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財報季④:融創決策模型玄機

春風拂面撩玉耳,老孫話裡有玄機。

3月27日,融創2019業績發佈會如約而至。老孫的心情很不錯,金句表面低調,實則霸氣側漏:

“今年不提銷售目標的,我們認為銷售目標不太重要。”

“我們判斷今年將是洗牌年,今年併購的機會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年,但優質併購標不是很多。”

“希望在利潤上、產品品質上有更好的排名”

……

發佈會上的滔滔辯才和生活中的孫宏斌形成鮮明反差。他曾經說過,平時說話不多,因為老是想不清楚。“想不清楚”和“金句王”中間,有一段比較長的路要走。這條路又是什麼?金句背後,有哪些關鍵邏輯?關鍵邏輯背後若隱若現的決策模型又是什麼?

這一次,萬房君使用的手術刀來自穆迪。專業放大鏡下,分析融創到底隱藏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四年的評級凹線

首先是數據源選取。

去掉美顏,去掉濾鏡,去掉瘦臉,下面圖表就是穆迪版融創財報數據。

2020财报季④:融创决策模型玄机
2020财报季④:融创决策模型玄机

這組數據構成穆迪評級的關鍵指標,形成了一組凹凸曲線,也奠定了融創今天規模企業中探花位置。

不要小瞧這4組數據,這其實只是穆迪的1級指標,2級指標多達百組。我們要通過這4組數據,尋找融創決策邏輯。

(補充說一下,可能有人會問,明明萬科和中海比龍湖多兩級,為何並列第一。凡是有大股東有央企背景,國際三大評級自動上調兩級。所以,如果拿掉央企背景,萬科和中海評級同樣是Baa3,所以萬科、中海、龍湖並列第一,融創位居巨頭榜眼。)

這條將近4年的評級凹線(B2)意味著什麼?老孫為什麼潛心堅持4年的時間?為什麼又能在2019年連續兩級?特別是在2019年,融創哪些東西獲得穆迪的高度認可?2020年,融創的評級還會持續調高嗎?

選擇背後的草蛇灰線

其次是數據分析。

在分析數據之前,我們來看這張圖:左邊是土地銀行,右邊是金融銀行,中間是基金管理人,也就是開發商。向左擁抱土地銀行,成就收入;向右擁抱金融銀行,成就利潤。

在過去20年裡,要麼要收入,要麼要利潤,沒有第三種可能。即便是國企背景的萬科和中海,也是在選擇中一路踉踉蹌蹌。

2020财报季④:融创决策模型玄机

老孫10年前就說過,房地產關鍵是買地,買對地。其實,他只說了半截話:找對土地,還要找對便宜錢

這本身就是兩難選擇:選擇土地銀行,就是做規模;既然選擇做規模,資產負債表就會全面承壓。所以,前期選擇做大規模的公司,其財務槓桿必然都會加大,在規模擴張期中盈利必然不會相對太高,利息覆蓋倍數也必然相對低;但這三項又是國際三大評級公司看重的核心指標。這就是選擇規模付出的必要成本。

我們重點分析這四項指標之間的內在勾稽關係:

2020财报季④:融创决策模型玄机

收入增長,意味著合約銷售規模先增長,必然要求土儲貨充裕,必然要求高負債買地。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收入確認和債務增長保持協調一致,不就可以了嘛!

這只是理論上的假設。開發商保守要求土儲可供3-4年開發,理想的數據是4-5年開發。土儲必然高現金佔有。土儲、收入和債務是纏繞在一起的三角戀關係。

有一個理想的辦法是:土儲放在表外,具備開工條件,方可進入報表。這就是美國模式下的“土地期權”。比如龍湖財報中的土儲,就非常少,採用的就是“土地期權”模式,極大地解放了資產負債表的壓力。

但是,問題隨之而來。既然土地是期權,就意味著土儲的高不確定性,意味著企業糧倉的高不確定性。所以,滿足了土地銀行,就丟了金融銀行;滿足了金融銀行,就丟掉了土地銀行。

幾年前,在兩難選擇下,老孫優先選擇了土地銀行。但在選擇土地銀行的背後,老孫的打法完全展現他的金融銀行思維:

一是產品線。

不同於恆大和碧桂園,他在產品線上主打高端樓盤。高端樓盤意味著市場的定價能力,還意味著高利潤率。來看指標EBIT/利息,利潤越高,企業覆蓋利息的能力就越強。

二是高週轉。

老孫是行業內最早高週轉的倡導者,比萬科都早。但萬科以普通住宅為主,老孫做高端樓,也要高週轉。20年前,很多人視為“無稽之談”、“做夢”。高週轉意味著現金回收既多又快,恰恰又是流動性指標“現金/短期債務”的護法使者,在舉債的同時,現金回籠越快,流動性指標越好。

所以說,老孫在擁抱土地銀行的同時,用的是金融銀行的視角對沖舉債增長和回報的不足。特別是在流動性管理方面,強調有現金的回款,有力緩解了財務槓桿和利息覆蓋倍數的壓力。

可能有人會不同意見:恆大運營不錯,土儲較為龐大,為何評級較低?

這就是融創區別於其它同行的地方:規模擴張同時,融創守住了金融銀行比率區間底線。恆大的“現金/短期債務”卻突破了評級公司的區間下限,導致評級下調。

三是併購。

老孫式併購,特別強調有現金的併購,也就是說,併購的項目本身要有現金流,接手後要有迅速產生現金流的產出能力。

三槍開啟下半場

同樣是擁抱土地銀行,如果用金融銀行的視角,產生的效果也就大不一樣。也正是遵循金融銀行的邏輯和比率區間下限,融創在2019年完成了自己的上半場演出,轉而正式開始自己的下半場——擁抱金融銀行。

下面這張圖表是穆迪去年9月份對融創的展望,結合2019融創財報,完全符合預期。

2020财报季④:融创决策模型玄机

如果我們再來看融創2020年以來的動作,老孫意圖更加明顯:

2020年1月9日,融創發行新股,拿到現金80億港幣。這是打響擁抱金融銀行第一槍,意示著融創在改善自己的資本結構。根據來自穆迪的數據估算,發行結束後,融創調整後的債務/賬面資本從2019年6月30日的76.9%降低到75.7%。

3月19日,融創又回購兩筆即將到期美元票據,合計0.786億美元。大家不要低估這個信號,不要以為債務到期,就意味必須回購。

通常情況下,企業都會借新還舊,不會主動回購。主動回購是擁抱金融銀行的第二槍。

第三槍就是年報發佈。

融創的這次年報發佈,是行業的洗牌年,也是老孫下半場的起點年——截止2020年3月27日土儲總貨值3.07萬億元,地價成本4306元/平方米,預計2020全年可售貨值將達到8200億元。

更大的意義是,融創實現了決策模型的改變,左邊是便宜土地建倉已經完成,右邊是要找更便宜的錢。這也是融創發佈會上老孫的講話,也是融創以後的決策玄機。

融創的最新評級展望研究成果,我們隨後將會公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