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疫”眾志成城:靜候花開 一切都會好起來

“28日,武漢,晴。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26歲的孫鈺在日記中寫道。

孫鈺是湖北十堰人,在武漢工作。本來已經買好了大年三十那天回老家的車票,但受疫情影響只好退票,獨自“宅”在武漢。

“往年春節都是闔家團圓,熱熱鬧鬧,今年是我第一次一個人過年。”孫鈺有些委屈,一是覺得冷清孤獨,二是為昔日繁華熱鬧的武漢而痛心。原本樂觀開朗的她,感到了幾乎前所未有的壓抑,一度失眠。

在朋友建議下,孫鈺加了好幾個心理疏導群和志願小組,沒事的時候和大家在網上聊聊天、打遊戲、學習做菜,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放鬆身心。“與其焦慮不安,倒不如好好保養身體,發展一些興趣愛好,不讓家人朋友擔心。”她說。

不僅僅是孫鈺,當下武漢處於“封城”,焦躁與恐慌是人之常情,密閉的環境,容易滋長恐慌情緒。“心理關”成為了許多市民正面臨的一大挑戰。此前,甚至有居民為了發洩情緒相約開窗合唱國歌,並大喊三聲“武漢加油”,上演一出疫情中的“狂歡”。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8日在《致在省外被隔離醫學觀察的湖北人的一封信》中提到,當感到憤怒和壓抑時,請找適當的方式主動調節心態。例如打電話給最好的朋友傾訴、唱首最喜歡的歌曲等。利用現有的居住場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和遊戲,例如學習打套八段錦等。

“想想能讓你安心的人、事、地點;想一件你期待去做的事;寫下三件今天發生的、讓你平靜或快樂的事……”今年32歲的譚紫諾來自北京,是一名心理健康教師。她在上網時發現,面對疫情,全國各地許多網友都陷入了盲目恐慌,她想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他們,於是建立了一個免費心理疏導微信群,取名為“等花開”。目前,該群已有近200名成員。

譚紫諾表示,如今新聞信息傳播非常快捷,讓人們更快地瞭解疫情和症狀,但同時人們也可能會因此感到焦慮、恐慌,甚至陷入抑鬱,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感染者。

為了舒緩大家的情緒,譚紫諾常常在群裡分享緩解焦慮的實用技巧、正能量的電視劇以及關於疫情的好消息,她和群友們都相信,等到春暖花開時,一切都會好起來。

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近日開通了24小時諮詢熱線,安排了500多名諮詢師,幫助市民建立從慌亂到平穩、從無序到有序的健康心理狀態。

該協會理事杜洺君告訴記者,來電者主要有求證網傳消息真偽、求援防護物資、求助心理支持、呼籲遏制網絡暴力等類別,集中體現了當下疫情環境中市民的心理困惑和訴求。其中,超過50%的來電是因心理困擾而求助,最主要的問題是感到緊張、焦慮、恐懼。

面對疫情,醫務人員如何保持情緒穩定?武漢同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楊淵表示,醫務人員要保證適當的休息與營養,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與自我對話,自我鼓勵,正向思維。唯有科學地保護好自己,才能更持久地挽救更多生命於危難之間。(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