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暴徒將兵馬俑砸碎,中國的迴應,讓世界口服心服

眾所周知,日本文化受唐朝影響極大,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264年的時間裡,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唐朝文化充實了整個日本國家,當時日本還有個“小中華”的稱號,這段史實是任誰也無法否定的。

可惜自從清末時期,日本開始侵略中華之時,中日的友好外交關係就徹底蕩然無存,尤其後來的抗日戰爭,更是整個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團結在一起共同抗敵。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以一個嶄新的面貌重新站在國際上,“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自從1972年,尼克松訪華,而日本隨後也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983年是日本大阪成立四百週年,大阪城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1615年,大阪城遭遇火災,僅這一道全部用巨石砌成的櫻花門屹立無恙,成為僅存的遺蹟,現存的大阪城為1931年由民間集資重建,如今被認定為日本國家特別歷史遺蹟。

日本暴徒將兵馬俑砸碎,中國的回應,讓世界口服心服


四百週年的紀念日,對於日本,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於是他們想要在這一天展示中國的文物,便請求我國,能否借兵馬俑到日本展出,以此促進兩國友好交流。為了表示友好,我國同意借出去,秦始皇陵一經發現,秦始皇李及兵馬俑坑就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令全世界人驚歎,令全中國人自豪。如今我國同意借出去,正是為了表達與日本友好交流的誠意,而且能夠被請求文物出國展覽,這正代表著我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升。

日本暴徒將兵馬俑砸碎,中國的回應,讓世界口服心服


兵馬俑在藝術史上具有很高的價值,每個陶俑都是工匠根據真人捏造燒製而成,所以陶俑裝束、神態都不一樣,並且可以從兵馬俑中看出古代軍隊的風範,老兵有一種堅毅威武的神情,而年輕士兵則是意氣昂揚而又帶有幾分稚氣。

如此栩栩如生的兵馬俑是雕塑藝術的寶庫,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可惜當年我國才出土了十幾件完整的軍吏陶俑,於是特地挑選了一個軍吏陶俑借給日本展出,否則應該讓他們體驗一下兩千年的地下大軍所帶來的磅礴氣勢和巨大魅力。

日本暴徒將兵馬俑砸碎,中國的回應,讓世界口服心服


在兵馬俑被帶到日本展出的第一天,就吸引了一百多萬人前來參觀,軍吏俑從身份上講低於將軍俑,高大威猛,雙肩寬闊,挺胸佇立,神態肅穆,每日都有成千上萬的日本人擠破頭也要前來參觀,在長達一週的紀念活動即將結束時,變故突發。

誰也不會想到竟然會有一男子突然衝出來,砸碎玻璃,用力將兵馬俑推倒,雖然現場工作人員很快控制住了這名暴徒。軍吏陶俑已經損壞破碎,男人卻說:“日本怎麼能讓中國的兵馬俑威武?日本應該有日本的兵馬俑。”這名男子被制服後,日本外交部出動了,他們代表日方不停地對我方人員鞠躬,不斷道歉,並且表示願意賠償,我國接受了日本的道歉,而且還沒有追究責任。日方十分感動。

日本暴徒將兵馬俑砸碎,中國的回應,讓世界口服心服


雖然秦始皇陵中有地下大軍,這損壞的僅僅是其中一個,但每一個兵馬俑都是歷史給中華民族的饋贈,說不心疼是假的,而我國對日本作出的回應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大國風範,正是因為我國的氣度,日本也向我國提供了數筆無利息貸款。但經此一事,我國對於文物的保護更加完善,文物一旦損失,那就不可挽回了,所以我國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