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於連的兩段愛情,他到底愛誰?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說以主人公於連的愛情為主線一步步展開,借於連的生命軌跡,深刻揭露了法國大革命失敗後復辟王朝下底層人民掙扎的生存狀態,和當時社會的黑暗統治。

《紅與黑》:於連的兩段愛情,他到底愛誰?

法國作家司湯達


於連是一個木匠的兒子,出身卑微,從小失去母親,經常被父親毒打,被兄弟欺負,在家庭中得不到一絲溫暖,卻有幸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這樣的出身和家庭環境對於連來說是不幸的,如果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思想停留在沒有開悟和混沌中,他的生活就像周圍人一樣,感受不到痛苦,也許對他來說是一種幸運。

但是於連卻天資聰穎,有超強的記憶力,他所接受的教育讓他註定與周圍人不同,他思想上的覺悟和覺醒給他帶來了野心,然而他的出身限制了他實現野心的願望,所以他活得很痛苦,他雄心壯志,野心勃勃,卻沒有實現夢想的條件。

這一切形成了於連複雜、多重、矛盾的性格,他自卑又極度自尊,他本質善良不乏正義,又陰暗工於心計,每做一件事都要衡量得失利益,當自己的算計和心機得逞時他又陷入自責中,他短短的一生一直生活在糾結、矛盾和痛苦中,他無法達到自己心中嚮往的“紅”的一面,又不甘徹底融入“黑”的一方,直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刻他才完全地做回自己。

司湯達的《紅與黑》中的於連是19世紀歐洲文學中一系列反叛資本社會主義的英雄人物的‘始祖’。——高爾基

小說將於連用個人英雄主義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野心做了細緻的描述,於連靠征服貴族女人,用愛情做武器實現了進入上流社會的夢想。那麼他的兩段感情中到底是完全出於功利,還是付出了真心?下面我們探討一下。

《紅與黑》:於連的兩段愛情,他到底愛誰?


01 卑微的家庭教師愛上高貴的市長夫人,開始是為了報復貴族,後來是真愛

由於神父的教導,於連的才華和聰慧在周圍已經很出名,以至於他到市長家去當家庭教師都成了貴族之間權力角逐的遊戲。

當時收容所所長瓦萊諾也想請於連做家庭教師,所以市長容忍了於連的父親老木匠索瑞爾的一次次相當於敲詐的條件,市長不想讓別人嘲笑尤其是政敵瓦萊諾的嘲笑,不惜重金把於連搶來。

到市長家是於連走入上流社會的開始,對於這份工作開始他是抗拒的,他鄙視甚至痛恨權貴,但又嚮往權貴的社會地位和金錢,這就是他矛盾的地方。

初到市長家,他把強烈的自尊心發揮到了極致,當然他終極一生都在捍衛自己的尊嚴。無論是何時何地,連一個眼神他都不能輸給別人。

他說:“我不是下人,不能跟僕人共桌用餐。”不光是這些,還提出了許多超出市長預想的條件,市長為了面子,只能咬牙忍住。

儘管如此,於連對於上流社會的仇恨卻沒有因此而減少。原著中這樣寫道:

對於這個剛剛涉足的上流社會,於連只有厭惡和仇恨。因為這個社會只是在餐桌的末端給他留了一個吃飯的位置而已,並不允許他發表任何真實的想法。

於是他的報復開始了。

《紅與黑》:於連的兩段愛情,他到底愛誰?


市長夫人德.瑞納是一個美麗善良的貴族。比於連大十歲的德.瑞納夫人,起初就被於連出眾的外貌所吸引,還有於連優雅的舉止。在她想象中,家庭教師一定是個粗魯邋遢的人,於連的表現出乎她的意料。

對於連的貧窮、瘦弱、蒼白,她起了強烈的同情心。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後,她覺得,於連身上存在著高尚、博愛、仁慈的美德,這些她的丈夫和她周圍的貴族身上都沒有,她崇拜於連,這給了於連接近她最大的機會。

男人想得到女人,光有徵服欲和手段不行,還要各方面得到這個女人的認可,尤其是崇拜。

而於連得到了他想要征服的女人最重要的一點——崇拜。

於連厭惡市長對自己歧視的態度,他把征服市長夫人當做一場“維護尊嚴的戰爭”。

於連按照計劃一步一步行動,這是他做事的風格。

德.瑞納夫人對於連的有意接近開始是拒絕的,雖然她崇拜於連,但她的身份地位和教養不允許她做出格的事,但經不住於連“熱烈的追求”和“真誠的愛意”,她投降了,陷入了狂熱的愛情中。

德.瑞納夫人愛上於連,也是很正常的事,她的丈夫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追逐權利、財富和政客們的勾心鬥角中,根本不會去想深入地瞭解妻子的想法和感受,享受榮華富貴的市長夫人內心是孤獨寂寞的,而於連身處在這個與自己格格不入的環境中,這種精神上兩個人是契合的,彼此心靈上的感應使他們雙雙墜入愛河。

於連從開始的心懷不軌的報復到後來的愛上是自然的真情流露,他在德.瑞納夫人身上得到的不僅是愛情,還有母愛一般的感情,他極度缺愛,德.瑞納夫人填補了他心靈上的空虛和缺失的母愛。

德.瑞納夫人想盡辦法讓於連在國王巡視時當上了儀仗隊的領隊,這使於連在維裡埃爾城大放異彩,於連在接受著女人們欽慕的目光時,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感覺自己就是一名英雄,正護衛在拿破崙的左右。

這場“維護尊嚴的戰役”於連勝利了,可這“勝利”沒有維持多久。市長夫人身邊的女僕埃莉莎因追求於連被拒,心懷怨恨,告發了於連和德.瑞納之間的私情。在德.瑞納夫人周全的策劃下,市長又沒有確切的證據,只能放走於連。

《紅與黑》:於連的兩段愛情,他到底愛誰?


於連在謝蘭神父的幫助下去了省城神學院,德.瑞納夫人處在思念和煎熬中,細數著和於連分離的每分每秒。

於連也是無法控制對德.瑞納夫人的思念,在離開的第三天晚上歷盡千辛萬苦趕回來,就是為了再見一面,儘管德.瑞納夫人很冷淡,那是面對沒有結果的愛情而假裝的絕情,後來,德.瑞納夫人曾經多次借做禮拜之名不遠萬里偷偷地去看於連,這個女人太痴情了!可於連終究還是辜負了她,這點於連也是沒有辦法。

於連雖然一開始是為了報復上流社會勾引市長夫人,但是後來卻是真的愛上了她,在以後的感情中於連經常會拿其他女人或現任與德.瑞納夫人作比較,他在內心認為只有德.瑞納夫人對他是真愛,而自己那段感情也是真的,可世俗不可能讓他們在一起。

原因有兩點∶一,他們是婚外情,婚外愛情修成正果的很少。二,地位身份,這兩點都是世俗不能容忍的。

於連徹底離開了德.瑞納夫人,繼續在進入上流社會的道路上奔走。

《紅與黑》:於連的兩段愛情,他到底愛誰?


02 聰慧的秘書與高貴的小姐相愛,一場功利與頭腦的愛情

於連的才華不僅限於他曾經待過的維裡埃爾城,連神學院的皮拉爾神父也被他的才華征服。在神父的介紹下於連去了巴黎,當了德.拉莫爾侯爵的秘書,真正進入了上流社會。

侯爵的女兒瑪蒂爾德年輕貌美,侯爵府的小姐,高傲冷漠,傲慢無禮,但身邊有一大堆貴族公子在追求。侯爵形容他女兒:“她是一位有高貴身世和中世紀騎士的少女”。她討厭那些庸俗無趣、曲意奉承的貴族公子,鄙視千篇一律的愛情,她渴望一場與眾不同的,偉大、勇敢、刺激的愛情。在她的世界觀裡,只有亨利三世時代的那種英雄情感才配稱之為愛情。

《紅與黑》:於連的兩段愛情,他到底愛誰?

這個時候於連出現了。此時的於連再也不是那個小木匠,他征服過市長夫人,在神學院那個被稱為人間煉獄的地方見識過勾心鬥角的同學和老師,那些經歷使於連變得更加虛偽和隱藏偽裝自己。

19歲的貴族小姐,高傲、冷豔而內心又充滿寂寞,看不起身邊平庸的貴族公子,面對於連這樣一個情場高手,一次又一次給出的挑戰,於連都讓她感覺到了新鮮刺激,甚至熱血沸騰。

於連經歷了一場愛情,懂得女人,能夠洞悉女人的心思,他了解瑪蒂爾德的性格,在那個過程中,他也備受折磨,這種折磨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瑪蒂爾德對他反覆無常的態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他卑微的出身。他的出身使他不能像那些貴族公子一樣公平地去競爭愛情,這又激起了他的征服欲,他內心在想,一定要讓那些貴族公子看看,他的愛情更值得侯爵小姐擁有。

開始還以為於連是真的愛上了侯爵小姐,當瑪蒂爾德對他冷淡時他表現出來的痛苦,以為他是因為愛情,後面才發現還是因為他的野心,他就像一個暴發戶因為贏得了貴族小姐的青睞而興奮不已,這個女人身份高貴,會給他帶來地位和財富,又年輕貌美會給他帶來尊嚴,滿足他的虛榮心。

當侯爵迫於無奈同意了女兒和於連的婚事,並讓他當上了輕騎兵中尉,還給了一大筆錢。當瑪蒂爾德將這個消息告訴他時,他喜出望外。

他想:我終於混出頭了,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功勞,我知道如何讓眼前這個姑娘愛上我。他望著瑪蒂爾德繼續想,她的父親愛她,沒有她不能活,而她沒有我也不能活。

看到這裡,於連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君子陰險狡詐的形象躍然紙上,這時真替侯爵小姐感動不值,又覺得她很可憐,為了追求一場與眾不同的愛情,而落入了最愛的人的圈套,但也許明知道是圈套也心甘情願。

許多鳳凰男與富家女的愛情都是用這一招,父母的愛是他們達到目的的砝碼,往往都能成功,主要是女人將愛情視為一切。

面對愛情再精明的女人也會變成白痴。

這是愛情的魔力,也是女人的宿命。

於連進入上流社會的美夢成真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真的只是一個“夢”,為了這個夢,他搭上了性命。

《紅與黑》:於連的兩段愛情,他到底愛誰?

03 兩個高貴的女人不顧身份地位,竭力營救所愛的男人,最後以失敗告終

於連當上了中尉,在軍團站穩了腳跟,他想起了恩人謝蘭神父,寫了信並送了五百法郎,希望他幫助那些貧窮和不幸的人。這又是是於連善良的一面,自己現在身處的地位有幫助別人的能力,在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去幫助貧窮的人。

他很快就在軍隊中樹立了威望,得到了極高的尊重,當他沉浸於這種被人敬仰的虛榮中時,接到了瑪蒂爾德的信,告訴他,一切都結束了。

德.瑞納夫人因為於連的離開一直生活在煎熬中,孩子又生病,脆弱的她感覺要崩潰了,只好把希望寄託於神,但被神甫利用寫信給德.拉莫爾侯爵,告發於連靠女人進入上流社會的可恥行為。

因為這封信於連將面臨失去他費盡心機所得的一切,他失去了理智,朝他曾經深愛的女人連開兩槍,在開第一槍前他猶豫過,但最後還是開槍了。

《紅與黑》:於連的兩段愛情,他到底愛誰?


德.瑞納夫人沒有死,只是受了傷,於連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他只求速死。周圍喜歡他的人幾乎都在積極營救,好朋友富凱為了救他傾家蕩產,而於連的良知已經甦醒,他不想苟活,對別人的營救一直都抗拒。

兩個深愛他的女人,被他打傷的德.瑞納夫人和懷著他孩子的瑪蒂爾德都想盡一切辦法在救他。

兩個高貴的女人拋棄了身份地位,奔走於爭取上訴的機會,而於連卻放棄了上訴,更不願意加入教會。

面臨死亡的於連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做回了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正直勇敢,他正視了自己所做的一切,他對侯爵充滿內疚,對瑪蒂爾德充滿愧疚,對德.瑞納夫人充滿深深的愛,對死亡毫不畏懼。

在死前他才明白他有多愛德.瑞納夫人,這是他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牽掛,他對自己曾經傷害過她充滿罪惡感,這罪惡感他必須以死才能抵消。

於連死了,瑪蒂爾德以妻子的名義為他舉行了葬禮,花巨資為他修建了墓地。這個可憐的女人不知道會不會後悔她“與眾不同”的愛情?

在於連死後三天,德.瑞納夫人也死了,本來她就想跟於連一起死,但於連求她好好活著,可這個痴情的女人還是抑鬱而死,原著中沒有交代她的死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是為於連而死。

《紅與黑》:於連的兩段愛情,他到底愛誰?


結語:於連的一生是短暫的,又是充滿爭鬥和權謀的一生,他的才華令人欽佩,他的野心讓人害怕,最讓人不恥的是他用愛情做籌碼,達到實現自己野心的目的,褻瀆了愛情的本真,最終自己也被送上了斷頭臺,讓人稍許安慰的是,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做回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