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重臣石珤,石家莊藁城人,位極人臣卻清廉一生,為世人所敬仰

在石家莊的歷史上,有一位明朝重臣,名石珤,字邦彥,直隸藁城(現石家莊藁城區)人,當時官至禮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和教育部部長的級別。在古代,全國的科舉考試、禮儀祭祀以及外交事宜都是由禮部負責的。然而,石珤雖位極人臣,卻極其清廉,晚年返鄉時,他的全部家當只用了一牛車就拉完了。《明史》論石珤等人“清忠鯁亮,卓然有古大臣風”。

明朝重臣石珤,石家莊藁城人,位極人臣卻清廉一生,為世人所敬仰

石珤出身於名門望族、官宦人家。父親石玉官至山東按察使。石珤和他的兄弟石玠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公元1486年,兩人一起考中進士。人稱,一門三進士,同朝為卿。石珤22歲入翰林院,25歲的時候,授職檢討官,參與編修《大明會典》。後來有幾年因病在家,還曾去遊覽封龍山,創作了《登封龍山賦》及《熊耳峰》等詩賦。

明朝重臣石珤,石家莊藁城人,位極人臣卻清廉一生,為世人所敬仰

37歲的時候,又被詔還京師,充任為皇帝整理書籍、翻檢書籍的經筵展書官。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明孝宗病逝,武宗即位,遷任國史館修撰,參與編修《孝宗實錄》。公元1515年(正德十年)改任禮部右侍郎。

石珤因為為人正直,敢於直言,在朝中頗負聲望。明武宗當年想去河北宣化一帶巡遊,石珤考慮到當時瓦刺軍不斷襲擾邊境,連年戰爭,百姓搖役苛重,皇帝出巡,必然會給當地軍民增加負擔,因此極力諫阻。後來明武宗又想去南京巡遊,有大臣反對,皇上就把那些大臣給免職了,但石珤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覺得去巡遊不妥,最後皇上有所悔悟才不再提巡遊的事。後來,皇帝還任命石珤兼翰林學士,掌翰林院。1520年(正德十五年),石珤主持吏部會試和武舉選拔,做到了秉公清廉、選士公正,受到朝野讚許,次年又任禮部尚書,仍兼翰林院學士,執掌詹士府事,成為明武宗時期的要臣。

明武宗去世以後,因為生前無子,便立孝宗的弟弟之子朱厚璁即位,稱世宗(嘉靖)。由於石珤剛正不阿,對於違法亂紀者堅決主張罷免。朝上許多大臣推薦石珤主持吏部,嘉靖原本也想讓石珤擔任此職,但也有大臣不喜歡他的耿直,背地裡給皇帝進言,從而使皇帝改變了主意。後來,嘉靖想給自己的父親建祠堂,稱自己的父親為皇帝,大臣們覺得不妥,皇帝一生氣,貶了一眾官員。

公元1526年(嘉靖五年)嘉靖皇帝令石珤為自己的生父編纂《恭睿獻皇帝實錄》,從封建宗法制度上為自己的生父樹碑立傳,石珤不得已而為之。《實錄》編成後,嘉靖皇帝準備再次賞賜給石珤,石珤沒有要封賞,請求告老還鄉,此時,有官員嫉妒石珤已久,便藉機進讒言,誣陷石珤與輔政大臣費宏“為奸黨”,請求嘉靖皇帝除去二人。二人被迫去職還鄉。石珤迴歸藁城的時候,所有行裝只有一輛牛車。京師父老紛紛驚歎:“自來宰臣去國無若珤者。”意思是:自古以來,宰相大臣離開京城,沒有像石珤這樣清廉的人。石珤清廉剛正之名遠播各地。

現如今,在石家莊藁城區的徐村,還留有石珤兄弟以及家族後裔的墓群,當地稱為“閣老墳”。石珤的一生兩袖清風、公正廉潔,為世人所敬仰,後世傳佳話。

明朝重臣石珤,石家莊藁城人,位極人臣卻清廉一生,為世人所敬仰

附:登封龍山賦

(明)石珤

  石子抱病登於封龍,覽燕趙之墟,望滄溟之浦,慨然太息,顧謂二三子曰:“美乎佳哉此陶唐氏之故都也。”巨嶽雄峙,長河駿奔,崇岡復阜,如抱如蹲。萬壑海流,匯為九澤,太行崛立,溢出平原。川橫夏後之橇,地藏虞舜之壁。八年於外,地平天成,五月朔巡,諸侯萬國。天文別野,星當昴畢之區,土壤分州,域界幽並之宅。川紆嶺迥,鬱郁崔崔,峭壁聳秀,丹峰凝輝。晴瀑掛百尋之長練,顛崖轉萬谷之驚雷。‘上有蔽日於霄之古樹,下有陵遷谷變之寒灰。俗有避秦,山多入晉,嶽被重封,川經幾浚。虎嘯風咧,龍行雷迅。寒煙色舊,李躬燈火之臺,古石光寒,季子合縱之印。萬里交乎胸中,千巖縱其一瞬。其東則古之大陸也。波洄鏡縈,曼衍鏗鉤,交蒲芰荷,肅乎風生海鳧來遊,耳鳴。放乎觀津之野,帶於平棘之城。漁浦流歌,廊廟隔江湖之興,秋郊舒嘯,英豪含感慨之情。竇氏青山,馮唐故宅,納牖進言,引巵色。園成茂草,逢下帷之董生,饁有高賓,見耕田之冀缺。人傳擊築之歌,士有談經之業。有觀章疏,一代忠良,稷下遺書,六經羽翼,疇非治望乎唐虞,豈獨事關乎列國。其南則漢之鉅鹿鄗中也。臺隍尚存,煙屯霧昏,想中興之舊業,或寄跡乎荒原。蕪蔞存豆粥之亭,滹水望冰凘之渡。北道主人塵埃物色,對灶將軍,雲龍際遇。地存京觀,李華興弔古之詞,士遇明時,文達展登瀛之步。亦有閥閱,池臺尚存平原古樹。間裡高門,或三世而居司業,或父子而握絲綸。文妙一時,張鷟號青錢之選,才優當代衛公陳丹良之箴翱有文章,名崇史館,絳真宰相,官處詞林。其西則戰國之陘山也。山愈巑岏,水愈潺湲,橫峰似劍,列障為闌,平臨三晉,遙控全燕,車不方軌,士可當關。料敵幾危,痛左車之不遇,燒丹火伏,訝隋女之登仙。雪霽西屏,冰封壁合,雲銷抱犢,墮珮遺鈿。誰登望海之亭,直下螺峰之境。地出危簪,天開峻井,龍蛇蚴蟉,雨自東來。麋鹿奔張、泉從地湧。劉囚有志,登福地而高吟,敬仲多情,撫遺蹟而自省。篇成寶劍,代國神遊,文慕香山,司空興冷,悵九原之莫作,幸吾生之登騁。其北則古之中山曲陽也。陵阜迤邐,達於代邊,隊通窮漠,谷帶長川,萬籟號風,危城際天,士如貔虎,人擁戈鋌。名寢秦謀,共畏廉頗之勇;喟興漢髀,人思李牧之賢。宜安城復,再收趙境。武靈臺古,遙下胡弦。地存畫卦之臺,巖有棄瓢之叟。夢得一世之詩豪,李嶠諸儒之領袖。安平之崔,下曲之魏,累代才名:靈壽之曹,藁城之董,一時勵舊。朱輪紫綬,門地猶雄,取印提戈,聲華未朽。問其士習則樂孝友,敦詩書,不侵然諾,砥礪廉隅。氣不可平,直欲裂強秦之缶,清應有志,幾思登孟博之車。節奮於窮,壯形於老。頸可而身不可屈,頭可斷而碑不可草。觀其民風,則力織作,勤畎畝。稚為婚,雞豚取婦,族多辨類,等其清濁,禮謹送終,稱其無有,志猶勤,雖貧不困。人各守其淳樸,俗頗希乎渾沌。其尤可稱者,不嫉才、人多服義。彭亨狡膾,雖貴蒙嗤,清介端良,在微亦貴。無健訟之民,官乏舞文之吏。上不煩於刑誅,下易為乎禁制。此固王舊澤,雖經變故,猶縷縷而未衰。然實聖代洪仁,漸染百年,首用肱之近地者也。所可憾者,人不思遠,家羌素蓄,西成遺秉,簫鼓連桐春事轉空、卷書絡繹。平疇多發冢之夫,柱礎有勒文之石。民不知兵,易為搖動;地無守險,輕相躪躒。蓋自列國之擾,五季之亂,開元二掠、長平之怨,谷變千回,地經萬戰。民無固志,殆土崩瓦解,遭離亂之孔多。俗有俠情,豈擊劍衝冠,習流風之未變者乎嗟乎,燕趙之地,先王封建井田之地也;燕趙之民,先王衣裳冠帶之民也;燕趙之俗,先王禮義忠厚之俗也。奈何世治則有,世亂則走,晉既東奔,宋亦南狩,或割地以求成,或退兵而蹙守。使夫河嶽增悲、金湯昌醜,衣冠興噓,草木蒙垢。資壯士於敵國,納寇仇於戶牖,棄神明之舊域,設逋逃之淵藪。人不為怪,士不知垢,亦獨何哉此固有家國者之遠謀,然亦士君子之宜憂。不然,高門縣薄、華冕輕裘,致身樞要,列位公候,徒因時而補益,亦何貴於名流辭日:山有摧兮,石有泐疇造化兮無極,亦何為兮多太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