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希:利用行為經濟學思想來分析當下中國收入分配

近日,京春博士向我提起她的一部學術專著要出版了,我很為她不斷有研究成果問世而高興。


收入分配是國家治理當中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財政責無旁貸的課題,多年來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諸多學術成果當中,將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與收入分配變化緊密結合的研究論述,當下卻並不多見。這應是這本論著的創新價值之一。


其實,這種理論層面的結合並非原創,從庫茲涅茨到皮凱蒂,經濟學研究當中一直都不乏對經濟增長過程中貧富差距問題的相關研究。若這樣的研究能夠建立在中國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發展階段基礎之上,則確確實實是有其價值的。這本論著在內容構成上關注了中國在中等收入發展階段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相關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內容上應可說算得上完整、充實,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實踐意義和啟發性。

劉尚希:利用行為經濟學思想來分析當下中國收入分配

《論中國中等收入發展階段的收入分配》/封底/內容簡介


這本專著當中,我最為關注的,還是利用行為經濟學思想來分析當下中國收入分配的相關論述。京春博士曾是我主持的多個課題的課題組成員,而我曾不止一次在頭腦風暴式的探討中,與其提及並討論過關於“不確定性”、“脆弱性”、“機械主義”以及“行為主義”等範疇的思考,當時她就表現出了較為濃厚的興趣。現在看來,她已經開始用實際研究行動將我們討論的理論發展方向付諸於財政科學研究工作之中。

我一直強調,分配問題存在於分工協作的社會共同體之中,是國家現代化過程中的難題。在複雜的經濟社會體系中,分配問題的軸心是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顯現出來的國家、企業和居民三者之間分配關係。其中不僅蘊涵著分配的比例關係,更重要的是,國家、企業和居民這三者同時是三大分配主體,其在整個分配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權力和權利、責任和義務等多個層面的關係界定,對應著不同的分配格局。而不同主體之間權責利關係的改革已遠遠超出了收入分配本身,涉及到國家制度體系的各個方面。如果僅就分配論分配,只會形成治標之策,而不能治本,應當從整體觀出發,用風險意識和不確定性思維來觀察與分析。這本專著顯然還沒有涉及得如此深入,但我期待在延伸的研究成果當中,能陸續看到更具思想性的成果。

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京春博士一直是青年研究人員當中抱有學術研究熱情的同志,也已陸續發表過一些頗見理論功底的學術成果,我一直很鼓勵她。然而,學術研究始終是個苦差事,也並非一朝一夕便能輕易達成。所以,我樂見她學術上的成長髮展,也更期待她能夠在未來繼續腳踏實地努力前行,潛心為作為國家治理基礎的財政科學研究作出貢獻。


(序言作者劉尚希先生為全國政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劉尚希:利用行為經濟學思想來分析當下中國收入分配


內容簡介

經濟體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會面臨不同的收入分配問題。中等收入階段作為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坎,期間所存在的收入分配問題頗具研究價值。鑑於拉美地區由於不當福利趕超導致收入分配錯誤抉擇而落入陷阱,中國跨越陷阱的收入分配路徑選擇更顯重要。本書以中等收入階段收入差距不斷擴大作為一個思考起點,在對中國經濟增長中的收入分配應何去何從的研判基礎上,依次探討了中國中等收入階段的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第三次分配的相關問題,並提出了中等收入發展階段的收入分配對策建議體系。本書強調,中國在經濟趕超過程中,應注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一步,以此實現收入分配差距彌合併脫離中等收入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