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開啟新一輪的科技紅利

前言:

新基建第一次出現是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

在2019年又被多次提及,但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持,進入2020年,疫情爆發對上半年的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隨著疫情蔓延到全球,今年的經濟不言而喻。所謂福禍相依,疫情也凸顯了科技給各行各業帶來的溢價能力。從新基建的覆蓋範圍可見一斑。官方“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我們逐一來分析“新基建”對IT圈子的利好有哪些。


新基建開啟新一輪的科技紅利

未來的紅利是科技

領域一:5G

5G可以說是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代表,在未來5-10年絕對是核心的基礎設施,5G的核心能力:高帶寬eMBB(20Gbps)、低時延uRLLC(1ms)、大規模物聯mMTC(百萬/k㎡),毫不誇張的說各行各業都能結合5G搞一個跨界合作。

5G給工業製造體系帶來的改變會遠遠大於消費者體系,預計到2025年,接入5G網絡並實現互聯的設備將達250億.例如:藉助5G生產設備能夠實現無線自動化控制;5G的低時延特性和AR結合能夠更精確的做維修檢測;工業互聯網的基礎“設備互聯”能夠真正的落地實現。

5G是智慧交通的加速器。伴隨著車聯網的興起,很多技術瓶頸在5G面前土崩瓦解,例如單車的智能需要實時的蒐集中長距雷達的信息,實時蒐集攝像信息,車身上其他各種傳感信息,這些實時信息預測一天能夠累計4T以上的數據,所以需要保證足夠的帶寬及低時延;在這些基礎上才能更好應對在惡劣天氣、非視距通訊、中長距通訊上人類經驗的短板。另外5G在機場等交通場景也能結合4K、AI實現人臉識別、行李追蹤等。

5G對人們日常生活的體驗上也能帶來新的感官。更多的5G雲遊戲會出現,像《頭號玩家》中的場景會普及到千家萬戶;多樣性的服務機器人、遠程醫療、無人投遞等一系列的成本都會大大降低。

總而言之,5G落地帶來的是海量的連接,在行業上預計廣電、AR/VR、電力、機場、醫療、物流、安防、娛樂會迎來更好的服務性產品/公司;IT的基礎設施將會受到巨大的挑戰,計算、存儲、網絡相關芯片可能會出現大的突破,國內公司面臨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可能會被新一輪的技術突破收割。

領域二: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在2010~2019年經過了蓬勃的發展甚至有點超速了,從低格的“機房”到有門檻的“數據中心”再到現在的“雲數據中心”,數據中心的熱點不可謂不長久,在即將下坡的過程中,又碰到了新基建強心劑,拋開所有噱頭和炒作,這本質上是對科技社會這個上層建築的築底修補,是未來科技紅利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

這個行業的趨勢肯定是向著高密、彈性、綠色、可信、快速部署的方向發展的。數據中心裡面的“填充物”和持續運維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傳統的三大件在過去十年已經有較大的改變,設備的模塊化程度、PUE的水平、安全可靠都比較客觀。

未來留給市場的機會一是聚焦在邊緣數據中心,企業中的數據中心會逐漸轉變為這一類或者被託管直至消失,邊緣數據中心可能會有較強的行業屬性,它覆蓋更多的2B場景,是下沉到一線業務的算力中心,帶來的低時延和智能調度、編排都比大型雲數據中心靈活,它在未來是打通工業互聯網的最後一公里;二是運營的智能化,底層的風火水電都能利用AI做更好的提升,對於數據中心運營廠商或者三大運營商他們更希望看到的是趨於“無人化”。

領域三:AI

人工智能經歷了多次的沉浮,即使在今天依然存在很多泡沫,得到社會認可的大多聚焦在語音、圖像識別、自動駕駛上,從國家政策層面提出推動AI落地,也是我們換道超車的機會。

可以吧AI當做一個賦能手段,提升各行各業的智能化水平,是一道“升智”光環,行業/應用-X+AI都能搞出來一個solution,留給廠商爭奪這個紅利的是時間,畢竟“拾人牙慧”,是非常容易貶值的,也容易被人誤解為剽竊。

記住 AI將成為價值評判的標準之一!

領域四: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這個概念太大,涵蓋內容沒有人能說清楚,換句話說就是,你現在搞得東西很可能就在工業互聯網這個坑裡。鄙人粗淺的認為,工業互聯網還是雲在應用上的深化。

在當下如果我們希望通過新的應用來解決某個問題,我們一定要結合雲原生的概念,如果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升級一定要回頭去看不能徹底雲化的原因,因為很可能這就是被淘汰的導火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