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赏是否有利于孩子成长?为什么?

shaolina


我认为重赏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一点好处!具体原因如下:

1,过于物质

孩子的成长需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单纯的重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举个例子把:

今天孩子做了一件事,很讨人喜欢,所以奖励孩子一件很贵重的玩具,比如最新款手机,价值近万元。那么下次呢?以后呢?如果有一次给孩子的奖励,没有之前的好,孩子心里怎么想?会不会失落?会不会闹情绪?

长时间这么做的话,孩子会变得为了物质而做事!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2,影响孩子身心发展

奖励对孩子而已是很重要的,但是奖励不仅仅有物质奖励,也可以是一场旅行,或陪孩子玩点小游戏。

我们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同时发展,正确使用阿伦森效应,而不是让孩子变得为了奖励而做事!

应如何正确的表扬孩子?

阿伦森效应是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阿伦森效应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简单的说就是奖励应慢慢增长,同时不应仅限于物质。严格的说,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认同,陪伴,而不是奖励。所以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家长应选择正确的做法!

孩子小时候就是一张白纸,家长的所作所为是极其重要的!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建议家长可以多阅读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或多学习一些育儿方面的知识!


宝贝用心帮


皮皮妈育学园为你解答:重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无论是物质的重赏,还是精神的重赏都是如此。因为这样做,会让孩子失去自发的内在动机,不利于孩子养成“成长型的思维方式”,对孩子的短期成长和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下面为你进行详细的解析:

第一、为何重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1、物质的奖励是没有止境的。

孩子小的时候,他想要的玩具、游戏、食物、衣服,想去的地方等等,基本家长都可以满足,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习惯的养成,孩子的胃口终会越来越大,家长再拿着小恩小惠来和孩子交换,是打动不了孩子的;而人对物质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终有一天,家长会满足不了孩子。此时,孩子的习惯已经在家长的主动引导下养成了,家长却满足不了孩子了,孩子会丧失继续努力的动机,家长会责怪孩子太不懂事。

2、精神的奖励也是没有止境的。

精神的奖励不外乎口头表扬、证书荣誉的肯定、向大伙广而告之换来称赞和喝彩等,这些途径终有用尽的时候。当孩子对来自家长的肯定、称赞不再敏感,而外界的喝彩又偏偏滞后的时候;或者孩子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不再有十足的把握,丧失自信的时候,孩子是否还有一往无前的动力呢?当他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孩子能否承受得起、赢得起输得下呢?

3、最重要的是,重赏不利于孩子养成“成长型的思维方式”。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重赏,养成习惯后,都会让孩子认为:他是在为大人做事,而不是为自己。这非常不利于孩子对事物、对自己养成正确的认知,也不利于孩子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评价,更不利孩子养成成长型的思维方式。而不会对自己经历的事情正确的归因,没有成长型思维方式的孩子,会害怕挑战,只敢做自己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他们的自信心是不稳固的;同时,他们不认为自己的能力会随着努力和经验的积累而增长。

4、偶尔的重赏,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

如果孩子偶尔做成的事情,超出了家长的预期。家长为了表达自己的兴奋心情,给出了超出孩子年龄特点的重赏。

首先,会让孩子的兴奋点,从自己做成事情的成就感、满足感上,转移到超出孩子认知的“重赏”上(物质或者精神都算);其次,孩子会思考如何继续获得“重赏”,而不是如何继续提升能力、做成事情,下次的重赏如果不符合孩子的预期,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最后,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物质重赏,有可能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

第二、家长应该把握一个原则:孩子的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要提供的是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孩子的未来之所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就在于孩子本身的成长性。从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孩子的哪一项能力、哪一件事不是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的呢?只不过有些事情对大人来讲是司空见惯的,有些事情对大人来讲是超出预期,或者大人自己都没能力/没条件做到的。

可是大人不能以自己的能力界限为标准,来衡量评价孩子做成事的标准和界限。因为只要此事对孩子来说是新鲜的、有难度的,那不管这件事在大人眼中是否司空见惯,当孩子取得此事的成功时,孩子的心里的喜悦感受都是一样的。

大人额外给予孩子的重赏只会错误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破坏孩子本来拥有的无限可能性。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他们能成长到哪种程度、哪种高度,跟他们自身的关系最大,父母是参与者,但更是旁观者。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对成功、哪怕是不寻常的成功,保持平常心和持续的进取心,关注自身能力的持续增长;当孩子遇到超出年龄的困难或失败时,及时的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知道,父母和他同在,他有着这世间最坚强最稳健的后盾,也就够了。

家长具体应该如何做,才能科学合理的帮助孩子的成长?

1、当孩子获得超乎寻常的成功的时候。

当孩子做成超乎孩子和大人预料的事情,取得超乎寻常的成功时,孩子已经从这件事本身获益良多:比如从未体验过的成就感、满足感;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的拓宽;自我自信心的增强,自我能力的发展等等。

家长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孩子做成事情、取得成功的感受和过程本身上,客观的表达你的感受,帮助孩子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决定因素,引导孩子关注自身能力的长远发展,以便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体会更多的成就感,正确的对待困难和挑战。

在做到这些的基础上,在进行适当的庆祝,是比较合理的,比如全家一起吃顿大餐等。

2、当孩子取得阶段性的小成功的时候。

家长可以称赞孩子、肯定孩子,以便鼓励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建立更稳固更全面的自信。但是千万不要笼统的夸赞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种不走心的、缺乏真诚的夸赞对孩子的成长并无助益,反而容易使孩子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运气、聪明等不确定的、难以控制的因素,丧失对困难、对挑战的正确态度。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夸赞要具体,更要真诚,要引导孩子关注自身能力可持续增长的可控因素。比如“因为你考试之前一直在努力的复习,考试时又很细心,不该错的地方都没有错,所以你取得不错的成绩,妈妈很开心”(强调努力和细心);再比如:“哇,你的记性真好,我们周末去爬的山,今天周三了,你还能回忆起山上的景色,并将它画下来,你的配色我也很喜欢”(强调记性和配色);还可以:“你的房间收拾的真整齐,妈妈一进来就感觉到很舒服”(强调的是孩子收拾房间的能力)......

当然,等到孩子的此项能力已经稳固,比如将房间收拾整齐已经成为常态时,家长就要逐渐弱化针对此事的夸奖,让孩子慢慢觉得,这是我应该做且做好的事情。

3、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的时候。

一般的困难,可能孩子只是有些忐忑,这是人的正常心理,家长不要责怪孩子;要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客观的分析自己的优势、万一失败的后果,鼓励孩子勇敢尝试。必要的时候陪伴孩子,让他知道你与他同在。

还有一些困难,是超出了孩子目前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在引导孩子积极尝试的同时,可能还需要家长及时的帮助孩子寻找解决办法、拓展不同的思路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家长提供的实际帮助会越来越少。此时,他们更多需要的是父母支持和信任的态度,有了这些,孩子就能走的更稳、更远。

当孩子遇到失败的时候,这是非常好的帮助孩子更全面的认知自己、认知世界的机会,只有能接受失败的孩子,才有可能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后话

总之,不建议给孩子重赏,这对孩子的成长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的破坏。可用适度的夸赞和及时的帮助支持,代替重赏,帮助孩子建立全面健康的自信、稳固的能力感、正确的自我评价、归因方式,以及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帮助孩子拓展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皮皮妈育学园


这个很难一概而论,要看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



一般来说在幼儿阶段,孩子是比较容易被物质所诱惑和满足的。有时一个小玩具甚至一颗糖都可以让孩子得到满足。

但是进入小学以后,随着孩子智慧的逐步成长,单纯的物质奖励就比较难满足孩子,而且需要不断的加码。比如这次奖励一套衣服,下一次可能就得奖励一部苹果手机了。所以,在这样的阶段,家长要及时的把鼓励的方式从物质奖励转变为精神鼓励,从精神上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对孩子的尊重、亲子关系、孩子的理想等等。



所以,对孩子的奖励方式还是要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来决定,认知水平越低,那么越低层次的奖励越有效果,而随着孩子认知水平的提升,奖励的方式和鼓励的方式就要逐步的相应提升。

很多的家长在孩子幼儿阶段发现用物质奖励非常管用,就一直坚持下去,慢慢的就会陷入困境。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长还是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认知,才能够逐步的适应孩子成长的需求。


学习力教育视点观察


我是妈妈教育在线!关于重赏是否有利于孩子成长问题我是持否定态度的!

虽然有句话叫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要看这句话在什么环境下针对什么人群说的,如果对成年人来说,这句话也有一定道理,在重赏利益的驱使下,有的人往往会一鼓作气,精神振奋,发挥出他更大的潜力,有利于促进一个人取得成功。

但对于未成年孩子来说,重赏之下必有懒夫!我们经常发现有不少父母给孩子各种承诺:

你考好妈妈给你买好吃的!

作业写完妈妈叫你玩手机!

书背会爸爸我奖你100块!

......

孩子在利益驱使下,也会产生一定效果,但这种效果只是暂时的,因为孩子对于奖励意识的错误认识和片面理解,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为父母学习的,重赏下才去学习和努力,没有了重赏就没有了动力,这种思想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一种不良的心理依赖!

另一方面如若经常拿重赏作为孩子完成某事的奖励,势必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功利主义的观念,孩子在做事之前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是否有赏,有多少赏金,没有利益就放弃,甚至是对公益性事业不管不问,在社会交往中,利己主义者往往不受他人的待见,往往会被孤立,对自己的事业有诸多不利。

对于还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自身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从小怀抱时刻准备为国争光,为他人付出的精神!虽然我不反对对成功者奖励,比如对于为祖国强大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奖励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于无知的小孩子来说过多过重的奖励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是不足于取的。

所以,重赏不利于孩子成长。





妈妈教育在线


那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重赏”对孩子成长存在的隐患。


重赏有多重?总有你赏不动的一天

我女儿如今两岁,她可能还没这个概念,但是孩子很聪明,她已会“得寸进尺”。


比如,她有段时间沉迷于看汪汪队,吃饭也要看。我婆婆鼓励她吃一口饭就让看一会。但是慢慢不行了,她看完一集还会要看一集……不给就闹,饭更不好好吃了。原本是奖励她的“福利”,最终变成她觉得是自己本就该有的东西。该怎么办?继续她不闹,就再奖励一集吗?那后果很可怕吧……


你看现实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把你的关怀鼓励的好意当成她得寸进尺的资本。或许跟她长期接受的教育有关。她的认知已经固化,认为“我的请求一定会被无限满足”。但是,社会教做人,不是每个人都是你无私的父母啊……


也许类比的有点极端,但是,在孩子还未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之时,我们作为家长的,不该过多的去用外在的东西来左右她的决定


吃饭就好好吃饭,不好好吃饭可以有很多的办法改进,为什么偏偏要用名为奖励,实则是为另一个坏习惯埋下隐患的方式呢?


让孩子自己长大!

孩子是独立的,家长能做的是肯定她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


比如,我女儿刚学走路的时候,迈步还不稳,但是当她勇敢走一步的时候,我都会鼓励她。当然鼓励不是给物质,也不是单纯地夸她很棒之类的。我会先肯定她的勇敢,再鼓励她试着迈更多的步子,如果她太着急摔倒了,我会鼓励她自己爬起来,指导她不要急,要慢慢来。


孩子是白纸,请让她自己勾勒自己的人生画卷。


以上,我建议家长尽量不要采用“重赏”的方式鼓励孩子。建议用适当的夸赞+适时的帮助,这种有利于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习惯。


宝妈进化论


转自网络: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促进孩子进步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鼓励。然而,给孩子鼓励也需要寻找正确的方式。专家提醒,家长应该找到正确的奖励方式,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正确的成长和进步。那么,你知道怎样正确鼓励孩子进步吗?看完下面的文章,相信你会得到一个很好的答案!

很多家长习惯性地给与孩子一定的金钱奖励。当孩子成功完成一项作业或者任务的时候,家长会无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金钱,让孩子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当然,给孩子奖励不是什么错,但是适当的金钱奖励可以进行,长久的金钱奖励不可取。给孩子奖励,也要讲究新方法,这样也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金钱观的一个好方法。

当今社会是一个功利社会,很多人都习惯性地用金钱衡量一切东西,这样很可能让我们的孩子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伯格曼儿童运动成长中心指出,每个人生来就喜欢听到赞美的词句,所以孩子们也害怕总是听到批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为了让孩子按时吃饭,努力学习,总会有父母想出一个高回报的办法,比如让孩子考试第一名就奖励100元等等。

所以,就有很多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家长的利益驱动,“奋发图强”。也有很多家长,没有明确说明给多少钱,但是也会有一些实物的鼓励,比如说承诺给孩子书法比赛的第一名的话,就给他买一台电脑。其实,这样的做法完全没有必要,即使没有金钱的奖励,也能称之为真正的奖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孩子这样的鼓励下孩子会得到家长预期的效果,但是很有可能也会出现发作用。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道理是人尽皆知的。如果以后没有奖励了,或者是忽略了奖励的发放,很有可能造成孩子从此不再努力的现象。因此,家长应该给以有力度的鼓励,而不仅仅是适应成人的奖励方式。

作为父母最好的奖励就是应该多称赞自己的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赞扬,能够促进孩子的成长,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但不是一切成绩都应该得到回报。我们应该告诉他们,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结果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奖金不是总会有的。如果凡事都有奖励,会导致孩子功利心变强,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金钱奖励更是这样。如果任何奖品都是以金钱的形式出现,这样不仅失去了奖励自身的意义,反而会增加孩子们对金钱的重视,让他们以为金钱就是一切,同时也会为金钱展开追逐。

总结:以上就是关于“家长应该找到正确的奖励方式”的简单介绍,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要知道,金钱奖励不是最好的,应该给予适当的进行。在奖品的选择上应该适度,小的奖励可以是父母的拥抱,也可以是自己制作的环保小物品,也可以是几句赞美的话语,也可以是一次外出旅行等等。奖励的形式言多样化,不要总是固定了形式哦。

闲暇时间可以利用手机教宝宝学汉字哦!推荐一款幼儿识字软件【猫小帅识字】,课程以冒险故事为主,宝宝使用时有一种听人讲故事的体验,不仅可以培养宝宝的阅读能力,而且还有各种小游戏作为复习环节,可重复学习,加深宝宝的记忆,让孩子开心地学习汉字。担心宝宝眼睛的家长也可在设置中设置学习休息时间。

更多孕产、育儿的资讯可以关注一下【4399小评菓快乐育儿】


可爱的嘤嘤酱


单纯的重赏来激励孩子,需要具体分析孩子的性格、孩子内心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孩子的年纪等情况。

用我家孩子来说,刚上1年级,最近突然不爱上学,每周一到了学校门口,就开始拉着我的衣服不放手,如果你强硬推她进门,就开始哭嚎。刚开始几次跟老师沟通后,老师让先带回家慢慢疏导,让她自己意识到想上学了,再带到学校去。回家后,她会承诺很好,明天会好好上学,然而第二天第三天,每天到了学校门口就开始哭。最后我实在无法忍受,打了她又骂了她,但是不管用,她根本不怕这些,她最怕的就是我不要她,但是这一点我又做不到。至于重赏奖励,她更不在意,如果让她选择重赏还是打骂,她一定会选择不要打骂她,而不会看中重赏。

如果是类似《庆余年》中范斯哲那样的孩子,就看中挣钱,那么重赏一定是最好的手段。而且他在此方面很有灵性,反而能成一番大事。

所以,教育孩子没有什么道理规则科研,必须遵循每个孩子的天性引导,很多人都没有学习过如何做一个好父母,只能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探索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燕飞东南我行西北


单纯的奖赏固然不好,但比好坏不分毫无原则的物质宠爱要好的多。

时下攀比风气,多数打工阶层的无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父母辛苦省吃俭用让孩子过上资产阶级的生活,实在怀疑究竟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总觉得无原则的物质宠爱实属百害而无一利。

是人皆有欲望,而欲望的满足靠什么?是靠自身努力还是不劳而获?如果说不努力、不付出辛苦就可以满足欲望,谁还愿意去付出?

所以认为,赏罚分明才是激励人的潜能与积极性的利器,赏罚分明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出自人生


重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无论是物质的重赏,还是精神的重赏都是如此。因为这样做,会让孩子失去自发的内在动机,不利于孩子养成“成长型的思维方式”,对孩子的短期成长和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下面为你进行详细的解析:

第一、为何重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1、物质的奖励是没有止境的。

孩子小的时候,他想要的玩具、游戏、食物、衣服,想去的地方等等,基本家长都可以满足,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习惯的养成,孩子的胃口终会越来越大,家长再拿着小恩小惠来和孩子交换,是打动不了孩子的;而人对物质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终有一天,家长会满足不了孩子。此时,孩子的习惯已经在家长的主动引导下养成了,家长却满足不了孩子了,孩子会丧失继续努力的动机,家长会责怪孩子太不懂事。

2、精神的奖励也是没有止境的。

精神的奖励不外乎口头表扬、证书荣誉的肯定、向大伙广而告之换来称赞和喝彩等,这些途径终有用尽的时候。当孩子对来自家长的肯定、称赞不再敏感,而外界的喝彩又偏偏滞后的时候;或者孩子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不再有十足的把握,丧失自信的时候,孩子是否还有一往无前的动力呢?当他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孩子能否承受得起、赢得起输得下呢?

3、最重要的是,重赏不利于孩子养成“成长型的思维方式”。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重赏,养成习惯后,都会让孩子认为:他是在为大人做事,而不是为自己。这非常不利于孩子对事物、对自己养成正确的认知,也不利于孩子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评价,更不利孩子养成成长型的思维方式。而不会对自己经历的事情正确的归因,没有成长型思维方式的孩子,会害怕挑战,只敢做自己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他们的自信心是不稳固的;同时,他们不认为自己的能力会随着努力和经验的积累而增长。

4、偶尔的重赏,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

如果孩子偶尔做成的事情,超出了家长的预期。家长为了表达自己的兴奋心情,给出了超出孩子年龄特点的重赏。

首先,会让孩子的兴奋点,从自己做成事情的成就感、满足感上,转移到超出孩子认知的“重赏”上(物质或者精神都算);其次,孩子会思考如何继续获得“重赏”,而不是如何继续提升能力、做成事情,下次的重赏如果不符合孩子的预期,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最后,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物质重赏,有可能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

第二、家长应该把握一个原则:孩子的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要提供的是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孩子的未来之所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就在于孩子本身的成长性。从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孩子的哪一项能力、哪一件事不是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的呢?只不过有些事情对大人来讲是司空见惯的,有些事情对大人来讲是超出预期,或者大人自己都没能力/没条件做到的。

可是大人不能以自己的能力界限为标准,来衡量评价孩子做成事的标准和界限。因为只要此事对孩子来说是新鲜的、有难度的,那不管这件事在大人眼中是否司空见惯,当孩子取得此事的成功时,孩子的心里的喜悦感受都是一样的。

大人额外给予孩子的重赏只会错误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破坏孩子本来拥有的无限可能性。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他们能成长到哪种程度、哪种高度,跟他们自身的关系最大,父母是参与者,但更是旁观者。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对成功、哪怕是不寻常的成功,保持平常心和持续的进取心,关注自身能力的持续增长;当孩子遇到超出年龄的困难或失败时,及时的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知道,父母和他同在,他有着这世间最坚强最稳健的后盾,也就够了。

家长具体应该如何做,才能科学合理的帮助孩子的成长?

1、当孩子获得超乎寻常的成功的时候。

当孩子做成超乎孩子和大人预料的事情,取得超乎寻常的成功时,孩子已经从这件事本身获益良多:比如从未体验过的成就感、满足感;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的拓宽;自我自信心的增强,自我能力的发展等等。

家长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孩子做成事情、取得成功的感受和过程本身上,客观的表达你的感受,帮助孩子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决定因素,引导孩子关注自身能力的长远发展,以便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体会更多的成就感,正确的对待困难和挑战。

在做到这些的基础上,在进行适当的庆祝,是比较合理的,比如全家一起吃顿大餐等。

2、当孩子取得阶段性的小成功的时候。

家长可以称赞孩子、肯定孩子,以便鼓励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建立更稳固更全面的自信。但是千万不要笼统的夸赞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种不走心的、缺乏真诚的夸赞对孩子的成长并无助益,反而容易使孩子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运气、聪明等不确定的、难以控制的因素,丧失对困难、对挑战的正确态度。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夸赞要具体,更要真诚,要引导孩子关注自身能力可持续增长的可控因素。比如“因为你考试之前一直在努力的复习,考试时又很细心,不该错的地方都没有错,所以你取得不错的成绩,妈妈很开心”(强调努力和细心);再比如:“哇,你的记性真好,我们周末去爬的山,今天周三了,你还能回忆起山上的景色,并将它画下来,你的配色我也很喜欢”(强调记性和配色);还可以:“你的房间收拾的真整齐,妈妈一进来就感觉到很舒服”(强调的是孩子收拾房间的能力)......

当然,等到孩子的此项能力已经稳固,比如将房间收拾整齐已经成为常态时,家长就要逐渐弱化针对此事的夸奖,让孩子慢慢觉得,这是我应该做且做好的事情。

3、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的时候。

一般的困难,可能孩子只是有些忐忑,这是人的正常心理,家长不要责怪孩子;要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客观的分析自己的优势、万一失败的后果,鼓励孩子勇敢尝试。必要的时候陪伴孩子,让他知道你与他同在。

还有一些困难,是超出了孩子目前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在引导孩子积极尝试的同时,可能还需要家长及时的帮助孩子寻找解决办法、拓展不同的思路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家长提供的实际帮助会越来越少。此时,他们更多需要的是父母支持和信任的态度,有了这些,孩子就能走的更稳、更远。

当孩子遇到失败的时候,这是非常好的帮助孩子更全面的认知自己、认知世界的机会,只有能接受失败的孩子,才有可能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后话

总之,不建议给孩子重赏,这对孩子的成长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的破坏。可用适度的夸赞和及时的帮助支持,代替重赏,帮助孩子建立全面健康的自信、稳固的能力感、正确的自我评价、归因方式,以及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帮助孩子拓展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幼儿园老师李猫猫


我认为没有必要,弊端较多。

1、谈下我的育儿经。这招用在我孩子身上不管用。我孩子不吃这套,以前我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也曾经试着用物质奖励他,“你今晚做完了十道题,明天妈妈你买你喜欢吃的特香包,好吗?”结果他反而不高兴,觉得我是在做交换,反而不好好做了。从此我再也没有用过。

2、我的看法是,物质奖励不如精神奖励。多正面的鼓励,恰当的表扬,让孩子精神愉悦胜于口欲满足。物质奖励是外在的,精神奖励是内在的,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内在自信、有积极性的孩子吗?物质奖励的推动只是一时,是注重眼前的利益,奖赏一下,才动一下,不长久精神奖励才是才久的,通过精神上的鼓励、肯定、表扬、接纳,把自信、自尊、自觉内化到心里去,从而从“他律”变成“自律”。

3、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只关注物质层面,而忽略内心精神建设。如果孩子很小,偶尔用一下物质奖励也没有什么不可,但孩子毕竟不是小猫小狗,他是有精神的思想有灵魂的,用多了负面效果就出来了,比如,你不给我钱我就不做,你不给我买什么我就不怎样,等等,反而容易用物质奖励来要挟你,爱讨价还价,让孩子更加关注外在的物质层面,而不是内在的精神建设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