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賞是否有利於孩子成長?為什麼?

shaolina


我認為重賞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一點好處!具體原因如下:

1,過於物質

孩子的成長需要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單純的重賞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舉個例子把:

今天孩子做了一件事,很討人喜歡,所以獎勵孩子一件很貴重的玩具,比如最新款手機,價值近萬元。那麼下次呢?以後呢?如果有一次給孩子的獎勵,沒有之前的好,孩子心裡怎麼想?會不會失落?會不會鬧情緒?

長時間這麼做的話,孩子會變得為了物質而做事!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2,影響孩子身心發展

獎勵對孩子而已是很重要的,但是獎勵不僅僅有物質獎勵,也可以是一場旅行,或陪孩子玩點小遊戲。

我們應注重孩子的身心同時發展,正確使用阿倫森效應,而不是讓孩子變得為了獎勵而做事!

應如何正確的表揚孩子?

阿倫森效應是指隨著獎勵減少而導致態度逐漸消極,隨著獎勵增加而導致態度逐漸積極的心理現象。阿倫森效應也指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讚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歡那些顯得不斷減少的人或物。阿倫森效應提醒人們,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應該盡力避免由於自己的表現不當所造成的他人對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轉。同樣,它也提醒我們在形成對別人的印象過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響而形成錯誤的態度。

簡單的說就是獎勵應慢慢增長,同時不應僅限於物質。嚴格的說,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認同,陪伴,而不是獎勵。所以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成長,家長應選擇正確的做法!

孩子小時候就是一張白紙,家長的所作所為是極其重要的!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成長,建議家長可以多閱讀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或多學習一些育兒方面的知識!


寶貝用心幫


皮皮媽育學園為你解答:重賞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無論是物質的重賞,還是精神的重賞都是如此。因為這樣做,會讓孩子失去自發的內在動機,不利於孩子養成“成長型的思維方式”,對孩子的短期成長和長遠發展都是不利的。下面為你進行詳細的解析:

第一、為何重賞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1、物質的獎勵是沒有止境的。

孩子小的時候,他想要的玩具、遊戲、食物、衣服,想去的地方等等,基本家長都可以滿足,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習慣的養成,孩子的胃口終會越來越大,家長再拿著小恩小惠來和孩子交換,是打動不了孩子的;而人對物質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終有一天,家長會滿足不了孩子。此時,孩子的習慣已經在家長的主動引導下養成了,家長卻滿足不了孩子了,孩子會喪失繼續努力的動機,家長會責怪孩子太不懂事。

2、精神的獎勵也是沒有止境的。

精神的獎勵不外乎口頭表揚、證書榮譽的肯定、向大夥廣而告之換來稱讚和喝彩等,這些途徑終有用盡的時候。當孩子對來自家長的肯定、稱讚不再敏感,而外界的喝彩又偏偏滯後的時候;或者孩子對自己將要做的事情不再有十足的把握,喪失自信的時候,孩子是否還有一往無前的動力呢?當他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孩子能否承受得起、贏得起輸得下呢?

3、最重要的是,重賞不利於孩子養成“成長型的思維方式”。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重賞,養成習慣後,都會讓孩子認為:他是在為大人做事,而不是為自己。這非常不利於孩子對事物、對自己養成正確的認知,也不利於孩子對自己形成正確的評價,更不利孩子養成成長型的思維方式。而不會對自己經歷的事情正確的歸因,沒有成長型思維方式的孩子,會害怕挑戰,只敢做自己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他們的自信心是不穩固的;同時,他們不認為自己的能力會隨著努力和經驗的積累而增長。

4、偶爾的重賞,會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認知。

如果孩子偶爾做成的事情,超出了家長的預期。家長為了表達自己的興奮心情,給出了超出孩子年齡特點的重賞。

首先,會讓孩子的興奮點,從自己做成事情的成就感、滿足感上,轉移到超出孩子認知的“重賞”上(物質或者精神都算);其次,孩子會思考如何繼續獲得“重賞”,而不是如何繼續提升能力、做成事情,下次的重賞如果不符合孩子的預期,孩子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最後,不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物質重賞,有可能會讓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

第二、家長應該把握一個原則:孩子的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要提供的是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孩子的未來之所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就在於孩子本身的成長性。從孩子牙牙學語、蹣跚學步開始,孩子的哪一項能力、哪一件事不是從無到有、從不會到會的呢?只不過有些事情對大人來講是司空見慣的,有些事情對大人來講是超出預期,或者大人自己都沒能力/沒條件做到的。

可是大人不能以自己的能力界限為標準,來衡量評價孩子做成事的標準和界限。因為只要此事對孩子來說是新鮮的、有難度的,那不管這件事在大人眼中是否司空見慣,當孩子取得此事的成功時,孩子的心裡的喜悅感受都是一樣的。

大人額外給予孩子的重賞只會錯誤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破壞孩子本來擁有的無限可能性。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他們能成長到哪種程度、哪種高度,跟他們自身的關係最大,父母是參與者,但更是旁觀者。

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對成功、哪怕是不尋常的成功,保持平常心和持續的進取心,關注自身能力的持續增長;當孩子遇到超出年齡的困難或失敗時,及時的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讓他知道,父母和他同在,他有著這世間最堅強最穩健的後盾,也就夠了。

家長具體應該如何做,才能科學合理的幫助孩子的成長?

1、當孩子獲得超乎尋常的成功的時候。

當孩子做成超乎孩子和大人預料的事情,取得超乎尋常的成功時,孩子已經從這件事本身獲益良多:比如從未體驗過的成就感、滿足感;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的拓寬;自我自信心的增強,自我能力的發展等等。

家長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孩子做成事情、取得成功的感受和過程本身上,客觀的表達你的感受,幫助孩子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決定因素,引導孩子關注自身能力的長遠發展,以便獲得更多的成功經驗,體會更多的成就感,正確的對待困難和挑戰。

在做到這些的基礎上,在進行適當的慶祝,是比較合理的,比如全家一起吃頓大餐等。

2、當孩子取得階段性的小成功的時候。

家長可以稱讚孩子、肯定孩子,以便鼓勵孩子獲得更大的成功,建立更穩固更全面的自信。但是千萬不要籠統的誇讚孩子“你真棒”、“你真聰明”,這種不走心的、缺乏真誠的誇讚對孩子的成長並無助益,反而容易使孩子將自己的成功歸功於運氣、聰明等不確定的、難以控制的因素,喪失對困難、對挑戰的正確態度。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誇讚要具體,更要真誠,要引導孩子關注自身能力可持續增長的可控因素。比如“因為你考試之前一直在努力的複習,考試時又很細心,不該錯的地方都沒有錯,所以你取得不錯的成績,媽媽很開心”(強調努力和細心);再比如:“哇,你的記性真好,我們週末去爬的山,今天週三了,你還能回憶起山上的景色,並將它畫下來,你的配色我也很喜歡”(強調記性和配色);還可以:“你的房間收拾的真整齊,媽媽一進來就感覺到很舒服”(強調的是孩子收拾房間的能力)......

當然,等到孩子的此項能力已經穩固,比如將房間收拾整齊已經成為常態時,家長就要逐漸弱化針對此事的誇獎,讓孩子慢慢覺得,這是我應該做且做好的事情。

3、當孩子遇到困難或失敗的時候。

一般的困難,可能孩子只是有些忐忑,這是人的正常心理,家長不要責怪孩子;要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客觀的分析自己的優勢、萬一失敗的後果,鼓勵孩子勇敢嘗試。必要的時候陪伴孩子,讓他知道你與他同在。

還有一些困難,是超出了孩子目前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在引導孩子積極嘗試的同時,可能還需要家長及時的幫助孩子尋找解決辦法、拓展不同的思路等。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需要家長提供的實際幫助會越來越少。此時,他們更多需要的是父母支持和信任的態度,有了這些,孩子就能走的更穩、更遠。

當孩子遇到失敗的時候,這是非常好的幫助孩子更全面的認知自己、認知世界的機會,只有能接受失敗的孩子,才有可能獲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後話

總之,不建議給孩子重賞,這對孩子的成長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人為的破壞。可用適度的誇讚和及時的幫助支持,代替重賞,幫助孩子建立全面健康的自信、穩固的能力感、正確的自我評價、歸因方式,以及成長型的思維模式,幫助孩子拓展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皮皮媽育學園


這個很難一概而論,要看孩子所處的年齡階段。



一般來說在幼兒階段,孩子是比較容易被物質所誘惑和滿足的。有時一個小玩具甚至一顆糖都可以讓孩子得到滿足。

但是進入小學以後,隨著孩子智慧的逐步成長,單純的物質獎勵就比較難滿足孩子,而且需要不斷的加碼。比如這次獎勵一套衣服,下一次可能就得獎勵一部蘋果手機了。所以,在這樣的階段,家長要及時的把鼓勵的方式從物質獎勵轉變為精神鼓勵,從精神上滿足孩子的需求。比如對孩子的尊重、親子關係、孩子的理想等等。



所以,對孩子的獎勵方式還是要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來決定,認知水平越低,那麼越低層次的獎勵越有效果,而隨著孩子認知水平的提升,獎勵的方式和鼓勵的方式就要逐步的相應提升。

很多的家長在孩子幼兒階段發現用物質獎勵非常管用,就一直堅持下去,慢慢的就會陷入困境。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還是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認知,才能夠逐步的適應孩子成長的需求。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我是媽媽教育在線!關於重賞是否有利於孩子成長問題我是持否定態度的!

雖然有句話叫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要看這句話在什麼環境下針對什麼人群說的,如果對成年人來說,這句話也有一定道理,在重賞利益的驅使下,有的人往往會一鼓作氣,精神振奮,發揮出他更大的潛力,有利於促進一個人取得成功。

但對於未成年孩子來說,重賞之下必有懶夫!我們經常發現有不少父母給孩子各種承諾:

你考好媽媽給你買好吃的!

作業寫完媽媽叫你玩手機!

書背會爸爸我獎你100塊!

......

孩子在利益驅使下,也會產生一定效果,但這種效果只是暫時的,因為孩子對於獎勵意識的錯誤認識和片面理解,孩子會認為自己是為父母學習的,重賞下才去學習和努力,沒有了重賞就沒有了動力,這種思想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一種不良的心理依賴!

另一方面如若經常拿重賞作為孩子完成某事的獎勵,勢必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功利主義的觀念,孩子在做事之前首先考慮的是自己是否有賞,有多少賞金,沒有利益就放棄,甚至是對公益性事業不管不問,在社會交往中,利己主義者往往不受他人的待見,往往會被孤立,對自己的事業有諸多不利。

對於還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培養自身的奉獻和犧牲精神,從小懷抱時刻準備為國爭光,為他人付出的精神!雖然我不反對對成功者獎勵,比如對於為祖國強大默默奉獻的科技工作者獎勵是十分必要的,但對於無知的小孩子來說過多過重的獎勵就會成為一種負擔,是不足於取的。

所以,重賞不利於孩子成長。





媽媽教育在線


那我們反過來思考一下,“重賞”對孩子成長存在的隱患。


重賞有多重?總有你賞不動的一天

我女兒如今兩歲,她可能還沒這個概念,但是孩子很聰明,她已會“得寸進尺”。


比如,她有段時間沉迷於看汪汪隊,吃飯也要看。我婆婆鼓勵她吃一口飯就讓看一會。但是慢慢不行了,她看完一集還會要看一集……不給就鬧,飯更不好好吃了。原本是獎勵她的“福利”,最終變成她覺得是自己本就該有的東西。該怎麼辦?繼續她不鬧,就再獎勵一集嗎?那後果很可怕吧……


你看現實中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人?把你的關懷鼓勵的好意當成她得寸進尺的資本。或許跟她長期接受的教育有關。她的認知已經固化,認為“我的請求一定會被無限滿足”。但是,社會教做人,不是每個人都是你無私的父母啊……


也許類比的有點極端,但是,在孩子還未形成正確的是非觀之時,我們作為家長的,不該過多的去用外在的東西來左右她的決定


吃飯就好好吃飯,不好好吃飯可以有很多的辦法改進,為什麼偏偏要用名為獎勵,實則是為另一個壞習慣埋下隱患的方式呢?


讓孩子自己長大!

孩子是獨立的,家長能做的是肯定她所取得的每一次進步。


比如,我女兒剛學走路的時候,邁步還不穩,但是當她勇敢走一步的時候,我都會鼓勵她。當然鼓勵不是給物質,也不是單純地誇她很棒之類的。我會先肯定她的勇敢,再鼓勵她試著邁更多的步子,如果她太著急摔倒了,我會鼓勵她自己爬起來,指導她不要急,要慢慢來。


孩子是白紙,請讓她自己勾勒自己的人生畫卷。


以上,我建議家長儘量不要採用“重賞”的方式鼓勵孩子。建議用適當的誇讚+適時的幫助,這種有利於孩子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習慣。


寶媽進化論


轉自網絡: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促進孩子進步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鼓勵。然而,給孩子鼓勵也需要尋找正確的方式。專家提醒,家長應該找到正確的獎勵方式,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正確的成長和進步。那麼,你知道怎樣正確鼓勵孩子進步嗎?看完下面的文章,相信你會得到一個很好的答案!

很多家長習慣性地給與孩子一定的金錢獎勵。當孩子成功完成一項作業或者任務的時候,家長會無意識地給孩子一些金錢,讓孩子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當然,給孩子獎勵不是什麼錯,但是適當的金錢獎勵可以進行,長久的金錢獎勵不可取。給孩子獎勵,也要講究新方法,這樣也是幫助孩子建立正確金錢觀的一個好方法。

當今社會是一個功利社會,很多人都習慣性地用金錢衡量一切東西,這樣很可能讓我們的孩子陷入這樣一個誤區。伯格曼兒童運動成長中心指出,每個人生來就喜歡聽到讚美的詞句,所以孩子們也害怕總是聽到批評。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為了讓孩子按時吃飯,努力學習,總會有父母想出一個高回報的辦法,比如讓孩子考試第一名就獎勵100元等等。

所以,就有很多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家長的利益驅動,“奮發圖強”。也有很多家長,沒有明確說明給多少錢,但是也會有一些實物的鼓勵,比如說承諾給孩子書法比賽的第一名的話,就給他買一臺電腦。其實,這樣的做法完全沒有必要,即使沒有金錢的獎勵,也能稱之為真正的獎勵。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時候孩子這樣的鼓勵下孩子會得到家長預期的效果,但是很有可能也會出現發作用。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個道理是人盡皆知的。如果以後沒有獎勵了,或者是忽略了獎勵的發放,很有可能造成孩子從此不再努力的現象。因此,家長應該給以有力度的鼓勵,而不僅僅是適應成人的獎勵方式。

作為父母最好的獎勵就是應該多稱讚自己的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讚揚,能夠促進孩子的成長,這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可以給予孩子適當的獎勵,但不是一切成績都應該得到回報。我們應該告訴他們,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結果才是對他們最大的獎勵,獎金不是總會有的。如果凡事都有獎勵,會導致孩子功利心變強,不利於孩子個性的發展,金錢獎勵更是這樣。如果任何獎品都是以金錢的形式出現,這樣不僅失去了獎勵自身的意義,反而會增加孩子們對金錢的重視,讓他們以為金錢就是一切,同時也會為金錢展開追逐。

總結:以上就是關於“家長應該找到正確的獎勵方式”的簡單介紹,希望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要知道,金錢獎勵不是最好的,應該給予適當的進行。在獎品的選擇上應該適度,小的獎勵可以是父母的擁抱,也可以是自己製作的環保小物品,也可以是幾句讚美的話語,也可以是一次外出旅行等等。獎勵的形式言多樣化,不要總是固定了形式哦。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件【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置中設置學習休息時間。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可愛的嚶嚶醬


單純的重賞來激勵孩子,需要具體分析孩子的性格、孩子內心對物質和精神的需求、孩子的年紀等情況。

用我家孩子來說,剛上1年級,最近突然不愛上學,每週一到了學校門口,就開始拉著我的衣服不放手,如果你強硬推她進門,就開始哭嚎。剛開始幾次跟老師溝通後,老師讓先帶回家慢慢疏導,讓她自己意識到想上學了,再帶到學校去。回家後,她會承諾很好,明天會好好上學,然而第二天第三天,每天到了學校門口就開始哭。最後我實在無法忍受,打了她又罵了她,但是不管用,她根本不怕這些,她最怕的就是我不要她,但是這一點我又做不到。至於重賞獎勵,她更不在意,如果讓她選擇重賞還是打罵,她一定會選擇不要打罵她,而不會看中重賞。

如果是類似《慶餘年》中範斯哲那樣的孩子,就看中掙錢,那麼重賞一定是最好的手段。而且他在此方面很有靈性,反而能成一番大事。

所以,教育孩子沒有什麼道理規則科研,必須遵循每個孩子的天性引導,很多人都沒有學習過如何做一個好父母,只能自己在實踐中摸索,探索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燕飛東南我行西北


單純的獎賞固然不好,但比好壞不分毫無原則的物質寵愛要好的多。

時下攀比風氣,多數打工階層的無產階級家庭的孩子,父母辛苦省吃儉用讓孩子過上資產階級的生活,實在懷疑究竟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總覺得無原則的物質寵愛實屬百害而無一利。

是人皆有慾望,而慾望的滿足靠什麼?是靠自身努力還是不勞而獲?如果說不努力、不付出辛苦就可以滿足慾望,誰還願意去付出?

所以認為,賞罰分明才是激勵人的潛能與積極性的利器,賞罰分明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出自人生


重賞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無論是物質的重賞,還是精神的重賞都是如此。因為這樣做,會讓孩子失去自發的內在動機,不利於孩子養成“成長型的思維方式”,對孩子的短期成長和長遠發展都是不利的。下面為你進行詳細的解析:

第一、為何重賞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1、物質的獎勵是沒有止境的。

孩子小的時候,他想要的玩具、遊戲、食物、衣服,想去的地方等等,基本家長都可以滿足,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習慣的養成,孩子的胃口終會越來越大,家長再拿著小恩小惠來和孩子交換,是打動不了孩子的;而人對物質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終有一天,家長會滿足不了孩子。此時,孩子的習慣已經在家長的主動引導下養成了,家長卻滿足不了孩子了,孩子會喪失繼續努力的動機,家長會責怪孩子太不懂事。

2、精神的獎勵也是沒有止境的。

精神的獎勵不外乎口頭表揚、證書榮譽的肯定、向大夥廣而告之換來稱讚和喝彩等,這些途徑終有用盡的時候。當孩子對來自家長的肯定、稱讚不再敏感,而外界的喝彩又偏偏滯後的時候;或者孩子對自己將要做的事情不再有十足的把握,喪失自信的時候,孩子是否還有一往無前的動力呢?當他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孩子能否承受得起、贏得起輸得下呢?

3、最重要的是,重賞不利於孩子養成“成長型的思維方式”。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重賞,養成習慣後,都會讓孩子認為:他是在為大人做事,而不是為自己。這非常不利於孩子對事物、對自己養成正確的認知,也不利於孩子對自己形成正確的評價,更不利孩子養成成長型的思維方式。而不會對自己經歷的事情正確的歸因,沒有成長型思維方式的孩子,會害怕挑戰,只敢做自己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他們的自信心是不穩固的;同時,他們不認為自己的能力會隨著努力和經驗的積累而增長。

4、偶爾的重賞,會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認知。

如果孩子偶爾做成的事情,超出了家長的預期。家長為了表達自己的興奮心情,給出了超出孩子年齡特點的重賞。

首先,會讓孩子的興奮點,從自己做成事情的成就感、滿足感上,轉移到超出孩子認知的“重賞”上(物質或者精神都算);其次,孩子會思考如何繼續獲得“重賞”,而不是如何繼續提升能力、做成事情,下次的重賞如果不符合孩子的預期,孩子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最後,不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物質重賞,有可能會讓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

第二、家長應該把握一個原則:孩子的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要提供的是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孩子的未來之所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就在於孩子本身的成長性。從孩子牙牙學語、蹣跚學步開始,孩子的哪一項能力、哪一件事不是從無到有、從不會到會的呢?只不過有些事情對大人來講是司空見慣的,有些事情對大人來講是超出預期,或者大人自己都沒能力/沒條件做到的。

可是大人不能以自己的能力界限為標準,來衡量評價孩子做成事的標準和界限。因為只要此事對孩子來說是新鮮的、有難度的,那不管這件事在大人眼中是否司空見慣,當孩子取得此事的成功時,孩子的心裡的喜悅感受都是一樣的。

大人額外給予孩子的重賞只會錯誤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破壞孩子本來擁有的無限可能性。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他們能成長到哪種程度、哪種高度,跟他們自身的關係最大,父母是參與者,但更是旁觀者。

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對成功、哪怕是不尋常的成功,保持平常心和持續的進取心,關注自身能力的持續增長;當孩子遇到超出年齡的困難或失敗時,及時的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讓他知道,父母和他同在,他有著這世間最堅強最穩健的後盾,也就夠了。

家長具體應該如何做,才能科學合理的幫助孩子的成長?

1、當孩子獲得超乎尋常的成功的時候。

當孩子做成超乎孩子和大人預料的事情,取得超乎尋常的成功時,孩子已經從這件事本身獲益良多:比如從未體驗過的成就感、滿足感;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的拓寬;自我自信心的增強,自我能力的發展等等。

家長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孩子做成事情、取得成功的感受和過程本身上,客觀的表達你的感受,幫助孩子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決定因素,引導孩子關注自身能力的長遠發展,以便獲得更多的成功經驗,體會更多的成就感,正確的對待困難和挑戰。

在做到這些的基礎上,在進行適當的慶祝,是比較合理的,比如全家一起吃頓大餐等。

2、當孩子取得階段性的小成功的時候。

家長可以稱讚孩子、肯定孩子,以便鼓勵孩子獲得更大的成功,建立更穩固更全面的自信。但是千萬不要籠統的誇讚孩子“你真棒”、“你真聰明”,這種不走心的、缺乏真誠的誇讚對孩子的成長並無助益,反而容易使孩子將自己的成功歸功於運氣、聰明等不確定的、難以控制的因素,喪失對困難、對挑戰的正確態度。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誇讚要具體,更要真誠,要引導孩子關注自身能力可持續增長的可控因素。比如“因為你考試之前一直在努力的複習,考試時又很細心,不該錯的地方都沒有錯,所以你取得不錯的成績,媽媽很開心”(強調努力和細心);再比如:“哇,你的記性真好,我們週末去爬的山,今天週三了,你還能回憶起山上的景色,並將它畫下來,你的配色我也很喜歡”(強調記性和配色);還可以:“你的房間收拾的真整齊,媽媽一進來就感覺到很舒服”(強調的是孩子收拾房間的能力)......

當然,等到孩子的此項能力已經穩固,比如將房間收拾整齊已經成為常態時,家長就要逐漸弱化針對此事的誇獎,讓孩子慢慢覺得,這是我應該做且做好的事情。

3、當孩子遇到困難或失敗的時候。

一般的困難,可能孩子只是有些忐忑,這是人的正常心理,家長不要責怪孩子;要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客觀的分析自己的優勢、萬一失敗的後果,鼓勵孩子勇敢嘗試。必要的時候陪伴孩子,讓他知道你與他同在。

還有一些困難,是超出了孩子目前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在引導孩子積極嘗試的同時,可能還需要家長及時的幫助孩子尋找解決辦法、拓展不同的思路等。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需要家長提供的實際幫助會越來越少。此時,他們更多需要的是父母支持和信任的態度,有了這些,孩子就能走的更穩、更遠。

當孩子遇到失敗的時候,這是非常好的幫助孩子更全面的認知自己、認知世界的機會,只有能接受失敗的孩子,才有可能獲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後話

總之,不建議給孩子重賞,這對孩子的成長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人為的破壞。可用適度的誇讚和及時的幫助支持,代替重賞,幫助孩子建立全面健康的自信、穩固的能力感、正確的自我評價、歸因方式,以及成長型的思維模式,幫助孩子拓展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我認為沒有必要,弊端較多。

1、談下我的育兒經。這招用在我孩子身上不管用。我孩子不吃這套,以前我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也曾經試著用物質獎勵他,“你今晚做完了十道題,明天媽媽你買你喜歡吃的特香包,好嗎?”結果他反而不高興,覺得我是在做交換,反而不好好做了。從此我再也沒有用過。

2、我的看法是,物質獎勵不如精神獎勵。多正面的鼓勵,恰當的表揚,讓孩子精神愉悅勝於口欲滿足。物質獎勵是外在的,精神獎勵是內在的,我們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內在自信、有積極性的孩子嗎?物質獎勵的推動只是一時,是注重眼前的利益,獎賞一下,才動一下,不長久精神獎勵才是才久的,通過精神上的鼓勵、肯定、表揚、接納,把自信、自尊、自覺內化到心裡去,從而從“他律”變成“自律”。

3、物質獎勵會讓孩子只關注物質層面,而忽略內心精神建設。如果孩子很小,偶爾用一下物質獎勵也沒有什麼不可,但孩子畢竟不是小貓小狗,他是有精神的思想有靈魂的,用多了負面效果就出來了,比如,你不給我錢我就不做,你不給我買什麼我就不怎樣,等等,反而容易用物質獎勵來要挾你,愛討價還價,讓孩子更加關注外在的物質層面,而不是內在的精神建設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