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為何能夠超過韓信、張良位列西漢三傑第一?

阿軍視野


1.低微時一直支持我,發達時我送你富貴

蕭何是劉邦的沛縣老鄉,一直在縣裡工作,在劉邦當無賴混混的時候,就很照顧劉邦。在劉邦當了亭長以後,有一次公幹去咸陽,很多兄弟都送了三百錢當路費,只有蕭何最大方,他送了五百錢,所以說從那個時候起,蕭何就最賞識劉邦,這也讓劉邦深深的記在了心裡。

“在我一無所成的時候,支持我信任我,那我發達了,就送你富貴” ,或許劉邦是這麼想的。

2. 眼光長遠,睿智冷靜,能想到被人忽視卻重要的地方

在劉邦帶著小弟們殺進咸陽城以後,劉邦一頭扎進了秦始皇用過的寢宮,很多將領們也往銀庫裡鑽,只有蕭何表現的不一樣,他一不為色二不為財,而是趕緊跑到宮中收集那些文書、地圖和戶籍檔案之類的資料。所以劉邦後來出關和項羽爭天下的時候,他對天下的局勢非常的熟悉,比如哪裡是要塞關口,哪裡人口多,哪裡富裕等等,當然這些都是蕭何的功勞,因為這些,劉邦對蕭何更是高看一眼了。

3.蕭規曹隨,功在社稷

蕭何在輔佐漢惠帝的時候過世了,他選了曹參當丞相。曹參用他持有的方法,沿著蕭何制定的規章制度,有條不絮地治理著國家,沒有出過偏差,從而更加鞏固加和穩定了漢朝的政治格局。而且由於漢惠帝時期正處於長期動亂之後,百姓特別需要國家的安定和政策的穩定。所以,曹參的“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合乎民心,並沒有給百姓帶來更多的負擔。因此,當時的人民還編了歌謠,稱頌蕭何和曹參。他們敬重開國功臣丞相蕭何,更感激在蕭何去世後,繼任者曹參沒有讓社會政治和經濟狀況發生變動,保持了漢初以來原有的設置,使百姓更加適應漢朝的統治了。

4. 明白帝王心思,急流勇退

蕭何太優秀,皇帝想殺蕭何,蕭何就做一些損害百姓利益的事,以自汙名節,最終保住性命,免於被殺,實在是令人感慨萬千。雖然之後蕭何為民請命,被下獄中,但劉邦還是沒有殺他。

總結

周恩來曾說過:“劉邦百戰百敗,卻屢敗屢起,靠的就是蕭何為他當宰相,經營關中作他的根據地,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項羽百戰百勝,卻經不起一敗;一敗塗地,一敗就亡,原因之一是沒有蕭何這樣的宰相。”

蕭何這樣卓越的人才,列西漢三傑第一, 當之無愧。


花奈


蕭何長於內政,對於國家治理確實比張韓二人強。

而且,張良早早退隱。韓信功高震主,驕傲跋扈。論名聲,早期張韓二人確實比蕭何上。可是隨著時間推移和政治正確,蕭排在他們前面,就順理成章了。


醉鯉魚


蕭何是內政方面的傑出人物,能力如同曹操的能臣荀彧。至於他的功勞排第一,在張良、韓信之前,主要三個原因:1、劉邦與蕭何是老鄉,老知己。2、幫助劉邦最初起事,是劉邦的老班底。3、是劉邦最信得過的人,如果蕭、張、韓三人只能留下一個,劉邦會留誰呢?想想吧。

真正從功勞看,韓信應為第一。因為劉邦未得到韓信之前,與項羽打仗一敗再敗,敗了又敗,韓信掛帥後,大敵小敵都是韓信收拾的,最後打敗了項羽。

內政能臣好找,軍事人才難得。


秋崖978


首先,推劉邦為首領的是蕭何;其次,舉家支持劉邦的是蕭何;第三,為劉邦穩定後方,源源不斷運兵運糧的還是蕭何;第四,建國後整章建制,完成國家中央機構建設並保證其有效運轉的仍是蕭何。似這樣的人物,在任何時代都會是第一的。


上海劉駿律師


西漢三傑之一的蕭何,是西漢王朝的開國丞相,劉邦昔日的頂頭上司,治理天下第一把好手。比起留侯張良的低調謙卑,韓信的張揚高傲,蕭何的政治手段更勝一籌,他以汙化名聲的方式避免劉邦的猜忌。既不用像張良那樣如履薄冰般的小心翼翼,也不用像韓信那樣“狡兔死,走狗烹”的居功自傲,而是身居朝堂要職,仍能明哲保身。

蕭何早年是沛縣的功曹,充當沛縣縣令的副手時,辦案公正嚴明、政績可圈可點,因此他在當地的名聲非常響。泗水亭長劉邦還沒起事時,就由蕭何直接管轄,作為一個久經低級官場的老吏,蕭何逐漸歷練出獨到的識人眼光,他認為所結交的朋友中,不拘小節的劉邦似乎有些特別之處。

身為沛縣主吏的蕭何,身份要比劉邦尊貴一等,可他沒有自恃官位,反而對劉邦多加偏愛和照顧。劉邦每次押送犯人去咸陽的時候,按照官場慣例,沛縣官員都要出錢相送,大多數人都是敷衍了事,只有蕭何拿出五百銅錢相贈,兩人情誼可見一斑。出差到咸陽的劉邦,看到秦始皇出行浩浩蕩蕩的車隊,不禁低聲長嘆:“大丈夫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秦朝派御史到沛縣視察工作,御史看中蕭何的精明強幹,極力推薦他去咸陽任職,可蕭何委婉地拒絕了。在他看來,秦朝過於嚴苛的統治,早晚會遭遇土崩瓦解的命運,他不想助紂為虐、與暴君為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逝,宦官趙高聯合丞相李斯篡改遺詔,擁立幼子胡亥繼位,逼迫長子扶蘇拔劍自刎,名將蒙恬也被害而死。秦二世的殘暴比起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伴隨著陳勝、吳廣振臂高呼的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各地紛紛揭竿而起,掀起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火種傳到遙遠的沛縣,此時的劉邦正在和蕭何、曹參等人一起飲酒,三人分析了一番秦朝國政,一致得出順從民意、高舉反秦大旗的結論。

欣喜若狂的劉邦向謀略雙全的蕭何請教如何起事,蕭何說最近朝廷降旨,要各地郡縣速派一批青年壯士去咸陽修建阿房宮,沛縣也要押送一百多名壯士。這樣一來,蕭何和曹參極力向縣令推薦劉邦,讓劉邦押送壯士到咸陽城,然後途中向壯士施加恩惠,讓他們有一片感恩戴德之心,這樣就可以聚眾起義,裡應外合攻下沛縣。在蕭何和曹參的計策下,劉邦故意將押送的壯士灌醉,效仿陳勝、吳廣的話,說秦法苛刻無比,延誤日期是死,回去也是死,不如給你們一條生路,各自逃生去吧。壯士們聽到劉邦的話感動不已,紛紛問劉邦的打算,劉邦不慌不忙地說自己要造反起事。

壯士們聽到劉邦的計劃,心想反正逃走也不一定能活,橫豎都是死的話,還不如跟著仁義的劉邦一同反秦。沛縣縣令聽到劉邦聚眾謀反的消息,氣得大發雷霆,當機下令逮捕劉邦的妻子呂雉,幸虧威望頗高的蕭何深得縣令信任,他謊稱可以用呂雉做誘餌,這才救了呂雉一命。

陳勝吳廣的起義軍勢如破竹,沛縣縣令心急如焚,急忙召蕭何商量計策,蕭何趁機提出釋放呂雉、寬恕劉邦的要求,騎虎難下的沛縣縣令只好同意了蕭何的要求。劉邦則在蕭何、曹參、樊噲的幫助下,殺死沛縣縣令,集合沛縣父老鄉親,自立為沛公,開始了反秦起義的鬥爭。劉邦的起兵離不開策劃者蕭何,作為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劉邦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感謝蕭何。按照楚懷王在彭城軍事會議上的約定,負責攻打秦國的各路義軍中,先入關中破秦者,就能被封為關中王。作為天下的重心地區,關中王就像一塊垂涎欲滴的肥肉,各路諸侯都想掠奪,可事實證明只有實力雄厚的項羽才能夠吃下。

僥倖進入關中的劉邦根本沒有能力和項羽抗衡,只好乖乖獻出函谷關,冒著生命危險親赴鴻門宴謝罪。席間項羽的軍師範增屢次使眼色,讓舞劍的項莊殺死隱有帝王氣魄的劉邦,好在項伯和張良的保護下倖免於難。嚇得魂飛魄散的劉邦,藉著上廁所的藉口,從小路一路奔逃而去,項羽對膽小如鼠的劉邦十分輕視。為了堵住諸侯的嘴巴,主持分封儀式的項羽強調西蜀、漢中地區也屬於關中,因此他封劉邦為漢中王,驅趕他到偏遠的巴蜀地區。憤怒的劉邦想要和項羽玉石俱焚,好在旁邊的蕭何及時制止,語重心長地說:“暫時屈居漢中,好過以死相拼,現在大王與項羽實力差距太大了,大丈夫以忍為謀。”不僅如此,蕭何還為怨恨難平的劉邦擬定了“收受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的戰略計劃,此後蕭何的計劃成為劉邦的未來戰略走向。

公元前206年,偏居巴蜀的漢王劉邦聽取大將軍韓信的建議,用張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順利奪取函谷關以西的廣大地區,緊接著揮師東進,揭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這時候項羽才意識到真正的敵人是不甘於人下的劉邦,並非關中內部地區的諸侯,楚漢戰爭的四年裡,劉邦率領大軍在前線作戰,蕭何則負責駐守後方,保證糧草的供應。在漢王控制的關中地區,蕭何從容不迫地將政事、軍務處理的井井有條,這為前線和項羽一決雌雄的劉邦打下了堅實的後盾。對比各路諸侯管轄地區的民不聊生,蕭何將關中治理得大有起色,百姓安居樂業,生產發展也是日益加快,足以滿足前線將士的需要。在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劉邦也不是沒有過失敗,可正是蕭何的不懈努力,讓瀕臨死亡的劉邦再次起死回生。

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戰,項羽率領三萬楚軍大敗劉邦號稱五十萬的漢軍,潰散而逃的漢軍死傷近十萬人,劉邦帶著十幾個近身侍衛逃走。按說這次慘敗足以讓劉邦再也無力和項羽抗衡,然而就在劉邦心灰意冷的時候,蕭何調集後方所有軍餉和潰敗的漢軍將士,將指揮權交到了劉邦的手裡。原本氣數將盡的劉邦轉眼間生龍活虎,有這樣千古難遇的良才,是劉邦能夠打敗項羽的關鍵。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即皇帝位,在一次大宴群臣的時候,劉邦對蕭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說出自己得勝的關鍵所在,是有治理天下的蕭何、運籌帷幄的張良,和軍事能力封神的韓信。劉邦認為蕭何是頭號開國功臣,許多衝鋒陷陣的開國元勳不服氣,認為自己大大小小參加過上百次戰役,蕭何只知道在後方舞文弄墨、發號施令,憑什麼位居第一?

劉邦對此有一個恰到好處的比喻,他形容那些攻城略地的將領是追尋野兔的獵犬,而蕭何則是發現野兔蹤跡的獵人。群臣一開始認為身負多處重傷的平陽侯曹參該排第一,聽到劉邦的一番言語,轉而擁護蕭何為第一功臣,就此蕭何擔任西漢開國丞相。身為丞相的蕭何一直以漢室江山為重,他始終維護劉氏王朝的權威和統一,甚至不惜利用韓信對自己的信任,欺騙韓信進宮祝賀。呂后這才能夠逮捕戰無不勝的韓信,並處以斬首的刑罰,世人評價韓信和蕭何的關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而事實上,作為劉邦的同僚,他又怎麼會不瞭解帝王心術,自毀名節,求得苟安,也讓我們見識了一會“會做人”的蕭何,無怪乎能成為三傑第一。





阿軍視野


第一是由於蕭何在劉邦還是泗水亭亭長的時候就力挺劉邦,支持劉邦,多次幫助劉邦,蕭何在劉邦起義之後一直跟隨劉邦攻城掠地,屬於沛縣黨,後來在楚漢之爭的時候,蕭何讓自己的兒子參軍,消除劉邦對自己的猜忌,劉邦當上皇帝之後大力剷除開國功臣,蕭何向劉邦索要土地,來消除劉邦對他的猜忌,可以說是蕭何更懂得明哲保身。楚漢三傑,蕭何明哲保身,張良功成身退,唯獨大軍師家韓信慘遭呂雉殺害。



YCsoft


哈哈哈哈哈……


神盾66329789909


低調務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