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贏防“疫”心理戰 專家:樂觀應對、理性處之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持久戰“疫”,民眾在與病毒“搏殺”的同時,也在與負面情緒抗衡。對此,業內專家指出“疫”戰也是“心理戰”,民眾要樂觀應對、理性處之。

創新聲援方式 以樂觀為“戰術”

無論是春節期間“閉門不出”,還是假期結束返程復工,民眾都在社交網絡上對疫情防控工作給予積極響應,用創新方式凝聚共識,聲援重災區。

武漢火神山醫院2日在千萬“雲監工”的在線督戰下拔地而起。此前網友們通過給施工現場的事物起綽號,如高層吊車是“送高宗”,白色的醫院建築是“白居易”,寓意“住在白色房子裡容易好”,將沒有解說、音樂和場景切換的直播賦予了生動的內涵。同樣是為“重災區”同胞打氣,在一組圖片中,網友將淮南牛肉湯、北京炸醬麵、桂林米粉等各地特色美食與武漢的“當家把子”熱乾麵拼湊在一起,把“舌尖”的溫暖送到武漢人的“心尖”。

高科技不斷助力防控工作,很多人發現了“無人機巡查喊話”的妙用。“老奶奶,別看了!這是咱們村的無人機,沒戴口罩就不要出去了”“邊走邊吃的幾位美女,趕緊把口罩戴上”,人們為這些認真又親切的喊話點贊,感嘆技術之“硬核”,舉動之“暖心”。

“保持樂觀,因為它是來自內心的最強免疫力”。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王斌說。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師工作委員會委員陳建華也表示,樂觀心態對免疫系統有積極影響。他為返崗復工人員鼓勁說:“你們都是這場疫情中的‘勝出者’”。

客觀看待疫情 以理性為“戰略”

記者注意到,“雲監工”“無人機喊話”等上述反映出民眾樂觀抗“疫”的話題,常與疫情進展一同出現在網絡熱搜榜上。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王俊秀表示“並不意外”。

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面對疫情,普通個體在推進整體疫情防控中起到的作用很小,大多數人能做的是保護好自己。通過保持樂觀心態,一方面幫助自己行動起來,比如將“自我隔離”形容為“在家躺著就是為社會作貢獻”,即是從被動“禁足”變為主動接受;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共鳴,避免長期“獨處”產生壓抑情緒。

王俊秀和他的團隊針對疫情防控期間的社會心態變化做了樣本量過萬人的問卷調查。通過比較相隔4天的兩輪結果,他們發現這種樂觀情緒的背後有理性支撐。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疫情的關注度愈來愈高,在認為自己會被感染的可能性降低的同時,防控做得越來越到位。“這說明民眾的心態越來越平靜,越來越理性。”他說。

誠然,在此期間民眾也曾出現“搶購雙黃連口服液”等過激反應。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人們保持理性,一線防疫人員才能輕裝上陣,國家才能更快打贏這場“戰爭”。

防疫逐漸變化 以信心迎“勝利”

4日,中國新型肺炎確診病例超過兩萬,加之返程潮、復工潮已到來,民眾難免產生擔憂。心理專家表示,在此情況下更要在心態上獲勝,首先是要發現抗“疫”中有更多的積極因素。

藥物研製方面,中外團隊相繼公佈的進展讓治療初見曙光。疫情防控方面,針對交通工具,公共場所,以及不同類型人群,中國國家衛健委分別印發了《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術指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的防護指南》,對疫情中的“地”和“人”進行細分,實現防控工作全覆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日召開會議,為下一階段疫情防控作出周密部署。針對“心理戰”,國家衛健委發佈也於當日專門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對在防疫期間如何關照醫生、患者及普通人的心理狀況,給予了明晰、切實的建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對這種病毒的認識正在不斷加深。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們越來越能夠理性地對待。”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說,掌握自我防護的科學知識、學會調節心理的科學方法,看到全社會為疫情防控所做的努力,大家要有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