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财报季④:融创决策模型玄机

春风拂面撩玉耳,老孙话里有玄机。

3月27日,融创2019业绩发布会如约而至。老孙的心情很不错,金句表面低调,实则霸气侧漏:

“今年不提销售目标的,我们认为销售目标不太重要。”

“我们判断今年将是洗牌年,今年并购的机会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年,但优质并购标不是很多。”

“希望在利润上、产品品质上有更好的排名”

……

发布会上的滔滔辩才和生活中的孙宏斌形成鲜明反差。他曾经说过,平时说话不多,因为老是想不清楚。“想不清楚”和“金句王”中间,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这条路又是什么?金句背后,有哪些关键逻辑?关键逻辑背后若隐若现的决策模型又是什么?

这一次,万房君使用的手术刀来自穆迪。专业放大镜下,分析融创到底隐藏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四年的评级凹线

首先是数据源选取。

去掉美颜,去掉滤镜,去掉瘦脸,下面图表就是穆迪版融创财报数据。

2020财报季④:融创决策模型玄机
2020财报季④:融创决策模型玄机

这组数据构成穆迪评级的关键指标,形成了一组凹凸曲线,也奠定了融创今天规模企业中探花位置。

不要小瞧这4组数据,这其实只是穆迪的1级指标,2级指标多达百组。我们要通过这4组数据,寻找融创决策逻辑。

(补充说一下,可能有人会问,明明万科和中海比龙湖多两级,为何并列第一。凡是有大股东有央企背景,国际三大评级自动上调两级。所以,如果拿掉央企背景,万科和中海评级同样是Baa3,所以万科、中海、龙湖并列第一,融创位居巨头榜眼。)

这条将近4年的评级凹线(B2)意味着什么?老孙为什么潜心坚持4年的时间?为什么又能在2019年连续两级?特别是在2019年,融创哪些东西获得穆迪的高度认可?2020年,融创的评级还会持续调高吗?

选择背后的草蛇灰线

其次是数据分析。

在分析数据之前,我们来看这张图:左边是土地银行,右边是金融银行,中间是基金管理人,也就是开发商。向左拥抱土地银行,成就收入;向右拥抱金融银行,成就利润。

在过去20年里,要么要收入,要么要利润,没有第三种可能。即便是国企背景的万科和中海,也是在选择中一路踉踉跄跄。

2020财报季④:融创决策模型玄机

老孙10年前就说过,房地产关键是买地,买对地。其实,他只说了半截话:找对土地,还要找对便宜钱

这本身就是两难选择:选择土地银行,就是做规模;既然选择做规模,资产负债表就会全面承压。所以,前期选择做大规模的公司,其财务杠杆必然都会加大,在规模扩张期中盈利必然不会相对太高,利息覆盖倍数也必然相对低;但这三项又是国际三大评级公司看重的核心指标。这就是选择规模付出的必要成本。

我们重点分析这四项指标之间的内在勾稽关系:

2020财报季④:融创决策模型玄机

收入增长,意味着合约销售规模先增长,必然要求土储货充裕,必然要求高负债买地。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收入确认和债务增长保持协调一致,不就可以了嘛!

这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开发商保守要求土储可供3-4年开发,理想的数据是4-5年开发。土储必然高现金占有。土储、收入和债务是缠绕在一起的三角恋关系。

有一个理想的办法是:土储放在表外,具备开工条件,方可进入报表。这就是美国模式下的“土地期权”。比如龙湖财报中的土储,就非常少,采用的就是“土地期权”模式,极大地解放了资产负债表的压力。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既然土地是期权,就意味着土储的高不确定性,意味着企业粮仓的高不确定性。所以,满足了土地银行,就丢了金融银行;满足了金融银行,就丢掉了土地银行。

几年前,在两难选择下,老孙优先选择了土地银行。但在选择土地银行的背后,老孙的打法完全展现他的金融银行思维:

一是产品线。

不同于恒大和碧桂园,他在产品线上主打高端楼盘。高端楼盘意味着市场的定价能力,还意味着高利润率。来看指标EBIT/利息,利润越高,企业覆盖利息的能力就越强。

二是高周转。

老孙是行业内最早高周转的倡导者,比万科都早。但万科以普通住宅为主,老孙做高端楼,也要高周转。20年前,很多人视为“无稽之谈”、“做梦”。高周转意味着现金回收既多又快,恰恰又是流动性指标“现金/短期债务”的护法使者,在举债的同时,现金回笼越快,流动性指标越好。

所以说,老孙在拥抱土地银行的同时,用的是金融银行的视角对冲举债增长和回报的不足。特别是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强调有现金的回款,有力缓解了财务杠杆和利息覆盖倍数的压力。

可能有人会不同意见:恒大运营不错,土储较为庞大,为何评级较低?

这就是融创区别于其它同行的地方:规模扩张同时,融创守住了金融银行比率区间底线。恒大的“现金/短期债务”却突破了评级公司的区间下限,导致评级下调。

三是并购。

老孙式并购,特别强调有现金的并购,也就是说,并购的项目本身要有现金流,接手后要有迅速产生现金流的产出能力。

三枪开启下半场

同样是拥抱土地银行,如果用金融银行的视角,产生的效果也就大不一样。也正是遵循金融银行的逻辑和比率区间下限,融创在2019年完成了自己的上半场演出,转而正式开始自己的下半场——拥抱金融银行。

下面这张图表是穆迪去年9月份对融创的展望,结合2019融创财报,完全符合预期。

2020财报季④:融创决策模型玄机

如果我们再来看融创2020年以来的动作,老孙意图更加明显:

2020年1月9日,融创发行新股,拿到现金80亿港币。这是打响拥抱金融银行第一枪,意示着融创在改善自己的资本结构。根据来自穆迪的数据估算,发行结束后,融创调整后的债务/账面资本从2019年6月30日的76.9%降低到75.7%。

3月19日,融创又回购两笔即将到期美元票据,合计0.786亿美元。大家不要低估这个信号,不要以为债务到期,就意味必须回购。

通常情况下,企业都会借新还旧,不会主动回购。主动回购是拥抱金融银行的第二枪。

第三枪就是年报发布。

融创的这次年报发布,是行业的洗牌年,也是老孙下半场的起点年——截止2020年3月27日土储总货值3.07万亿元,地价成本4306元/平方米,预计2020全年可售货值将达到8200亿元。

更大的意义是,融创实现了决策模型的改变,左边是便宜土地建仓已经完成,右边是要找更便宜的钱。这也是融创发布会上老孙的讲话,也是融创以后的决策玄机。

融创的最新评级展望研究成果,我们随后将会公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