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希 石英華等《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


有聲讀書||劉尚希 石英華等《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


推薦語


相聚共讀,每週一書。您好,這裡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財政科學”微信公眾號“有聲讀書”欄目。

本期,我們為大家推薦《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一書,本書由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劉尚希院長、石英華研究員等撰寫。《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是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承擔的2015年財政部與經合組織(OECD)聯合研究課題“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研究成果基礎上深化完善形成的。全書從歷史的脈絡,分析了中國公共債務發展變遷的邏輯,反思了確定性思維下的傳統公共債務觀的不足。認為基於確定性思維的公共債務管理模式與公共風險的不確定性無法有效匹配,導致公共債務管理“制度失靈”。提出構建行為主義新思維下基於不確定性的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有效治理理論。分析了兩級治理結構下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的治理思路、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治理的工具組合及對策思路。

以上就是該書的介紹,如果您對這本書感興趣,歡迎您分享。相聚共讀,每週一書。“財政科學”微信公眾號“有聲讀書”欄目感謝您的關注。


基本信息


有聲讀書||劉尚希 石英華等《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


目錄

有聲讀書||劉尚希 石英華等《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



劉尚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兼院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專家,國家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馬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曾多次受邀參加中央領導同志主持的包括國務院、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的座談會、研討會和專題學習會等。對收入分配、公共風險、財政風險、公共財政、宏觀經濟、公共治理等問題有創新性的探索成果。著有《收入分配循環論》《財政風險及其防範的研究》《公共風險論》等著作多部。

石英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擔任中國財政學會理事,民族財政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與財政政策、中長期財政規劃、公共支出管理、財政體制、生態補償財政政策、應對氣候變化預算等。主要著作有《政府財務信息披露研究》《項目支出預算執行研究》等多部。


精選文摘


前 言

當今社會是一個開放、多變、充滿不確定性的社會,風險觸及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識別、防範和控制風險,應對、化解和抵禦危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挑戰。當前,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及其風險治理問題引起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加強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管理,既是中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要求,也是經濟新常態下提升財政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現實需要。黨的十九大把防範重大風險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首。探求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的應對之策,需要從理論上正確認識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在實踐層面科學評估公共風險、財政風險及債務風險。

本書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承擔的2015年財政部與經合組織(以下簡稱OECD)聯合研究課題“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研究成果基礎上深化完善形成的。該項研究旨在分析國際前沿的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管理的研究方法,梳理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相關經驗做法,推廣中國近年來在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反思傳統債務管理的制度主義模式,構建行為主義新思維下基於不確定性的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有效治理理論,以推動相關理論與現實問題的研究深化,探索財政新型智庫建設中與經合組織等機構的長期合作機制。

全書分為八章,第一章“公共債務:一把雙刃劍”,從歷史的脈絡,分析了中國公共債務發展變遷的邏輯,縱向分析了公共債務初步形成、快速發展、規範完善各個階段呈現的特點及成因。第二章“不同的債務觀”,從存量與增量、會計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個維度分析了公共債務的內涵,總結確定性債務觀和不確定性的債務觀,反思確定性思維下的傳統公共債務觀的不足。第三章“基於線性思維的公共債務管理模式已經失靈”,分析各國公共債務管理實踐中的制度主義,創新性地應用“冰山模型”分析公共債務,提出確定性的思維模式難以解決公共債務的不確定性。第四章“轉向行為主義的新思維:公共債務管理的新指南”,分析了公共主體行為不確定性的主要來源,提出行為主義指引下公共債務管理改革的新思路。第五章“公共風險導向的財政管理”,強調宏觀層面的財政管理的實質是公共風險管理。第六章“行為主義下的債務風險及財政風險管理”,分析了行為主義下的債務風險及財政風險的實質、影響及管理路徑。第七章“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治理”,分析了兩級治理結構下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對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以及債務管理政策進行評估,進而提出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的治理思路。第八章“公共風險視角下公共債務的治理對策”,提出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治理的工具組合及對策思路。

本書的主要觀點概述如下:

1.充分認識債務的不確定性。現實世界充滿各類不確定性且不斷變化,風險無處不在。作為公共主體的政府,有著應對公共風險的責任,舉債是政府應對公共風險的主要工具。公共風險的不確定性使然,政府的舉債行為亦具有不確定性,公共債務的規模與結構難以準確測度。現實中,基於會計視角的債務是可以測度的,但基於經濟視角和社會視角的債務是難以準確測度的。從應對風險的角度考量,應充分認識債務的不確定性。

2.基於制度主義的債務管理模式面臨失靈的尷尬。現行的公共債務管理模式,強調用制度約束政府的舉債行為,用一系列的指標來控制公共債務的規模與結構。由於基於確定性思維的公共債務管理模式與公共風險的不確定性無法有效匹配,導致公共債務管理“制度失靈”。公共債務過度增長的問題,如果不能放到公共風險的視角去解決,制定再多的制度可能最終都會失靈。由此,公共債務管理應更加關注政府應對公共風險的不確定性行為。

3.公共債務管理應基於行為主義。應站在行為主義的角度分析行為不確定性的來源,確立行為主義的公共債務管理模式。通過政府治理體系的優化,明確界定風險責任、更加有效地識別和預警公共風險、更多地利用市場和社會的力量協同治理公共風險。行為主義不排除制度設計,行為主義指引下的制度是一種良性的、務實的制度,能充分體現各個利益主體的互動、信息傳遞、預期,讓制度變得更加可靠,增強各方行為對制度的遵從度,提高制度的執行力。

4.宏觀層面財政管理的實質是風險管理。財政管理應當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視角進行認識,基於宏觀視角,對財政管理的新認識為財政管理聯通國家治理打開空間。宏觀層面的財政管理實質是風險管理。債務風險是在政府財政管理活動中為了控制財政風險而產生的,財政風險是在政府為了控制公共風險而進行的財政管理活動中產生的,財政管理的源頭正是基於政府作為公共主體應對公共風險所需要承擔的公共責任。公共責任範圍的變化會導致以風險管理為實質的財政管理政策可選工具的變化。行為主義下的債務風險與財政風險呈現雙向的、可逆的、非對稱的關係,這三個特點成為現代財政風險管理的核心主線。

5.以行為主義思維認識中國當前的地方債問題。中國當前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是與中國的債務風險、財政風險和公共風險密切聯繫的問題。解決當前的地方債問題,需要在兩級治理框架下完善央地共擔公共風險的相關機制與框架,通過行為主義思維的風險治理手段,實現公共債務的有序管理。

6.治理公共風險需要長短結合。一方面需要完善國家治理結構和相關政策工具。通過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適度分權改革,建立行為主體間風險分擔機制;通過完善中期財政規劃,加快建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加快財政大數據建設,為行為主體間的良性互動提供信息基礎;全面提升政府公共風險治理體系和能力。另一方面,針對當前地方債務風險問題,通過建立能夠對地方分擔公共風險的有效激勵機制,促進地方債務的自我約束和消化,並建立面向國際的風險管理制度安排。

本書是集體研究的成果。在全書的研究思路、框架形成的階段,參與人員經過多次討論,在統一思路的基礎上大家分頭寫出初稿,然後總撰完成的。梁強研究員撰寫第一章,樊軼俠研究員撰寫第二章,武靖州副研究員撰寫第三章,王志剛研究員撰寫第四章,蘇京春副研究員撰寫第五章,張鵬研究員撰寫第六章,李成威研究員撰寫第七章,石英華研究員、彭鵬博士撰寫第八章。全書最後由劉尚希研究員和石英華研究員總撰定稿。

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是個富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鑑於本書研究主題的複雜性,和我們研究人員的水平所限,本書的成果還是初步的,探索性的,缺憾及誤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讀者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有聲讀書||劉尚希 石英華等《公共債務與財政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