

或是,你想要自我提升,想學習英語、寫作、專業能力提升等等,目標數量很多且目標都很遠大(這是一個缺乏對自我能力正確預估的案例)。導致的結果就是不斷重複失敗,自我打擊較大,陷入自我懷疑的焦慮感。

以上這兩個例子比較常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需要先認識到,然後打破以往的認知模式,重新建立一個更合理、客觀的模式。

  • 第三步,情緒的宣洩能力

情緒壓抑可能會導致多種負面心理狀態,例如:抑鬱、焦慮情緒等。所以,適當地發洩情緒有利於焦慮情緒的緩解。

很多人對於情緒發洩會有一些誤解,認為放縱自己,只要自己能夠得到短時間的開心就可以,例如:喝酒、抽菸等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但是這種方式對於心理過程來說,更像是逃避。

並且,無法得到休息的機體平衡也會被打破,調節過程需要更多精力來應對,反而會更加勞累,焦慮。

所以,運動、郊遊、聽音樂等較為舒緩的方式能夠讓精神和軀體都得到放鬆以及健康的調節。同時,規矩作息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大要素,因為睡眠不足同樣會影響情緒健康。


飛翔心理研習社


這句話如果稍微調整一下我覺得就客觀了“焦慮是現在城市人普遍存在的情緒(或問題)”。

首先,現在很多人都焦慮,但不一定到“症”的程度,就是說很多人有焦慮,但算不上焦慮症,不算病,只有符合了特定的診斷標準才可稱為焦慮症。

其次,一般來說“焦慮”給人的印象是個負面情緒,但矛盾都是兩方面共存的,適當的焦慮是人發展的動力,比如為什麼努力學習?為啥艱苦創業?其實背後都有一定的對未來的焦慮,如果焦慮適當,便會推動人們前進,如果過度則使人不安甚至罹患焦慮症。

最後,焦慮其實並非現代社會的特產,自古有之,如果原始人對食物不焦慮,恐怕農耕不會發展,如果對健康不焦慮,醫學不會發展,所以我們要正確面對焦慮,避其所害,用其所利。


心理諮詢師臺延田


生活工作壓力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