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疫”:官方學界共促積極應對持久戰

<article>

(抗擊新冠肺炎)心理戰“疫”:官方學界共促積極應對持久戰

中新社北京3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不同人群造成了心理影響,這方面,中國官方和學界都強調,要持續跟進、積極應對疫情心理防護和良好心態重建恢復的持久戰。

國家層面高度重視疫情心理援助

疫情發生後,國家領導人多次公開講話中,都提及並強調心理干預和疏導的重要性,要求高度重視疫情發生後的個體與群體心理問題,並把心理干預和心理疏導提高到與生活保障、醫療救治一樣重要的高度,對推動開展疫情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起到重要指導作用。

通過梳理還發現,從1月2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到3月18日發佈《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國家層面發佈心理援助或與精神衛生、心理健康、社會工作等相關文件已有10多個。

有心理專家稱,中國官方如此密集出臺心理援助相關文件還是第一次,這既體現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的激烈戰時狀態,也將為本次疫情及未來相關突發事件心理援助提供重要指導。

“疫情防控心理服務”獲實質性進展

來自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消息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該所在重點推進建言獻策、一線服務、科普宣傳工作的同時,抓緊推進應急科技攻關並圍繞“疫情防控心理服務”部署多個項目。

目前,各項目均取得實質性進展,面向兒童、老年人、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患者家庭、喪親家庭、教育系統工作人員等不同群體已開展大量服務工作,並針對不同人群嗅覺功能、認知重構、心理接受和行為適應等科學問題展開研究。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援助工作隊抵達武漢後,迅速開展一線心理援助需求調研,充分了解康復驛站、社區、醫院等環境中不同群體的實際需求,確定工作重心、制定工作方案並深入推進。目前工作以服務為主,重點關注服務需求和效果。

心理援助武漢工作站也正式開展工作,配合有關方面起草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在醫院、集中隔離點、社區開展試點工作。針對目前武漢醫護群體心理疏導的需求,心理援助工作將著力提供心理學技術支持。

同時,中科院心理所還聯合相關公益機構等共同制定抗擊疫情心理援助計劃,構建可持續的重大突發事件後心理援助體系。

接納心理防護恢復的持久戰過程

“面對疫情遇到的一些問題,尤其是自我心理恐慌的問題,要積極察覺,不能否認,要去接納恐懼。”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醫學心理中心教授吳大興指出,對待疫情,普通人要去了解權威的信息,理性判斷,然後接納事實和積極應對。

他強調,個人的心理防護、恢復是一個持久過程,心理戰“疫”是持久戰,心理應對需要接納這個持久的過程。

另有心理專家從ACT(接納承諾療法)視角,為公眾心理戰“疫”支招——找回人生“六感”,重建良好心態:接納現狀,提升“幸福感”;現實檢驗,找到“安全感”;活在當下,重建“掌控感”;拓展視角,尋找“歸屬感”;明確方向,獲得“價值感”;做好計劃,增強“行動感”。

擁有豐富心理危機干預實戰經驗和百餘位專業心理危機干預師的潤心救援隊,積極投入此次疫情心理戰“疫”,為全國的心理危機干預接線員提供培訓、督導等服務。

北京市和潤心理健康公益服務中心發起人、潤心救援隊總督導海凌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疫情當下,潤心救援隊將繼續推進心理危機干預接線員的培訓,願為全國心理熱線接線員提供最大支持,為國家心理衛生建設盡一份力。(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