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与米哈伊洛大公街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Mihailo Obrenovic III,1823—1868,下称米哈伊洛),塞尔维亚公国大公(1839—1842,1860—1868),其祖父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一世(Milos Obrenovic I,1780—1860,1815—1839)于1815年领导的第二次塞尔维亚起义取得成功,被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1299—1922)统治了几个世纪的塞尔维亚获得了自治,1830年土耳其人在《花厅御诏》中承认了塞尔维亚公国的自治地位,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成为统治塞尔维亚的世袭公爵(1839年退位);其父米兰·奥布雷诺维奇二世(Milan Obrenovic II,1819—1839,1839—1839)执政26天病薨,米哈伊洛继承了大公之位;1842年被武契奇发动的政变推翻;1860年,再任大公至1868年遇刺身亡;其子米兰·奥布雷诺维奇四世(Milan Obrenovic IV,1854—1901,)继位大公(1868—1882)和塞尔维亚王国国王(1882—1889),称米兰·奥布雷诺维奇一世。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与米哈伊洛大公街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网络图片)

1860年9月26日,米哈伊洛再次出任塞尔维亚公国大公,他修订宪法、革新体制、励精图治、秣马厉兵,寻求从奥斯曼帝国获得完全独立。在1831—1833年期间,公国领土由当时的贝尔格莱德地区向东、南、西方向均有扩张。19世纪40年代初期,塞尔维亚同俄罗斯帝国(Russian Empire,1721—1917)合作,而后又同奥匈帝国(Austro Hungarian Empire,1867—1918)结盟。1867年,经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双重施压,奥斯曼帝国被迫从塞尔维亚全面撤军,公国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1869年公国出台了新宪法,将塞尔维亚定义为一个独立国家;1878年的柏林会议(Berlin Congress,为重建巴尔干半岛秩序,德国首相俾斯麦邀请欧洲强国与奥斯曼帝国在柏林举行会议,以平衡英国、俄罗斯与奥匈帝国的利益)后,塞尔维亚获得完全独立,领土也向东南方向扩大了;塞尔维亚公国一直持续到1882年成立塞尔维亚王国。

1867年,米哈伊洛将公国首都从克拉古耶瓦茨(Kragujevac,今塞尔维亚第四大城市)迁至贝尔格莱德(Belgrade,此后的贝尔格莱德一直都是塞尔维亚乃至前南斯拉夫联邦的总首都)。1868年6月,米哈伊洛遇刺身亡。

米哈伊洛为塞尔维亚公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内,他改革法制、建立军队、创办银行、学校、医院以及剧院等;对外,奉行独立和联盟,迫使奥斯曼帝国军队退出塞尔维亚,国家实现了由自治到主权的完全独立。塞尔维亚人民为纪念米哈伊洛的丰功伟绩,在共和国广场中心,为他立了一座巨型青铜骑马雕塑,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贝尔格莱德最大的商业步行街——米哈伊洛大公街。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与米哈伊洛大公街

位于共和国广场中心的米哈伊洛大公雕像

米哈伊洛大公街(44°49’N,20°27’E)于1870年命名,全长约1千米,是贝尔格莱德主要的步行商业街。作为最古老和最有价值的标志之一,大街成为连接卡莱梅格丹要塞(Kalemegdan Fortress)和共和国广场之间的“桥梁”,1979年被前南斯拉夫宣布为国家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单位。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与米哈伊洛大公街

米哈伊洛大公街街景

米哈伊洛大公街沿街两侧多为19世纪70年代的建筑,是当时贝尔格莱德的一些具有影响力或经济富有家庭建造的住宅,现在多被用于商店、餐馆、咖啡馆、画廊、旧书店和古董店等临街经营,在大街尽头也有贝尔格莱德较大的购物中心。精致的老建筑与新式楼宇交错,还有不少水准较高的街头艺术家在演奏,大街上洋溢着过去的优雅和现代的迷人氛围,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与米哈伊洛大公街

街头艺术家在演奏

如果能与朋友们在这个复古又热闹的大街上坐下来,品一品特色的咖啡或红酒,讲一讲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看一看来来去去的俊男靓女们的张张笑脸,是多么惬意的一种享受啊!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与米哈伊洛大公街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与米哈伊洛大公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