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玻璃心”,如何變堅強呢?

鄒慶徵


孩子“玻璃心”其實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是一種必經階段,這其實就是孩子沒有經歷過挫折,遇到困難時的一種不自信,不敢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產生的一種消極反應。

其實作為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培養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把他們看成“小大人”,讓他們認為和我們一樣是平等的。遇到事情和孩子一起商量,讓孩子有參與權,在孩子看來是對他的一種重視,一種平等的對待。

要鼓勵、支持孩子做的事情。比如孩子摔倒了,不要去扶,要讓他們自己站起來;讓孩子幫忙整理房間等等,孩子做到了,我們要對他們進行表揚,如果中間遇到了問題,我們也要鼓勵他們,培養孩子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再依靠大人的幫助。

孩子在小的時候面對的困難能夠自己解決,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點積累經驗,學會鼓勵自己,再加上父母的支持,就會更佳有自信面對未知的挑戰。

見的多了,做的多了,克服的也多了,自然而然孩子就知道如何處理問題,如何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而更好地解決問題,積極看待事物,“玻璃心”也就不會輕易將他們打倒。

從一張白紙到懂得如何克服困難,肯定自我,需要時間和經驗,所以家長們不要著急,讓孩子放手去做,不要怕他們受傷,小的時候受傷多了,長大以後遇到再困難的問題都會一笑置之。


阿Sue育兒


首先,我想先分享一個自己的小例子,生了孩子之後,基本就沒怎麼工作,經常會對家人、朋友,甚至是一起上早教的寶媽的言語和行為玻璃心,一個眼神和一句話就心裡感覺很難受,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之前是做了幾年銷售工作,本來已經是金剛不壞之身,現在怎麼會這麼玻璃心,後來想明白了是因為之前角色跟現在角色的轉換,環境發生變化,導致心裡落差,從而變成不自信,自我否定,對身邊人和事兒都比較敏感,情緒變化比較大。

再回到孩子身上,我家孩子兩歲了,從養孩子的過程中,我也回想我童年經歷,思考自己性格的養成和習慣,脾氣秉性等等。孩子玻璃心,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對自己不自信,對身邊人和事物相對比較敏感,也體現了孩子不受挫,孩子情感比較封閉,跟身邊最親近的人有很大關係,建議多溝通,交流,多鼓勵表揚,常去人多的地方,鼓勵他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慢慢改變,不可強求,注意分寸,多注意孩子情感變化!


會買保險的媽媽


玻璃心是形容人的內心脆弱,經不起一點點的打擊與挫折,受不了別人說一點不好的話,但內心又有很強烈的依懶性。

這個可能與家庭教育方式有關也和孩子性格有關,多方面的。首先,家長不要嬌嬌孩子,什麼事情都包辦,不給孩子動手的機會,多讓孩子去做事,讓他體驗生活,做事的樂趣,做不好的不要批評要多鼓勵做幾次,有了能力,就有了小小的自信。家務活也要由簡單的慢慢變難,需要問題先自己動腦思考想辦法解決,家長不要直接上來告訴孩子答案,讓孩子學會自己去尋找答案,又鍛鍊了孩子的探索能力~

孩子變得越來越強,內心就越踏實越有敢闖的衝進。即使孩子做錯了,沒做對,家長要根據事情的情況做分析處理,不嚴重不是品性問題,就好好的引導孩子,大家都心平氣和的時候靜下心來與孩子說。如果孩子沒沒意識到錯誤又很不服氣的話,那就需要為自己的錯事承擔責任,這也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過錯必須由自己來承擔。有個規則的分界線,自己就會做任何事時都要想一想應該怎麼做。

玻璃心的孩子,內心受不了打擊,挫折教育弱,需要加強孩子的認知能力,分清事情對與錯,學會有責任有擔當,必要的時候批評教育也需要有,但也要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具體事情具體對待分析!


先學為人


哎我現在就有這個困擾,誰可以幫我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