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章为何被陆续踢出教材?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了解一下

鲁迅的文章为何被陆续踢出教材?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了解一下!

问起学生中学语文的难处,相信很多人上学时都会害怕看见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是认为他的文章难以理解,或是觉得叙事的笔触与我们现在习惯的方式不同,且总是出现一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鲁迅的文章算是教材中的钉子户了,早在民国,教材中就收录了他的许多文章。也许,你会很快眼前浮现在月光下捉猹子的少年闰土;亦或是嗑着茴香豆,动不动一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还有坐在门槛上,眼神呆滞,有些疯疯癫癫的祥林嫂……也许少时读不懂这些人物,无法理解他们的悲痛源起几何,而随着阅历增多,似乎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无奈、痛苦,能够晓得当时的社会究竟给予了世人多少苦难,而陈旧观念的束缚又像是给干瘦的骆驼添上一根稻草。

鲁迅的文章为何被陆续踢出教材?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了解一下

也许很多读者已经发现,自从2012年以来,鲁迅的文章正逐渐消失在课本中,很多外界的声音猜测是因为过于晦涩,中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也有人说是老旧的思想跟不上现在时代需求,因此遭到了摒弃。小编认为可能有以下四个原因。

鲁迅的文章为何被陆续踢出教材?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了解一下

第一个,文章的内涵太深。我们都知道,鲁迅是一个喜欢把自己看到的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通过自己的智慧把它们编写成一个个很有意思的白话文小说或者文章。当作为一名初中生去读的时候,因为思想认识还不算太深刻,所以他们只能看懂一些表面的东西,而鲁迅真正写文章的用意,他们却并不能理解。

鲁迅的文章为何被陆续踢出教材?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了解一下

第二个,教育培养的需要。近年来有很多新的东西被编入了教材,比如一些歌手的歌曲。对于中学生而言,比较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省美的能力以及流畅的表达能力。由于年龄与阅历的限制,十几岁的孩子很难读懂、去理解大家文章中的无奈。如果说鲁迅的文章是具有思想的深度的话,很多孩子难以达到这样一个深度,他们当前阶段需要的是语言的广度。没有切身对生活的体会,又何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热泪与疼痛的灵魂。

鲁迅的文章为何被陆续踢出教材?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了解一下

第三个,文章的内容过时。鲁迅写这些文章的背景,大多是在中国还在跟日本人打仗,人民生活的不安定,经济没有任何气色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就是写于中国社会极端压抑的时候。而他的文章大多也是采用抨击的手法来凸显社会的现实性。但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是在一个以和谐,爱国为口号的社会,在这里,人民生活的幸福美满,经济和科技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中国也不再是当时的那种落后的情况了。所以说鲁迅的文章开始与时代接不上轨了,而且现在的学生因为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相应的也就没有办法更好的理解他的文章用意何在。

鲁迅的文章为何被陆续踢出教材?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了解一下

第四个,正三观。中学我们都知道是一个孩子的思想从幼稚走向理性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学校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给他们灌输一些好的思想,比如,告诉他们,你们现在的生活有多的好,多么的幸福。我们要爱国等等。而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那种阴暗,冲动,讽刺的言论所折射出来的不好的社会现象。再加上如果经常读鲁迅先生的这种文章,学生们也会把对他的思想进行固化,认为他就是一个不好的文学家。所以不如把他的文章进行一些减少。

鲁迅的文章为何被陆续踢出教材?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了解一下

您认为鲁迅的文章该减少或删除吗?我们评论区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