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项羽坑杀降兵很少人骂,为何秦始皇焚书坑儒却被骂了两千年?

传承-誓言


纵观我国古代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而战争,自然就是要死人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位叫白起的大将,被人称之为“杀神”。他之所以获得了这个称号,就是因为他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四十万赵军。

无独有偶,秦朝末年,胡亥昏庸,使得秦朝境内烽烟四起。起义不断。随后,项羽率领着起义军在巨鹿击败了秦军主力,章邯率领二十万大军投降。为了防止秦军造反,项羽选择了坑杀二十万秦军。

按理来说,无论是白起的行为,还是项羽的行为,都是要受到谴责的。可奇怪的是,这两位在历史上的名声还不错,反倒是秦始皇坑杀儒生被骂了很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白起和项羽是在战场上杀敌的,秦始皇不是

自古以来,战场都伴随着杀戮,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争。白起杀降兵,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考虑,也是为了消灭敌国考虑,这在战国时期是一件平常之事。

换句话讲,如果长平之战,胜利的人是赵国,赵国的将领也未必会放秦国的军队回去。当时的秦国乃是当时唯一的超级大国,赵国好不容易打败了秦国,也断然不会放过这次重创秦国的机会。

项羽这也是同理。起义军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秦朝的统治。况且在兵力上而言,起义军本来就不占据优势,眼下好不容易击败了秦军,哪有放过之理呢?

因此,白起和项羽的做法虽然残忍,但是站在他们各自的角度,也是可以理解的。而秦始皇坑儒就不同了。

史书上记载,秦始皇坑儒的起因皆是因为方士咒骂。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大耗钱财,让方士们去求取那长生不老之药。方士们知道这世上没有什么长生不老之药,因此在欺骗秦始皇一段时间后,就畏罪潜逃了。秦始皇得知后大怒,下令彻查此事,于是便有了这坑儒事件。

可以看出,在秦始皇坑儒一事上,其动机完全是出自秦始皇的私心。和白起,项羽相比,秦始皇的行为就显得不堪多了。

白起,项羽不是没人骂,只是向来成王败寇尔

白起和项羽的行为,虽然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做出的选择,但是他们终究还是坑杀了那么多的人。而他们之所以没有背上什么骂名,就是因为他们是胜利者。历史向来是胜利者书写的。

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四十万赵军,难道真的没有骂名吗?这是不可能的。他国暂且不论,赵国人对白起肯定是恨之入骨,就连白起自己临终前也说了,自己是罪过太大,早该死了。项羽也是同样的道理,项羽坑杀秦军,火烧咸阳城,秦人对他肯定是恨之入骨的。

之所以他们两个人的骂名不多,皆是因为他们是胜利者,没有会在乎失败者的感受。而秦始皇的秦朝被推翻以后,刘邦建立了汉朝。作为秦朝末年中的获胜者,汉朝皇帝肯定会不遗余力地抹黑秦始皇,这才使得秦始皇的名声如此之臭。

结束语

成王败寇,自古如是。


品茗论史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赵军。巨鹿之战后,章邯和项羽对峙长达7个月,章邯投降,项羽坑杀20万秦军。这些都被载入史册,要没人骂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和世人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谴责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01 影响力

  • 1)白起、项羽:关注他们的大多数是军事爱好者,评论的是他们的军事能力

白起和项羽两人都因为卓越的军事作战能力而备受世人关注,也有很多关于他们的文章。但是,细看那些文章,大多是聚焦于他们的军事指挥能力,或他们参加过的某次战役。

例如,影响白起最大的两场战役,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长平之战成就了他战国杀神的称号,而邯郸之战让他含冤而死;项羽也有两大战役,巨鹿之战让他问鼎西楚霸王,垓下之战让他魂断乌江。

世人为他们杰出的指挥能力拍案叫好,为他们的不幸遭遇惋惜,还有多少人想着那些降兵呢?

  • 2)秦始皇:因为被誉为千古一帝,所以世人更多的关注他的过

再说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而且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他不但统一了天下,还有文字、车辙和度量衡,更是开创性地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用中央集权制度来管理天下等等。

因为秦始皇对后世的影响力实在是前无古人,所以总有一些好事者为了出名,对他评头论足,鸡蛋里挑骨头者也不少。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学过物理的,都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越大,那么反作用力也越大。如果说白起、项羽有影响力,那基本是在军事领域,一般老百姓,特别是爱写文章的文人墨客还不定太了解他们。而秦始皇估计除了3岁小孩,不知道他的很少吧?

从他们的影响力而言,如果秦始皇做错事,那遭到的谴责肯定是与日月同寿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皇帝怕史官的那枝笔的原因。

02 原因

虽然同是坑杀,但是性质还是完全不同。

白起、项羽虽然坑杀的降兵人数为秦始皇坑杀的儒生的数百倍,但是前者是为了战争胜利的需要,后者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并堵住别人的嘴。

  • 1)白起、项羽为了保证胜利果实,不得已而为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起和项羽虽然手段过于血腥,但至少对那两国而言,并无多大过错,因为他们并没有更多的选择。例如,赵国俘虏几乎与秦国的举国之兵力相当,而且赵国还未灭亡,秦国如何有效地管理他们,成为秦国的难题。当时,白起主张一举拿下邯郸,攻灭赵国,假如那40万降兵突然发难,那秦国将腹背受敌。所以,究其原因,还是无奈为之。项羽为了灭秦,又缺乏谋略,比较心狠手辣,与其夜长梦多,不如坑杀。但是,无论如何,两人都是为了确保胜利,才犯下如此大错。

  • 2)秦始皇为了掩盖求仙的错误而不惜坑杀儒生来堵住悠悠众口

反观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动机就很难站得住脚了。当他发现方士卢生欺骗了他,并且在世人面前诋毁他,秦始皇怒不可遏,想将卢生千刀万剐,但是卢生早已远走高飞。秦始皇意识到长生不老是场骗局,而且自己的盛世美名也可能因此毁于一旦。正好之前有些儒生也劝谏过始皇帝,于是便迁怒于那些儒生。为啥?他怕这些儒生将这件丑事记录在册,然后加以评论。所以,干脆坑杀儒生,焚烧书本。

始皇帝一时糊涂啊,他杀得了400多个儒生,杀得干净天下的儒生吗?只要还有儒生活着,就会有人将此事编入书籍,来揭发秦始皇所刚的这件蠢事。事实证明,2000多年过去,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仍然遭到世人唾弃。

综上所述,白起、项羽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果实,不得已而为之,虽然残暴,但是伤痛随着时间流逝总会过去。但是,在和平年代,秦始皇为了掩盖自己求仙失败这件蠢事,又干了一件更蠢的事焚书坑儒,遭到世人唾骂不也是应该的吗?

03 世人对历史的了解

从历史这个角度去考虑,有很多人对先秦这段历史还是比较陌生的。除了那些军事爱好者,估计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白起,甚至是项羽。至于他们坑杀降兵,就更鲜为人知了。

如上文所提,即便对先秦史一无所知,秦始皇还是世人皆知,特别是焚书坑儒,更是家喻户晓。可能在世人眼中,这就是大秦15年而亡的原因吧!

结语

无论是从影响力,还是从世人对先秦史的了解程度,秦始皇所受到的关注度是白起和项羽无法比拟,特别是千古一帝的称谓,使得他的每一个过错都会被放大上万倍。

另外,就双方的动机来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白起和项羽为了保住胜利果实而不得已为之,随着时间的流逝,怨恨会慢慢消失。然而,在和平年代,秦始皇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而妄想通过坑杀儒生来堵住悠悠众口,实在是难以服众,遭到世人唾弃,也属正常。




读春秋思无忌


司马迁捧项籍,相当多数的后人的风评都被他牵着鼻子走。

秦政不喜欢儒生,掌握话语权的儒生自然不会对他有什么好评,刘邦同理。

至于白起,他不过是打工仔而已,没有秦王的默认,这么大的决定他能下吗?


长岛男爵


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了赵国降卒四十万人;巨鹿之战,章邯投降后,秦军二十万降卒被项羽坑杀。白起和项羽坑杀降卒的行为,虽然有违人道,但也是古代战争衍生出的“常规操作”。被人骂也是肯定的,这些行为之所以很少人骂甚至说是被后人上升到“理解”的范畴,还是源于人们对战争的理解,毕竟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手段!

秦始皇焚书坑儒,可不是简单地烧了几本书或者是坑杀了几百个人,这是对华夏文明的摧残,是在对灿烂的民族文化一次糟蹋。

白起项羽坑杀降卒和秦始皇焚书坑儒从本质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也可以作个比较,毕竟前者如今已经是少有人骂,而后者已经被骂了两千多年,甚至还会更久。请君看下文分析

一,目的不同

白起项羽坑杀降卒,虽然战法野蛮,实属战争时期的“常规操作”。首先是粮草的问题。古代行军打仗,准备的粮草顶多只够自己的部队消化,战争期间肯定是消耗了不少,对于降卒,如果不杀,如何供养起这一支庞大的部队?换句话说,如果不解决掉降卒,几乎等于战胜者将分出部分的胜利果实给失败一方;其次就是降卒本身的态度很难让人捉摸不透。在古代军事角逐上,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终究是取得胜利最好的方式,对于降卒,虽说杀了可惜,但是若放了无疑是放虎归山,谁能保证哪一天这支力量不会重新组织起来给自己杀个回马枪?

有句话叫“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虽然有些牵强,但对于白起和项羽而言何尝不是这个道理?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白起和项羽坑杀降卒只不过是战争的需要,分开来说,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是为了加快历史统一的进程,而项羽坑杀秦军二十万降卒是为了彻底推翻暴秦!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完全是出于维护自己的统治。秦朝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制王朝,整个国家的权力尽归中央,而中央又完全是秦始皇一人说了算。在秦始皇的眼里,容不下任何对自己藐视的政治思想和见解。所以他才会废分封行郡县,甚至觉得先秦以来的谥号制度实为“子议父、臣议君”便给废除了。所以他为了统治人们的思想,仅凭些许术士之言就无脑地焚书坑儒,统一时期的确不该。

二、影响不同

白起和项羽坑杀降卒,彻底消灭了对方地有生力量,从统一战争角度上来看具有一定的意义。前者极大削弱了赵国的中坚力量,不仅使得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而且还震慑了东方各个诸侯国,间接奠定了统一的基本格局,反之,历史进程则不可估计;后者则是彻底消灭了秦朝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秦朝已名存实亡。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即开创了封建时期的“愚民统治”,更是对民族灿烂文化的极大摧残,切断了文化传承的媒介!虽然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维护自己的集权统治,但是其手段的残暴却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就使得后来的汉朝文人将此事作为秦始皇残暴的证据,千古一帝终究还是落了个遗臭万年的骂名!

总而言之,历史是公平的,所以白起项羽坑杀降卒很少人骂,而秦始皇焚书坑儒却被骂了两千年之久!


三顾历史


1。1 粮草不够 2 各为其主 又怕回马枪 造反 。2. 1 书记载着 历史 文化传承 。两者不是一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