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智庫丨疫情對世界的影響,現在說為時過早

東方智庫丨疫情對世界的影響,現在說為時過早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電話即微信號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本文共3221字,閱讀需4分鐘


東方智庫丨疫情對世界的影響,現在說為時過早

3月26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應對新冠疫情特別峰會召開之際,沙特阿拉伯的媒體報道時,記敘了被譽為“世界智囊”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常引用的一則他與中國毛澤東主席的對話。基辛格問毛主席,怎麼看待1789年法國大革命對世界歷史與進程的影響,毛主席的回答就一句話:“現在說還為時過早”。沙特媒體解釋說,這句話曾被認為是錯誤翻譯,但原始版本往往是政治史學家們最常記住的。現在無需再作爭論,因為它本身並無褒貶。

東方智庫丨疫情對世界的影響,現在說為時過早

圖片說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右一)部署聯合國抗疫工作。(來源聯合國官網)

新冠疫情給世界帶來了什麼?這個話題很大,但無法迴避。眾多影響和惡果已逐漸顯露,更多的影響還在加速產生中。目前來看,至少以四個話題,引人深思。

一、新冠疫情對全球化會產生什麼影響?

世界各國各地區站在不同的角度,出於不同利益考量,本來就對經濟為主線的“全球化”眾說紛紜。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已從全球化的始作俑者和積極鼓動者,轉變成了實際阻攔者和反對者。近些年,美歐國家極端民粹主義、民族主義思潮與勢力的迅速膨脹,主要就是緣於對全球化的抵制和反對。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擴散,造成很多國家特別是美歐、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戛然中斷,這給全球化的抵制者,提供了鮮活的例證與口實。可以預見,疫情之下,有關全球化的爭論與對抗,必將更加尖銳激烈。

面對全球化,目前國際上主要是三種聲音或者說三股勢力:力主派、反對派和逆全球化派。

所謂“逆全球化”,就是基於反對目前全球化的產業外輸,將原來外向型全球化逆轉為“迴歸本國”。不論是高精尖零件的原料、生產配套供應問題,還是醫療口罩、防護服以及日常快消用品的生產供應問題,都在新冠疫情下紛紛暴露。這些問題,都在為很多國家當局和民眾的反全球化立場提供佐證。

從中國來看,處於全球化供應鏈中的大量外貿企業,在飽受訂單取消、物流受阻、資金斷鏈等生存壓力的同時,需要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協助下,共同冷靜分析供應鏈、物流鏈、資金鍊,以及市場需求、商品結構、貿易方式等出現的問題,在疫情導致全球貿易停擺的時差中,尋求結構優化和佈局調整的換檔機遇,謀求疫情之後以新的面貌面對有所改變的新全球化合作。比照我們周邊的印度和東盟各國,疫情爆發以來,始終在做這方面工作,也吸引包括歐盟國家和日韓在內的不少國際貿易和投資業務。可以預見,處於全球化供應鏈上游的歐美日韓企業,必然採取全球化佈局調整和業務收縮。這一輪變化中,中國的製造型和流通型外貿企業,又能分得幾杯羹。

東方智庫丨疫情對世界的影響,現在說為時過早

圖片說明:印度總理出席G20視頻峰會。(來源《印度時報》)

我們關注和研究新冠疫情對全球化的衝擊和影響,重點在於影響面多大、影響程度多深、影響持續多久、連鎖波及效應有多廣。這包括宏觀與微觀的視角,政府與企業的立場,產業與產品的屬性,人員與技術的配置,供給與需求的平衡,原材料與工藝的水平等諸多因素。

二、疫情對全球的生產方式會帶來什麼影響?

新冠疫情已經給全球諸多產業及無數人的職業,帶來巨大甚至顛覆性的影響。個體而言,居家辦公迅速從骨感的理想變成豐滿的現實,凡是在線可以完成、單獨可以進行、在家可以實現的各種工業、商業、貿易、金融、科技、研究、教學等生產活動,都因疫情被直接切換到“宅模式”。

這對“後疫情時期”的企業、組織、機構、學校和科研單位的工作安排與管理,都將帶來重大甚至革命性的衝擊。美歐很多大城市已經在研究,在發生這種變化後,“後疫情時期”的高端辦公樓、龐大廠房、先進的科研大樓、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還要不要繼續大量建造,高檔寫字樓租不出去怎麼辦?今後企業、單位、學校的領導者和管理人員如何順應新的生產科研和教學方式?新的工作方式難免涉及到數據保存與傳輸的安全、企業和科研單位的專利申報、工廠的產品創新設計,以及員工宅家工作的工傷認定和餐飲交通補貼等一系列複雜敏感的問題,如何處理調整,都很具體,但又無法迴避。

三、疫情對全球的休閒娛樂行業會帶來什麼影響?

新冠疫情對全球股市、油市、匯市、債市、金市等金融市場的影響十分吸睛,這主要由於疫情導致經濟停擺和市場恐慌情緒所致,在某種程度上屬於間接影響。雖然影響巨大,但持續時間不長,只要當局反應快,恐慌情緒得以緩解,市場反彈也會很快,如同美國金融市場上一週的回升。但新冠疫情對全球旅遊、餐飲、酒店、民航、高鐵、遊輪、主題公園、名勝古蹟、文博館等諸多休閒娛樂領域的影響,則是實實在在的,這些行業很難因為政府的短期救濟措施或疫情緩解的報道,而迅速復甦

東方智庫丨疫情對世界的影響,現在說為時過早

圖片說明: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呼籲G20支持國際民航業。(來源於互聯網)

全球旅遊業及相關行業何時復原,完全取決於全球疫情走勢。全球民航業本就慘淡經營。疫情蔓延導致的各國旅遊入境禁令及航線暫停,直接導致全球民航業幾乎戛然停擺,目前,僅少數國家的少量國際和國內航線還在執飛。影響更大的全球遊輪業,本來乘客多為各國有錢有閒階層,尤其是老年人。新冠疫情中多艘郵輪因病毒而被迫長時間停泊海上,無人接收。這樣深切的心理陰影,即便疫情結束也不會在短時間消除,這或許長期影響甚至改變郵輪行業的未來。據報道,國際民航和遊輪巨頭紛紛表示,將按照新的公共衛生防疫規定,在飛機和遊輪上提供防病毒和防感染用品,為此投入的資金和涉及的相關問題可謂令人頭大。此外,全球各類主題公園、文化場館、旅遊景區也都在疫情擴散中被迫暫時歇業。這些投資收回慢的機構,往往從業人員眾多,資金鍊的抗打擊能力是嚴峻的考驗。

據悉,通用電氣,西門子和飛利浦等美歐企業,已在聯合生產可用於商業、旅遊業和大型活動場所的防病毒檢測與防護設備。有數據估計,如果按60%的酒精濃度對餐具、用具等等進行消毒,恐將成為全球旅遊行業、民航遊輪、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及酒店餐飲業的公共衛生安全標配。這對我國民航、交通和旅遊行業而言,不無參考價值。

四,疫情對全球公共衛生和醫療行業會帶來什麼影響?

新冠疫情氾濫,與各國各地區的公共衛生體系、設施尤其是醫療衛生行業的關聯性最為緊密。疫情爆發以來,全球醫護工作者冒著生命危險,日夜救治病患,作為人類抗擊病毒前線戰士,必將被歷史銘記。印度總理莫迪此前在宣佈全國封閉隔離時,就嚴厲警告:有誰在疫情期間對印度的醫護人員不敬冒犯,將嚴懲不貸。鑑於各國在新冠疫情中不同程度暴露出公共衛生方面的宏觀微觀問題,可以預料各國都會大力加強、優化和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設施。

疫情爆發的同時,很多投資者都在尋找新的投資增長點。美國數萬億美元救市和美聯儲無限量寬鬆,對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市場的衝擊,決非普通民眾所能洞悉和掌握。市場的流動性普遍緊缺,也許正好有人在等著你去投資入市。美國股市、油市和債市已經摻雜了太多的複雜因素,任何參與者的賭注都將巨大之巨大,而誰也難有勝算的把握

東方智庫丨疫情對世界的影響,現在說為時過早

圖片說明:沙特為G20特別峰會製作的海報。(來源於 沙特阿拉伯新聞)

對製造企業和投資者而言,在疫情中多關注全球公共衛生系統的加強建設,也許能發現些許新的市場機遇和發力點。以呼吸機為例,目前全球都非常緊張,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生產能力較強,技術工藝先進,廠商早已供不應求。中國企業始終處於中流,拉美地區僅有一國能生產低端呼吸機,而拉美國家呼吸機需求量極大。除此之外,全球抗疫所需的醫療防護用品也普遍急需,今後各國戰略儲備也會加大。美國在此次疫情中吃了虧,特朗普政府正在動員美國企業遷回美國,大力生產醫療防護設備和用品。

疫情給世界帶來的影響實在是太廣泛而深刻了,大到包括國際治理、大國關係、地緣政治、世界經濟、全球金融、國際貿易,世界能源,網絡安全和裝備製造業等各個產業行業,小到社會大眾生活,休閒娛樂、出行社交等等,每個方面都屬於我們已知的遠不如未知的,但現在評估和預測這些影響,都屬於為時還早。

(本文作者為東方智庫首席研究員、東南大學國際戰略智庫首席研究員)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精彩推薦

東方智庫丨疫情對世界的影響,現在說為時過早

東方智庫丨疫情對世界的影響,現在說為時過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