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中蘊藏的祕密:“神機”二字不簡單!

漢字中蘊藏的秘密:“神機”二字不簡單!


《黃帝內經·素問·六微旨大論》載:“根於中者,命曰神機。”我們可以通過默唸“神機”來體會“神”的“機括”,從而體會神的奧妙。這個方法能夠強化與提高神的機能。

神機中的“機”代表什麼?它與完美自身的心理又有怎樣的關係?機的含義比較豐富,筆者僅從其與心理相關的角度進行討論:


(一)天分、天賦的智慧。譬如《莊子·大宗師篇》中說:“其嗜慾深者,其天機淺。”也就是如果一味地沉溺於感官享受,那麼這種人與生俱來的智慧一定很淺薄。


(二)氣運之變化曰機,即“機”有“機關”之意。《莊子·天運篇》曰:“意者有機,緘而不得已耶?”意為天地間日月的出沒,揣測它們是有什麼主宰的機關而出於不得已吧?《至樂篇》也稱:“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三)發軔點、機括、事物運動的關鍵。如《國語·周語下》曰:“夫耳目,心之樞機也。”《資治通鑑》載:“成敗之機,在於今日。”


(四)事物變化之所由。《列子·天問》注曰:“機者,群有之始。”《易·至樂》稱:“知機其神乎。”《莊子·至樂》甚至說:“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而“機兆”則表示先兆、事物變化的跡象與徵兆。


《黃帝內經》中關於神機對人體生理、病理的決斷作用論述得更加透徹。


《玉版論要》篇載:“五色脈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至數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機。”意為人體的氣血隨著四時的變遷,一直在向前運轉。如若返回,就不能運轉而失去生機!診斷色脈是淺近的事,而微妙之處則在於觀察神機。


《六微旨大論》中又說:“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意為物體的內部存在著一個生生不息的機括,稱為“神機”,物體的外形依賴於氣化的作用而存在,稱為“氣立”。如若氣的出入功能廢止,則神機毀滅;如若氣的升降作用停息,則氣立危亡。

從上述兩段文字可以看出,神機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具有“決死生”“處百病”的作用,能夠反映患者疾病的本質。因此,對神機所處狀態明察秋毫的學問,是診斷學上最深奧、最精妙的內容,非上工則難以企及。相比之下,通常所用的察色按脈之法還只是一般的技術,粗工、中工亦可知曉。而對於意圖完善自身心理狀態的人而言,則可通過默唸神機來體會其中的奧妙。

那麼,為何默唸神機就能夠體察“神的機括”呢?這是漢字蘊藏的秘密之一。漢字由倉頡所創,史載“上古倉頡為黃帝古史”,也就是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黃帝不僅是“五帝之首”,還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在他擔任部落聯盟首領期間,“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


此外,黃帝還發動眾大臣為百姓造舟車、製衣冠、定音律、創醫學、定歷數、建宮室以及發明指南車。正是在這樣一個風起雲湧的中華文明發祥期,倉頡“見鳥獸蹄遮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見靈龜負圖,書丹甲青文,遂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圓曲之變,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他也因此被後世尊奉為“造字聖人”。

《淮南子·本經訓》記載了倉頡的品行與才能,稱其“生而四目有德”,說他與生俱來重瞳四目且德高望重。中國古人對天生異相之人多持肯定態度,認為他們能知曉常人所不能認知的事物。其他如位列“五帝”之一的虞舜、晉文公重耳、西楚霸王項羽、建興帝王莽、後涼懿武帝呂光、孔子得意門生顏回、隋朝名將魚俱羅、南唐後主李煜、文宣帝高洋、僧人閩帝卓巖明、“養素淨正真人”黃初平、有“清學開山”始祖之譽的顧炎武等也都為“重瞳”之人。


由上述名單可見,重瞳之人非帝王將相、文化名人,即高僧大德之屬。對此,史料有頗多記載,如《史記·項羽本紀贊》載:“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屍子》曰:“舜兩眸子,是謂重瞳。”班固所著《白虎通·聖人》載:“顏回重瞳,皋陶鳥喙。”《論衡·卷十六》載:“王莽亦重瞳。”《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四》載:“雪峰寺僧卓巖明……目重瞳子,手垂過膝,真天子也。”《新五代史》卷六十二載:“後主(李煜)……一目重瞳子。”這裡不一一贅述。

當然,其中也可能存在牽強附會、判斷錯誤或後人以訛傳訛的案例,但足見古人對重瞳這種天生異相所持的褒貶態度。


漢字中蘊藏的秘密:“神機”二字不簡單!


倉頡並非上古唯一能造字之人,但只有他創造的文字成為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字。《荀子·解蔽》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這說明倉頡所創文字契合一定的自然與社會法則,而這一法則符合黃帝時期政道合一的思潮,即把自己修道所領悟的規律應用於發明創造、治理國家及處理政務上。


史書中對倉頡所造文字的影響力給予幾近神話般的烘托,如《淮南子·本經訓》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平陽府志》也載道:“文字既成,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為潛藏。”

所謂“天雨粟,鬼夜哭”“龍為潛藏”不是指自然界中的外景變化, 而是內在氣機的巨大震動,是在讀字、發音時人產生的氣化內景。


內景是指人體內氣機變化所形成的感受與景象。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嘗說“內景隧道,唯反觀者能照察之”,而“反觀、照察”正是黃帝等上古聖人傳於後世的一種修道方法。黃帝嘗問道於廣成子,爾後“鑄鼎於荊山之陽”,鼎成之時黃帝得道並乘龍昇天。


因此,也只有像這樣能產生強烈的內景變化、包含巨大的信息量、能與黃帝所修之道相稱的文字才能為黃帝所認同。這是漢文字當中蘊藏的秘密,也是念誦“神機”二字能夠開啟“神之機括”的根由。


選自《覺知心理學》,甄青川 劉力力 著,世界知識出版社


漢字中蘊藏的秘密:“神機”二字不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