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諸葛亮收服的那些蠻夷去哪兒了,為何蜀漢滅亡時不見他們來救援孟獲呢?

白話歷史君


孟獲?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個人都還兩說呢。就算有他也是諸葛亮時代的人,蜀漢滅亡之時,他應該也早死了,他根本不可能來。

當然,當時南中區域確實是蜀漢的勢力範圍,但是僅僅是勢力範圍而已,他們僅僅只是歸附,並沒有成為蜀漢行政體系中的組成。而且南方本身就不夠穩定。雖然在三國史上蜀漢確實征服了南中地區,南方蠻夷勢力大部分都歸降了蜀漢,可是蜀漢對於南中地區的管理並沒有“官方化”,這些勢力本質上是脫離蜀漢統治的,諸葛亮所採用的更像是一種“以夷治夷”的政治方針。

在這種政策的背景之下,南中地區的蠻夷部落仍然沒有歸入蜀漢的官方編名冊之中,這部分群眾也沒有成為真正的蜀漢子民。

從本質意義上來說,他們還算是完全獨立的民族,在蜀漢即將滅亡之時,他們並沒有責任和義務去發兵救援。沒有乘機作亂就算是燒高香了。

另外,雖然蜀軍當年以絕對性優勢拿下了南中,但是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理,南中地區並沒有徹底穩定下來。孟獲即使做了南中地區的“總代理”,但是很多小部族依然不願歸附於他,這就導致整個南中地區從來都沒有“消停過”,有時候鬧得比較嚴重之時,蜀漢中央還需要派出軍隊去幫助“代理人”鎮壓請反。在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為了確保這裡的穩定,專門在南中地區設立的最高軍、政機構,其最高統治長官也叫庲降都督。其與江州都督、永安都守、漢中都督乃是當時蜀漢政府常置的四個鎮戍都督之一,地位之高可見一般。

既然南中地區長期處於這種“難以自保”的局面,那麼想讓他們組織起來去救援蜀漢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此外南方部落本就是落後部族,實戰經驗缺乏,戰鬥力低下,想去救援都沒有“資本”。

可能我們對蠻夷民族的印象都是“粗野、勇猛”,可蠻夷也只不過是普通的人種,從今天的眼光來看,他們只不過是一些少數民族罷了,若是比起戰鬥力,他們和漢人基本沒什麼差別。

在當時的背景之下,他們正是因為極度落後才被稱為蠻夷群體,而且這種落後是“綜合性”的(經濟、軍事、文化普遍落後)。

在兩漢王朝統治期間,南中蠻人雖然也已經歸附,但是漢朝中央卻從來沒想過調用他們進行作戰,而且他們更沒有跟正規部隊真正打過仗,他們在南方造成的影響也只不過是一些“民事案件”,除了給當地帶來治安問題以外,他們也沒有別的什麼“能耐”。

當年諸葛亮征伐南中,最大敵人不是南方這些蠻夷士兵,而是那裡惡劣的環境以及朱褒、雍闓、高定這些人率領的叛軍。南中蠻人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軍事素養,甚至於指揮計謀,那都不值一提。

在蜀漢後期,蜀軍面臨的都是來自中原的精英部隊,就連訓練有素的蜀軍都不斷敗退,南中蠻人自然沒有一戰之力。

這裡需要說一點的是,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前面說了這些蠻人只是沒有經過訓練,但底子並不弱。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無當飛軍便是諸葛亮利用蠻夷兵源,所組建的一支勁旅。其實從無當飛軍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南中也沒啥人可以用了。蜀漢本來就是奉行軍國主義,涸澤而漁,多年的征戰,南方的這些蠻夷兵員估計都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剩下得都只是一些老弱病殘。

話說當時南中地區還有近萬人的蜀軍駐紮,維持當地的治安,防備蠻人作亂。而當時坐鎮南中的蜀漢平夷庲降都督府長官閻宇,得知成都危急之後,就想著組織起一支南蠻大軍,跟隨著手底下這近萬人馬回援。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閻宇才真正看到了南蠻人的水平。他們在調動之時毫無“章法”可言,很多人根本對戰爭沒有任何的概念,畢竟南中南面和東面已經十多年沒有經歷過戰爭,優質兵員也消耗一空,士兵的素質低下也是必然的結果。

看著這堆老弱病殘,最終閻宇放棄這一想法,只帶了本部人馬回援,而且為了防止南中蠻夷乘機作亂,他還留了二千兵力令羅憲鎮守永安城。

綜上所述,南方的蠻夷勢力之所以不回援蜀漢,一方面是他們本就是獨立的勢力,心理方面對蜀漢沒有強烈的感情,不做亂就算好事兒了。另一方面就算是心有餘那也是力不足,已經拿不出來什麼人了。


白話歷史君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交代一下背景。

三國時期,蜀漢坐擁西南,北有魏國,東有吳國。隨著連年征戰,劉備實力的不斷壯大,位於西南的各郡及部落紛紛向劉備來投,依附於劉備,才形成了大家所熟知的三國時期蜀漢的疆域。


221年,劉備建國,蜀漢已經擁有現四川、雲南、貴州絕大部分地區,而且西南邊陲更是深入到今緬甸境內。不過蜀建國初期,主要軍事力量都聚集在今四川中東部地區,對南部地區控制稍顯薄弱。

公元223年,劉備去世,位於西南各部的各部開始起兵叛亂。 叛亂主要有三個地區。第一,位於四川西南、雲南東北部的由高定發動叛亂。第二,位於貴州東部由朱褒發動的叛亂。第三,佔據雲南大部分地區的孟獲和雍闓的叛亂。由於叛亂集中且勢大,公元225年,諸葛亮出兵南中,一一平定叛亂。


平定途中,雍闓、朱褒、高定皆在平叛中被殺,只有孟獲沒有被殺,並被諸葛亮留下任用。同時這部分也是最廣為人知的,即歷史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結局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平定了叛亂加強了蜀漢的統治。 發生叛亂的這三部都是少數民族聚集區域,在平定叛亂之後,諸葛亮對這些地區進行了管理。


既然已為蜀地,那為什麼這些地區在蜀漢末年沒有出現如題主所說的馳援朝廷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跟諸葛亮在此實行的政策有關,在平定這三地的叛亂以後,諸葛亮並沒有直接派官員來治理,而是依靠當地的勢力或者部落來治理,這樣雖然在當時籠絡了人心,但是也留下了隱患,西南地區本就交通閉塞,生產生活方式都比較落後,當時依然過著原始的群居生活,對蜀漢這個政權本就沒有太多認同感,再加上諸葛亮實行的這個政策,既沒有對當地民眾在思想上馴化,也沒有在行政制度上加以規範。從平叛到蜀漢滅中間又過去了三十多年,這期間,人易輩,物易主,蜀漢政權在當地民眾眼中或許就只存在記憶當中了。

所以,蜀漢末年,在魏國大舉進攻蜀漢的時候,別說馳援增援,可能就連這樣的急報都沒有專門的機構或者人來準時地傳達到當地。再退一步說,即使當地民眾知曉了這樣的情況,並且願意上戰場支援自己的朝廷,等到召集人馬,收拾妥當準備上路了。可是西南地區那時候的交通狀況,沒有個把月是到不了戰場前線的。

所以,在那個年代政策上的失誤加上客觀的交通信息條件,才出現上述所說的情況。


小宋史趣


我是人者仁義也,用正史說三國。

首先談下一下蜀漢蠻夷是怎麼一回事,我這裡全部是根據歷史記載向大家講述一下,蜀漢的蠻夷有很多種,其中最為有名的是板楯蠻,也就是賨人,這一民族現在已經融合進入漢族,也有人考證是土家人的來源。這賨人在歷史以驍勇善戰著稱,生活在巴郡。賨人為漢朝的建立立下很大的功勞,但是在東漢的後期數次謀反,最後被平定。而諸葛亮所平定的蠻夷是南中地區的蠻夷,大致是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的人,下面就簡略的談一下

南中地區其實只是一個統稱,在漢代屬於偏遠地區,在諸葛亮平定南中之亂後,大致包含牂柯郡、越嶲郡、朱提郡、建寧郡、永昌郡、雲南郡、興古郡這7郡。從歷史講起,我們現在的雲南,貴州多以漢人居多,是因為大規模的漢人遷徙和開發導致的,古代這些地區主要是一些少數民族居住,他們的生活方式十分原始,這導致這些人不可能高度開發土地也就是不會種田種莊稼,不會種田糧食減少也使得人口無法不規模增長,這裡就變得十分原始的生活狀態,什麼部落之類的一大堆,這種狀態直到唐朝的時候才這些人才建立起一個大規模的國家南詔。

由於開發程度低導致大批的漢人前來這些地區,漢人的生產效率高,而且科技也比這些人發達,於是漢人帶來的文化和科技逐漸使得這些民族的生活水平提高,這使得大批民族靠攏漢文化,於是這些人投靠漢朝,逐步漢化,但是漢朝的政府到了後期,政府官員貪汙腐化,大開賦稅導致這些民族造反,二來這些民族的頭目受到漢文化的薰陶野心也逐步增長。其實早在西漢這些人就造過反,只是沒有成功而已。在東漢時期更是造反不斷,在東漢安帝年間,益州、永昌、越巂三郡的的夷人就已經聚眾十多萬人造反,最後被平定。在漢靈帝年間再度背叛漢朝造反,最後有被平定。到了三國時期,也就是劉備兵敗夷陵之戰,退居永安的時候,這些人再次造反,形勢也更加猛烈。

按照歷史記載,劉備病危之後到劉禪繼位之時,牂牁郡太守朱褒造反,越巂郡夷王高定元殺死郡將軍焦璜,稱王叛亂。而益州郡大家族的族長雍闓亦殺太守正昂,並派人聯繫東吳,也樹旗幟反對蜀漢,這場叛亂聲勢浩大,基本上整個蜀漢的南中地區都淪陷了,直到兩年後,諸葛亮才出徵南中。

南征南中的軍隊在諸葛亮的率領下進入首先越巂郡,馬忠去攻打牂柯郡,而李恢帶兵攻打益州郡,但是反叛軍很快就出現了內訌,夷王高定元的部下殺了雍闓,讓孟獲帶領雍闓的部下,但是諸葛亮帶領的軍隊所向披靡,夷王高定元被殺,牂牁郡太守朱褒被馬忠平定,但是李恢被打敗,諸葛亮於是親自率領大軍瀘水到達益州,俘虜了孟獲。

孟獲此人存在於在歷史,並不是虛擬人物,這一點需要注意。史書《漢晉春秋》,《華陽國志》都有記載。而且諸葛亮確實進行了七擒孟獲,史書記載:“凡七虜七赦。獲等心服”。這就是諸葛亮討平孟獲之後,益州郡也被平定。諸葛亮改益州為建寧,分建寧、越嶲置雲南郡。又分建寧、牂柯置興古郡。至是南中七郡形成,是為:牂柯、越嶲、朱提、建寧、永昌、雲南、興古七郡。

自諸葛亮之後,蜀漢的南中地區西很少大規模的叛亂出現,基本趨於穩定。而且把南中地區勇猛士兵出生的的青羌等民族共萬餘家遷徙到蜀郡,分為五部,由於其“所當無前,號為飛軍。”就是說這些人組成的部隊所向無敵,號稱“飛軍”。

為什麼蜀漢滅亡,這些人沒有動作哦?首先說明的是自劉備開始蜀漢設置庲降都督來管理南中地區,這個地區駐紮有大量的軍隊,第一是維持夷漢地區的穩定性,第二是可以防守或者進攻東吳的交州,蜀漢最後一任庲降都督是閻宇,但是閻宇和劉禪寵信的宦官黃皓非常好,後來閻宇被調任永安當永安的都督,剩下的負責人是霍弋。霍弋在成都被攻打的時候請求帶兵北上救援成都,但是劉禪不聽,而且也不允許霍弋北上直到成都失守,霍弋直到最後劉禪北上洛陽的消息傳來時,才投降曹魏。並不是霍弋等將領不願意北上,而是劉禪坐守成都,不允許霍弋北上,最後導致蜀漢滅亡,劉禪本人要負很大責任。



人者仁義也


古代中原人以中原(即黃河中下游一帶)為天下中心,稱周邊四方為"夷、蠻、戎、狄"。簡單的圖示如下

三國時期蜀國諸葛亮平定南中收服的蠻夷部落就是上圖中南蠻中的一部分。

南蠻是南部蠻夷的簡稱,最早來源於《禮儀》中對四方異族的稱謂——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三國時期的南蠻是生活在南中地區,也就是現在我國雲貴地區以及緬甸、老撾等地的一個龐大族群。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七擒七縱南蠻王孟獲的故事,既然南蠻都被收服了,在蜀國被魏軍進攻將要滅國的時候,南蠻為什麼不出兵救援呢?其原因如下:

在蜀漢時期,南蠻不是同一支民族,在四川和雲南境內有著數不清的部落,少則數千人,多則上萬的部族各自獨立生活,也就是中原漢人不理解才統稱為南蠻。漢代著名的夜郎國就是其中一支蠻夷種族,就好比印第安人是好幾種人和數不清的部落一樣。西南地區尚屬於未開化的地區,陳壽的《三國志》本傳中未記載孟獲事蹟,而《三國演義》把孟獲描述成南蠻地區的統一首領也估計是為了敘事的方便,成千上萬的部落之間沒有約定俗成聯盟關係,而且西南地區道路崎嶇叢林密佈,部落之間都是劃定各自的勢力範圍各管各的,散落在每個山洞的洞主才是部落的權利統治者,因此南蠻部落並不是統一的部落聯盟。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是為了解除他“北伐”的後顧之憂,即使在他平定後蜀漢能對南中所有部落的控制也不過三四成而已,大多數還是根本不搭理這個政權,畢竟在蜀中就有大量豪族與蜀漢保持互不相犯的態度,所以沒可能去搞定更偏遠地區的部落。

按照《三國演義》孟獲確實後來就沒有反叛了,估計是不敢了。但是,其他蠻夷部族還在一直反叛。《三國志李恢傳》記載:"後軍還,南夷復叛,殺害守將,恢身往討,鉏盡惡類"就是說諸葛亮軍隊回來後,這些南方蠻夷立馬就反叛了,諸葛亮派了將領李恢前去征討,把反叛蠻夷殺得精光。而且,《三國志呂凱傳》也記載“越嶲郡征服後,叟夷數反”,也就是多次反叛。“十一年,南夷豪帥劉胄反,擾亂諸郡”,在蜀漢十一年的時候,蠻夷的首領劉胄反叛,然後諸葛亮派了馬忠前去討伐,將反叛者殺光。而且,此類的反叛記錄,在《三國志馬忠傳》、《後主傳》等多有記載。可以說,七擒孟獲後,南方的蠻夷就沒消停過,一直在叛亂。

由此可見,蠻夷大部分部落對蜀漢的政權並不是真心臣服,他們一直視蜀漢政權為外來異族侵略勢力,因此蜀漢被魏所滅對他們而言並無多大影響。更談不上去救援。

另外蜀國政權的滅亡出於魏軍的奇襲,鄧艾率軍攀登小道,鑿山開路,修棧架橋,魚貫而進,越過7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山高谷深,至為艱險。途中,糧運不繼,曾多次陷入困境。部隊走到馬閣山,道路斷絕,一時進退不得,鄧艾身先士卒,用毛氈裹身滾下山坡。鄧艾率軍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將馬邈。蜀國衛將軍諸葛瞻(諸葛亮子)從涪城回到綿竹,列陣等待鄧艾,綿竹陷落後,蜀軍全線崩潰。鄧艾乘勝進擊,一鼓作氣攻陷雒縣(今四川廣漢北),逼近成都。蜀後主劉禪驚恐失據,感到大勢已去,在主降派勸導下,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綬,並寫信到鄧艾那裡請降。鄧艾率軍入成都,蜀漢滅亡。成都失陷時蜀國在外還有姜維的三萬大軍被困在劍閣。

另外從當時的現實情況來看,即使蠻夷部落有心救援卻也無力可施。西南蠻族在當時還處於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生產力非常低下,更遑論冶鐵技術,兵器和裝備首先就不行,他們不像生活在北方的遊牧蠻族那樣有很強的戰鬥力,其次在面對大規模、有組織、有戰術有裝備的魏軍,再來到中原地區作戰,基本也是屬於送死的節奏,而且從南蠻到蜀漢地區遙遠,古代交通不便,後勤也無法跟上,即使出兵救援等到了成都蜀國早都易主無數次了。


吾味雜譚


百家講壇,周總理的文藝政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今天,本大人就歪批一回諸葛孔明。本人著重於撥開歷史的迷霧,顯示出歷史的真實面目,如若你看我的觀點像天方夜譚,請您當故事會看就行了,不喜勿噴!否則平頭哥跟你剛到底!本人會對每一句話負責!每一個觀點都有歷史的依據。歷史很有趣。

諸葛孔明,與三國演義的作者是什麼關係?主人與門下食客的關係,吃諸葛家的飯,自然把諸葛孔明描繪成了神仙,有那麼神麼?沒有,陳壽告訴了我們,參閱了一下歷史,發現,不僅諸葛孔明沒那麼神,而且諸葛孔明是一個間諜!基本的,火燒赤壁,羽扇綸巾,經考證是周公瑾!諸葛孔明在火燒赤壁時只是一個行軍主簿,說白了一個軍隊賬房會計!

後來劉備用法證為軍師攻取益州今四川時,分兵駐守荊州,諸葛亮成為了關羽的軍師。劉備給關羽的手令是守住荊州,然而諸葛亮卻鼓動關羽攻取襄樊,襄樊自古易守難攻,楚人黃歇設計的釣魚城,楚國的北大門。結果是,關羽兵敗身首異處。在這件事上,諸葛亮勾結了孫權,最終曹操得了好處。

關羽死後,諸葛亮進入蜀國都成成都,鼓動劉備討伐孫權,結果被陸遜燒了一個片甲不留,最終身死白帝城。蜀國元氣大傷!劉備託孤,劉禪登基,諸葛亮成為蜀國丞相。劉備還是挺厚道的!給跟自己打天下兄弟也就是股東都分封了土地,只有趙雲沒有封地,比較特殊,趙雲是成都衛戍區司令員,諸葛亮五出祁山未得寸土,跟司馬懿眉來眼去的。後來我才明白,諸葛北伐不是目的,傭兵自重乘以擁寇自重。趁阿斗不小心殺回成都,自已成為蜀國軍政集團的董事長。可惜呀,劉備在白帝城臨終明白了諸葛亮的身份。他是曹魏的間諜,曹操的親兄弟!做出了具體安排,取消趙雲的封地,任命趙雲出任成都衛戍區司令員。告訴劉禪,如若諸葛北伐竊取兵權,切記不得調動趙雲!!趙雲一直沒有給諸葛村夫一絲一毫機會。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屯兵五丈原,司馬懿與諸葛孔明眉來眼去,曹魏內部發生了變化,曹丕死後,魏國君主換的跟走馬燈是的。終於曹芳登上了帝位,司馬懿忍了很久了,做好了軍事鬥爭的準備。可是諸葛孔明還在曹操的夢裡沒有醒來。司馬懿趁諸葛村夫不備,殺諸葛孔明於五丈原。手下蜀國將士做鳥獸散!諸葛孔明葬於五丈原!孟獲,扯淡。曹操在世,司馬懿不敢造次,可惜諸葛孔明,聰明一世,被司馬懿一刀咔嚓了,成為了歷史的笑話,關羽之仇報了。

無蘇


綺麗神兵張廣綺


你好,你問的這個問題,其實在當時那個亂世,諸葛亮雖然表面已經平定了南蠻,劉備也設立了“庲降都督”去管理,但是實力才是硬道理,當時魏國來勢洶洶,孟獲不敢去支援也很正常,好像聽說有個馬忠去支援,但是劉禪已經投降了,孟獲雖然表面已經投降,但是心裡應該還是不甘居人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