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政權滅亡時,孟獲等蠻族部落為何沒有派兵援救?

xhide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第一,從來就沒有孟獲這個人。

所謂孟獲,根據緬甸和雲南土人的說法是當地土語 聽不懂 的意思。

應該是蜀漢軍隊詢問土人關於蠻族領袖的名字,得到的回答。

另一種說法,孟獲只是蠻族領袖的這個職務的土語說法,類似於將軍、副將、大將之類。

既然不存在孟獲,也就沒有七擒孟獲了。

第二,孟獲沒有實力。

所謂的孟獲的蠻兵,其實就是大渡河附近的彝族人為主。

眾所周知,彝族人是非常落後的民族且人丁稀少。

直到民國時期,大渡河附近的彝族人,尤其是大涼山的彝族人,還處於奴隸制社會,不會基本的農業耕種,採用極為原始的刀耕火種方法,平時以搶劫漢人為生。

因為農業極爛,加上又是奴隸制社會,所以即便民國時期彝族人也不多,且大部分還是奴隸階層,至少少數彝族奴隸主和上層男人才能作戰。

在漢代,彝族人就更落後,其實沒有什麼實力。

孟獲之所以反叛,僅僅是跟隨當地豪強門閥家族雍闓反叛而已,充其量只是雍闓拉來的幫手。

孟獲自己,也不敢隨便反叛蜀漢的。

連蜀漢都打不過,怎麼能夠和曹魏對抗。

第三,孟獲不會離開自己的地盤

彝族人實力虛弱,只有在自己的地盤,利用山地和叢林的複雜地形以及瘴氣的幫助,才能夠有效作戰。

他們連金屬武器都很少,很多還在用竹槍竹箭作戰。所謂的藤甲兵,其實就是缺乏金屬鎧甲被迫使用藤做衣甲。

這樣的部隊,一旦離開大渡河大涼山這些地盤,進入成都平原,恐怕被曹魏一千騎兵就能全殲。自保尚且不行,何談救援。

第四,孟獲其實是被蜀漢壓迫的部落力量

蜀漢定期對孟獲部落徵收物資,其實也是一種壓迫。

既然是壓迫,蜀漢和曹魏有什麼不同,換個主子而已,我幹什麼和曹魏對抗?


薩沙

看完我的回答大約需要3-4分鐘,希望您覺得值得,謝謝。

西南的少數民族太多,從未真正的統一

我曾經去昆明、麗江等西南地區旅遊過,發現那裡的少數民族特別多,分佈非常廣。後來我網絡上查詢了一下,西南地區常住5000人以上少數民族如下,共30個民族。

這還是當代社會目前的情況,經過戰亂消亡,互相融合,遷徙至東南亞的各種情況後的數量,兩千年前的三國時期,民族的數量應當比這個數字更多,更雜。

不同於北方、西北方,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數量多,民族多,長期的處於各自分裂生活的情況下,從未真正統一過。

《三國演義》為了故事敘述方便,於是“提拔”孟獲作為整個南方部落的首領,其實,他只不過是南方一支部族(黎族)的首領而已。

既然從未統一,各自為戰,自古尚且不暇,又談何救蜀漢呢?

南部少數民族的實力非常有限

中原周圍的少數民族發展的速度是完全不一樣的,不像北方的羌胡、烏桓等,南部少數民族實際上在三國時期尚處於原始社會、奴隸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其有限,戰鬥力自然也不值一提。

拿一個關鍵點說說,冷兵器時代打仗需要武器,也就是需要金屬,可是南部少數民族部落沒有金屬開採和冶煉技術,那用什麼來完成大規模戰鬥呢?

有人要問了,既然實力這麼弱為什麼還給諸葛亮造成了麻煩?第一,這個麻煩其實不大,沒有小說裡面“七擒七縱”這麼熱鬧,而是諸葛亮用蜀漢的絲綢,紡紗等生產工具就征服了他們,如果說造成了什麼戰鬥麻煩,我想也主要是由於地理、氣候更加熟悉的問題,而不是戰鬥力的問題了。

蜀漢政府應當沒有下“各地勤王”的詔令

蜀漢政府實際上在西南地區實行的是“民族自治”制度,也就是由各個部落自己推舉首領來完成內部治理和建設,官方有官員不定期輔導,提供先進的生產方式和初階教育資源,各個部落定期輸送貢品到中央。

這樣的制度若談管理,那是很鬆散的。諸葛亮在世的時候,由於人格魅力,各個部落還是有很強的情感關係在,可是蜀漢滅亡的時候,還有多少情感因素在,不得而知,我估計很少。

另外,諸葛瞻兵敗綿竹之後,劉禪是堅決投降的,當時曹魏方面其實並沒有給與太大壓力,既然如此,劉禪也不會往各個地方發出勤王的詔令,那麼南部少數民族部落自然也不會“強行”馳援,如果真是那樣,反而就是聚眾叛亂了。

再談談孟獲這個人

拜演義的影響,孟獲在小說裡很有存在感,可是在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非常少,陳壽著《三國志》的時候,並沒有給他作傳,我們只能在《漢晉春秋》和《襄陽記》裡看到少量的關於孟獲的文字。

實際上,歷史上有沒有孟獲這個人是有很大的爭議的。史學家張華爛先生就提出——

“陳壽(指陳著《三國志》)於南中叛黨雍闓高定之徒,大書特書,果有漢夷共服之孟獲,安得略而不載?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為‘獲’,天下安有如此湊巧之事?”

我們就算曆史上真有孟獲其人,那麼他能否活到蜀漢滅國時候又是個問題。說到這裡題目的問題已經很清楚啦。



魚包歷史課

由於缺乏史料記載,孟獲能不能活到蜀漢滅亡還是兩說。即便孟獲能活到那個時候,以他為首的南中部落也不會派兵救援蜀漢的。

一、孟獲等蠻族部落生活的區域被稱為南中地區,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雲貴、川南和緬甸的一部分。這裡氣候溼熱,地形複雜,民族眾多,管理起來非常困難。劉備入川后,設立庲降都督,對南中地區進行羈縻統治,控制力很弱。


二、劉備死後,孟獲等部落首領在東吳的煽動下掀起叛亂。225年,諸葛亮率軍南征,對他們各個擊破,並七擒七縱孟獲,平定了叛亂。事後,諸葛亮任用孟獲等歸順的部落首領繼續實行統治。蜀漢從南中獲取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還收編一部分人組成無當飛軍。

三、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治日漸黑暗,對南中地區的剝削日益加重,南中地區又屢次掀起叛亂。蜀漢不僅要發兵平叛,還不斷在南中一代增兵佈防。蜀漢滅亡時,庲降都督霍弋手下有萬餘士兵駐紮在這裡,可見形勢嚴峻。


四、蜀漢即將滅亡時,曾有人建議劉禪南逃。譙周當即反駁:一,如果要南逃,應早做準備;二,南中部落由於諸葛亮的討伐而被迫歸順,我們對他們的剝削又很重,在落魄時投奔人家,他們反叛是必然的;三,我們逃到南中,曹魏還會追擊,免不了一戰;四、我們一大幫子人跑到那裡,開銷巨大,南中難以支撐;五,我們在那裡沒有根基,逃到那裡,他們說不定會攻擊我們投降曹魏。所以南中是萬萬去不得的。


劉禪想了想,是那麼回事,於是放棄了南逃的打算,乖乖地帶著棺材出城投降了。蜀漢滅亡時,孟獲等部落不在背後捅刀子就算好了,至於救援就不要想了,毫無可能。


石頭有話說

事實上,孟獲這個人存在與否都是不確定的。因為《三國志》裡頭並沒有關於孟獲此人的記載,其他史料也沒有權威的記載。呂思勉先生在《三國史話》中專門有一章【諸葛亮南征考】來專門論述這個問題。

之所以要交代孟獲是否存在這個問題,是因為,在大眾的印象裡,孟獲既然已經被諸葛亮所感化(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那麼在蜀漢有難時,他必然要前來救援。

但是,孟獲此人如果存在都成疑,那麼,之前的預設“南方少數民族傾心歸附蜀漢”也就不成立。

回到題目。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孟獲這種“忠心耿耿”的蠻族可能不存在。在真實的歷史上,何止“可能”不存在,是一定不存在!

通過地圖可以看出,蜀漢的領土包括今天的陝西漢中,四川的一部分,貴州,雲南的一部分。其建立有效統治的地區主要在四川,漢中一帶,而再往西南的雲貴地區,在此之前,中原王朝根本沒有建立過有效的統治,用一句不太恰當的話來講,屬於“未開化”地區。在這些地區,南方少數民族天然認為這是他們的領土,而不屬於中原政權管轄。


因此,在劉備佔領蜀中,建立政權之後,對於這些地方的統治,是非常不牢固的。根據記載,劉備在猇亭大敗之後,南中全部反叛,由此蜀漢政權在此地的統治之薄弱,可見一斑。在此情況之下,蜀漢政權有難,能指望其不在背後捅刀子就萬幸了,如很能指望其出手相助?

而諸葛亮,僅僅是平定了叛亂,正如其出師表中所言“今南方已定”,並沒有說是否傾心歸附。這一點在譙周對劉禪的建議中也可以看出,譙周說“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勢逼之,窮乃幸從,是後供出官賦,取以給兵,以為愁怨,此惠國之人也”。意思是,南方在諸葛亮的武力下才屈服,且一直對於向蜀漢納貢,服兵役表示不滿,懷恨在心。所以,從這個層面而言,西南少數民族是沒有理由出兵救援蜀漢的。

所以,蜀漢自立國以來,就和南方少數民族存在矛盾,而在危急關頭,少數民族不出兵援救,也就可以理解。


而還有一個不太重要的原因,則是,西南的少數民族戰鬥力並不強。南方少數民族多是以部落為單位,民族眾多,其內部本身就不統一;再者,其民風彪悍,但並不是驍勇善戰,和北方少數民族並不相同。正因為如此,其才被蜀漢以武力壓服,不敢反抗。所以說,面對曹魏的十萬精兵,其如果還來幫助蜀漢,會有惹怒曹魏,招來曹魏興兵征討的危險,彼時其根本無法抵擋。

綜上,便是南方少數民族在蜀漢將亡時,不發兵救援的原因。

【歡迎諸位交流討論!】


庭州行者

首先孟獲這個人是三國演義裡面虛構的。所以真實歷史上他肯定不會得救

第二這跟蜀漢的政策有關。對南蠻採取的是壓制,他們並不真心的服從

,這個你可以從三國志裡面看得出來,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

一次南征之後,為什麼國家就富有了?因為搶了南中的很多財富,把很多的土著都抓走了,然後把他們的財富都沒收了,你覺得他們不恨嗎?你還指望他們來救嗎?

而且他們對蜀漢屢次造反,想擺脫統治,所以劉備剛死他們就造反,諸葛亮平定之後又造反,那個造反記錄在李恢傳裡面。

南夷復叛,殺害守將。 恢身往撲討,鋤盡惡類,徙其豪帥於成都,賦出叟、濮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充繼軍資,於時費用不乏。

又一次對他們進行搶劫,然後軍費的開支又有了。請你想想他們憑什麼要救你?

所以劉禪考慮逃往南中的時候,譙周說了這麼一番話。

臣愚以為不安。何者?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勢逼之,窮乃幸從。是後供出官賦,取以給兵,以為愁怨,此患國之人也。今以窮迫,欲往依恃,恐必復反叛,一也。北兵之來,非但取蜀而已,若奔南方,必因人勢衰,及時赴追,二也。若至南方,外當拒敵,內供服御,費用張廣,他無所取,耗損諸夷必甚,甚必速叛



其實譙周的話就已經告訴大家,為什麼他們不來住的原因?他分析到了第一個諸葛亮使用武力壓服他們的,不斷的從他們那裡抽調兵員,所以他們是心中充滿了怨恨,只不過打不過你們而已。

第二個。你跑過去之後會把整個蜀漢的機構帶過去,那麼負擔是非常沉重的,到時候他們承受不了壓榨就會提前造反。

第三個,你跑了之後,鄧艾他們會繼續的追過來。你還是抵擋不住。

所以不要指望南蠻來救你


知常容三國

第一在收到魏國準備伐蜀情報,姜維上書阿斗趕快動員和派人去加強陰平陽安的防守。阿斗問黃皓,黃皓問巫師。說魏國伐蜀消息是假的。阿斗就沒派人去,還把姜維的上書壓下來了。三國志講:蜀本謂敵不便致,未做城守調度。就是說蜀漢上不根本不知道,也沒有準備。

第二魏國真的伐蜀,阿斗才匆忙派人去陰平陽安。並調右大將軍閻宇從永安西還。當時南中都督霍弋(霍峻的兒子)上書阿斗要北上入成都勤王。阿斗以備敵既定不許。連霍弋北上都不許,南中蠻夷就更不用說了。當時允許他北上也許會不同。因為當阿斗投降後,霍弋堅持不降。霍弋說看魏國怎麼對待主上,如果好我就降。如果不好,我將死戰不降。公元264年阿斗去了洛陽並封為安樂公,霍弋才上表投降。

第三南中本來就不服蜀漢的統治,是靠諸葛亮恩威並施強壓下來的。特別是蜀漢四英死後,蜀漢政權對南中就更差了。特別是董允死後阿斗頻遊觀,增廣聲樂。蜀漢百姓負擔更重了。


小鴻哥

蜀漢政權滅亡時,“孟獲等蠻族部落”沒有派兵援助,這完全可以理解,不足為奇。因為:

(一)孟獲此人究竟有沒有?就算真有這個人,他的實力究竟是不是像三國演義說的那樣大得神乎其神?“七擒七縱”是不是信史?對此,史學界一直有強烈質疑的聲音(包括著名史學家繆鉞、方國瑜等),這些質疑並非盲目懷疑,也確有道理。

如果根本沒有孟獲其人,或者,孟獲的力量其實遠遠沒有小說等書中說的那樣強大,只是一個地方中等酋豪而已,那麼,“孟獲出兵挽救蜀漢國運”就根本不具備可能性。

(二)蜀漢滅亡時,已經是“諸葛亮制服孟獲”三十多年之後,此時,孟獲就算是真實人物,估計已經不在世,或者,即使在世,也已經垂垂老矣,不大可能有“孟獲救難”之事發生。

(三)孟獲如果有其人,應該是雲南或者貴州的酋豪,雲南的可能性更大。無論是何處人氏,他距離成都非常遙遠,以當時的信息條件、交通條件之差,他不具備“率領大軍數千裡馳援”的可能性。

(四)在古代,尤其是唐代以前,少數民族酋長對漢族政權的效忠往往是不怎麼穩定的,取決於一時的上層人物之間的私人結盟,結盟往往是暫時的,隨著雙方結盟者的去世而失效。“諸葛亮與孟獲之盟”如果真有,應該也屬於這種情況,一直結盟的可能性極小。(直到唐代建立起較系統的“羈縻”制度,邊遠少數民族與漢政權之間的關係才漸漸有章可循。)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孟獲救蜀漢”不大有可能性。

從這個話題裡,本人不禁聯想到歷史上“少數民族出兵勤王”。這種情況確有例子,例如,回紇(回鶻)出兵幫助唐朝打擊安史叛軍,唐末李克用率領沙陀族部落軍隊打擊黃巢軍隊。在這兩個例子裡,少數民族首領都與中央政權事先有非常密切的交往,事發之時,雙方都有明確的約定,回紇、沙陀都兵強馬壯,其騎兵戰鬥力、速度都令人望而生畏。而這些類似條件,在蜀漢末期的西南蠻夷部落那裡似乎並不具備。這樣一比較,更覺得“孟獲等人救蜀漢”之不可能。


曉帆輕舟

題主不要為難孟獲了。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阿斗投降以後,據守劍閣的姜維都投降了。你讓一個孟獲能幹什麼?

首先,孟獲只是西南蠻族的眾多部落首領之一,並不是《三國演義》所說的,孟獲是蠻族最大的首領。還有“七擒孟獲”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史書沒有記載。

當時,蜀漢西南地區的蠻族包括好幾個部落組成的,部落之間沒有約定俗成聯盟關係。再加上西南地區道路崎嶇,各個部落都是獨立存在。沒有什麼部落聯盟首領,孟獲說了不算。

再者,孟獲一個小蠻族頭領,身處尚未開發的地區。半野蠻狀態,鍊鐵估計都不會,就算他有這個心,他沒有能力啊。

而且,當時的蠻族,只是依附於蜀漢,並不歸蜀漢直接統領。所以,蠻族對蜀漢沒有什麼忠心可言。

最後,有忠心和實力也沒用啊。皇帝阿斗已經投降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孟獲當初根本不服從蜀漢政權。若不是被諸葛臥龍打的輸了。孟獲根本不會臣服蜀漢。到了蜀漢政權衰落時。孟獲自然會覺的自己出頭之日來了。再也不用給人低頭了。他當然不會臣服蜀漢政權。


時間終不停留

真實的歷史上是否存在孟獲其人是有疑義的,那麼我們摻雜著《三國演義》的劇情來說一說。

首先,從孟獲的動機上,孟獲的獨白一定是:諸葛亮為了徹底征服了我,打一次不行,還要打我七次,直到我跪著給他唱征服。難道因為諸葛亮打的我心服口服,我就要去幫他,我怎麼感覺這個時候我不帶兵搞點事情,他就應該感謝我呢!

其次,假如,從孟獲與諸葛亮的“友情”,畢竟作為一個萌妹子,孟獲(萌萌的妹子)被諸葛亮追了其次才追到手,按理說,蜀漢有難,萌妹子應該來救啊!這裡澄清一下,第一,當時諸葛亮已死,第二,初戀才是真愛好嘛!往往死纏爛打的並不是愛情!

最後,南中的蠻人並非蜀漢的內臣,而是外藩。假如劉禪下詔還考慮考慮,關鍵,劉禪本身自己就有兵有糧的情況下自己先投降了,孟獲他們會去當炮灰,再說,別說藩國了,就是各地太守,一勤王就是割據勢力開始的時候,董卓進京勤王毀了東漢,藩國勤王會鬧出多大的事,再反攻你七次,讓你跪下唱征服?即使,孟獲想來,也要看劉禪有沒有膽量下詔!所以,不是孟獲不去解圍——是根本沒有得到解圍的“信號”。

有沒有能力,那還真要另說了。因為三國中最弱小的蜀國客場作戰,七次吊打主場的孟獲等勢力,這出去客場作戰去打三國裡最強的魏國,不是送人頭是送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