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的"矛盾":是政治經濟的矛盾,是思想文化的矛盾

倘使背誦朝代歌,"魏晉南北朝"的名稱你一定不會忘記。這個時代的一切彷彿都是奇幻的、矛盾的,更像現代版的"狗血"劇情,事情的發生永遠讓你摸不著頭腦,滿腔熱血的演員們一心的在各顧各的表演,不知道是哪位的導演、哪位的編劇,這場載入歷史的"大劇"在這個時代開始演播。

"劇情"的製作離不開政治經濟的基礎支持,混亂的政治經濟現狀仍舊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

要說魏晉時期的政治,一個字概括:亂,兩個字概括:很亂。

魏晉的

總結先前的歷朝歷代的經驗教訓,只要是亡國,一定少不了政治方面的原因,政治腐敗、混亂,國家就會陷入死局,一個光輝的時代就會被整個推翻、泯滅,甚至可以說古往今來無一例外,然而魏晉時代曾打破這個經驗。魏晉南北朝時的政治局面一直都比較混亂、緊張,即使如此,魏晉時代卻在大起大落間獨創奇蹟,散發它特有的時代魅力,延續了兩百多年的歷史。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逆流而上的時代,同時它還承前啟後,帶著上一個朝代的歷史遺留問題建立了起來。首先是立魏,一定要提到的人物便是曹操和司馬懿,因為後期的王朝集團內部鬥爭主要就發生在他們兩大家族之間,曹操是一代梟雄,司馬懿曾於他的門下出謀劃策,這一個風雲人物在魏晉時期起到了關鍵作用。曹魏王朝的建立是比較短命的,繼位到魏明帝時,他非常器重司馬懿,並且後來臨終託孤與司馬懿,但他的託孤之意太過狹隘,致使司馬家族有了反叛之心。而時代也眷顧司馬家族,具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不僅撼動了曹氏父子建立起來的曹魏王朝,而且其子孫也頗有才華、膽魄,最終魏不敵司馬家族,曹魏王朝經歷了短暫的輝煌。此後晉朝建立,它的混亂程度不亞於魏朝時期,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就發生在這個時代,國家面臨的是內憂外患。

除了戰爭的混亂,國家政治體系也同樣有很大變化。

魏朝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以才德為標準,到了晉時,標準逐漸演化為出身世家;南朝時,政府官員的選拔體制呈現出十分僵化的態勢,高層的官位幾乎被世家大族所壟斷,中央的政治權利岌岌可危,皇家帝王為了與之形成對抗,開始提拔底層寒門和將領。也是這樣矛盾的時代下,影響後世千年的科舉制開始孕育。

魏晉的

再說這個時期的經濟,基本是一個長達百年的經濟低谷。士家大族漸漸崛起,田產經營採取田莊模式,即自給自足、自產自銷,而為其工作的基本都是來自各處的佃農、奴隸,極少數苟活的自耕農又受到士族的壓迫和官場的剝削,往往生存處境艱難。然而在戰亂、政局的不斷摧毀下,這個奇特的時代不知為何依舊能夠維持社會的經濟基礎,推動社會經濟緩慢發展,雖然有崩潰之勢,卻無崩潰之實。

魏晉的

政治與經濟的關係總是密不可分的,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魏晉南北朝的政治和經濟在外人看來是非常矛盾、神奇的,然而可貴的是它的泯滅與重生之間的掙扎,並且還塑造了這一時期妙不可言的思想文化。

"劇情"的核心少不了演員,對時代的探索在思想文化領域再次碰撞出火花,並且使"演員們"獨具風骨,青史留名

都說時勢造英雄,我認為不僅僅造就了英雄,還有諸多的名流、名士和名臣,譬如史上頗受爭議的曹操,他既是英雄又是奸雄,三曹父子的精神文化是值得肯定的。

魏晉時期原先被尊崇的儒家文化開始遭到前所未有的質疑,這個混亂不堪的時代走"三綱五常、君權天授"的道路屢屢受阻,人們的警覺和判斷第一時間將矛頭指向了原先的思想文化嚮導,於是人心的覺醒和思變也異常的強烈。人們驚覺儒學文化暗藏的假仁假義,首先思想的風向偏轉到法家,刑法之說受到關注,而仁義的儒學文化也並未完全丟棄,建安年間時這樣的矛盾的思想文風才有了新的構架,取得了一點點的突破。然而建安風骨的出現猶如曇花一現,很快玄學進入人們的視野,一面嚮往山林自然,一面留戀俗世,思想文化的大交流又開始新的探索。

魏晉的

之後各路名流文士聚集,一同爭辯討論思想的突破點,就這樣魏晉風度開始深入人心。而魏晉的風度其實就是魏晉精神,若具體理解它,大約是說它在於包容進取,在於人格獨立,在於追求自由,對魏晉精神的體現可看這幾位名士: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他不僅有才華有個性,相傳其外貌也是甚佳。他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追求人格的獨立,狂妄和不羈是他個人品質的代名詞,甚至敢於付出自己的性命也要追求精神的高貴。嵇康有德有才,當時社會出仕為官是許多人的畢生追求,而他卻厭棄官場上的虛情假意,後因政權的"站隊"問題得罪了高層士族,一曲《廣陵散》演奏完畢,是他逝去生命的悲歌,四十年華從容而去。嵇康的死令人惋惜、悲痛,卻也是無可奈何的。

與嵇康的狂傲不同,作為同時期"竹林七賢"的另一人,阮籍的為人處世更偏向於膽小怕事、謹小慎微。阮籍常常嗜酒,也許是為了躲避司馬政權的麻煩,只是初一能躲,十五難測,所以惜命的他在萬不得已時會選擇順從,也許你要說這樣貪生怕死之人怎能成為名士?雖然阮籍的做法不討人喜,事實上他也是有苦說不出的,若非無奈又怎會甘屈權貴之人。阮籍的佯裝買醉、嚎啕大哭也是出了名的,而且他為人耿直,待人正直,這就是他惜命的體現了,只是苦了累了自己,也是對自己哭笑不得一生的掙扎。

魏晉的

嵇康與阮籍的精神風骨是令人稱讚的,但是他們在此過程的追求中犧牲了太多,精神的超脫依舊無法逃離世俗,但是晉朝的名士陶淵明做到了這一點。他放棄官位,迴歸田園生活,並且對於權貴或政局都是不以為然的,曾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事蹟,是真正意義上的追求自我、追求自由。現代的我們仍在學習陶淵明的古詩古文,在每首詩的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清靜和恬淡,他是一位成功的隱士。陶淵明放棄了富貴,甘願做一個普通人,在平凡中度過一生,其中的風雅氣度是受人敬仰的!

魏晉的

在這些優秀的名人名士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魏晉時代的精神氣度,灑脫不羈的人生,有血有淚的感情,這些都如同陳年的烈酒,喝起來醇厚辛辣,回味時唇齒留香,即使很難擺脫塵世的桎梏約束,卻也依舊令人嚮往。簡單地說,魏晉時代的思想矛盾點就集中體現在突破和束縛之間,如同一個正搖擺不定的天平,通過不斷的嘗試尋找支撐時代的平衡點。

總之,魏晉南北朝這個時代太亂太神奇,看似瘋子很多,但在"瘋"的背後又有多少人的面孔是真實的,他們忍受著一路的痛苦,渴望尋找到問題的答案,然而統治者沒有做到,名流紳士的指引也很悲涼。

參考文獻:

《魏晉南北朝史》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