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了,也得慎用“止血藥”

出血了,也得慎用“止血藥”

在日常生活中,難免磕碰造成身體部位的創傷而流血,有些病理狀態下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創傷出血等亦有發生。

面對出血的情況,我們會藉助藥物才能制止體內外出血的情況,這類藥物統稱為止血藥(hemostatic drugs)。科學合理使用止血藥可以減少機體血液的流失耗損,及時避免造成機體衰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那麼,是不是見血就止、出血就用藥呢,今天市一藥師帶您一起來了解人體的凝血機制和常用止血藥及其注意事項。

出血了,也得慎用“止血药”

凝血是怎麼發生的?

血液由流動狀態變為凝膠狀態的過程稱為凝血,一系列凝血因子被相繼酶解激活,最終生成凝血酶,在形成纖維蛋白凝塊。

出血了,也得慎用“止血药”

凝血過程示意圖(圖片源於網絡)

常用止血藥有哪些?

1、作用於血管及血管壁類的藥物:去甲腎上腺素(應用於局部止血)、垂體後葉素、生長抑素、卡巴克洛。

2、 抗纖維蛋白溶解藥物:通過抑制纖維蛋白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纖維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從而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代表藥物有氨基乙酸、氨甲苯酸、氨甲環酸、抑肽酶等。

3、促進凝血系統功能類藥物:凝血酶、凝血酶原複合物、血凝酶纖維蛋白原、重組活化因子VII等

4、促進凝血因子活化藥物:通過影響某些凝血因子,促進或恢復凝血過程而止血。代表藥物有去氨加壓素、酚磺乙胺、維生素K1、魚精蛋白等。

凝血酶和血凝酶的區別

凝血酶和凝血酶給藥途徑千萬別搞錯!

在止血藥中出現了凝血酶和血凝酶,在此提醒大家千萬注意,二者文字順序不一樣,臨床用法相差也很大。凝血酶是機體本身就存在的,進入血管後可激活凝血途徑,目前臨床應用的主要是從牛血或豬血提取的凝血酶原經激活而得到,只能口服或局部止血用,嚴禁全身給藥。但血凝酶是非凝血因子,主要為酶性選擇性止血藥,只針對局部血管破裂部位加速凝血過程,可注射給藥,常見血凝酶的特徵見表1。

出血了,也得慎用“止血药”

幾個生活誤區,請勿踩

誤區1:創傷流血需服藥。

對於小創傷,通過物理手段,如按壓、包紮、捆綁即可。由於人體存在正常的凝血機制,少量的出血大多數情況下均可自行止血。因此,對於凝血功能正常的人而言,小的創傷或挫傷,出血量不大且緩慢,無需使用止血藥。

誤區2:出現黑便需服藥。

黑便並非一定是消化道出血,與飲食或藥物的服用也有關係。如食用了動物的血、肝和肉類,或服用鉍劑、鐵劑等藥物,大便也可呈黑色,需在明確病因的前提下再進行恰當的治療。

誤區3:流產後出血需服藥。

育齡女性流產後一週內陰道出血是正常現象,一般無需服用止血藥。出現長時間流血或血量由少變多等異常現象時,及時就醫明確原因治療的同時加用止血藥以減少出血情況。

誤區4:鼻出血需服藥。

一般地,用乾淨柔軟的紙塞填鼻孔,嚴重時用腎上腺素棉球塞填即可,無需口服或靜脈使用止血藥。

不同止血藥的作用機制不同,用途也各不相同,濫用止血藥並不一定能使我們受益,需在充分理解出血原因的情況下,科學、安全使用止血藥!

出血了,也得慎用“止血药”

參考文獻:

1、用藥助手各藥品說明書.

2、血凝酶在急性出血性疾病中應用的專家共識,中華急診醫學雜誌,2018,27(2):137-140.

3、張松達. 淺談止血藥凝血酶的研究進展,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6):98-99.

■ 上海醫藥集團特別支持

出血了,也得慎用“止血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