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1-12章:藏在於連背後的歷史祕密

一、3月16日:讀《紅與黑》第1—12章

1、 梗概

主角於連是一個伐木工的小兒子,上頭還有兩個哥哥,父親及兩個哥哥都不好學習,粗鄙並具有小農民的市儈氣。於連不喜歡伐木,也不喜歡做家中的日常勞作,為此,他經常遭到嘲笑和狠揍。

他找到機會,結交了一位當地神父,外表誠懇的向神父請教和學習。他努力研讀《聖經》,並自學了當時法國社會的上流語言拉丁語,他為此付出極大熱忱,以致於可以將《聖經-新約全書》的拉丁語本倒背如流。於連希望借拉丁語和神學出人頭地,進入法國的上流社會。

於連的拉丁語水平引起了市長的注意,市長聘請於連任自家孩子的家庭教師。於連藉此離開了伐木工家庭,開始見識上流人士的生活。”

2、讀記

自秦朝到今天,中國出現了多少如於連這般的人物呵。從陳勝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洪秀全發動的太平天國運動,所為的無非是鑽進社會上層,佔有更多的名譽、財富與權力。

個人的野心燃燒成火,拼命的努力日以繼夜,才華終於鑄造為金子閃閃發光,這時候,振臂一呼,推動著群眾滾滾向前,國家就天昏地暗,流血盈野。最終,社會的階層發生變化,有些平民成了貴族,獲得特權;有些貴族成了平民,失去特權;而皇帝往往掉了腦袋,悲悲慘慘。

新的利益既得者,往往在很短時間內,就變得和舊時的利益既得者一般貪婪。待得平民們的怒火再次被激發,新的野心家望風而動,滾動浪潮,又將一批人抬起,將一批人淹沒。如此的循環往復,在中國歷史上一遍遍重演。小野心家謀地位,大野心家謀國家,但野心家的目的也往往實現得少。因此,在實現目的之過程中,有些野心家往往丟掉性命,這便成為“於連”式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