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吉林勇士數宗“最”,探尋發生在湖北的那些故事

細數吉林勇士數宗“最”,探尋發生在湖北的那些故事

吉林省支援湖北醫療隊第三批返回的400餘名精銳醫護力量,在此次任務中出色發揮醫療水平,創造了多個第一、數個之最。醫療隊員不計報酬,不畏生死,勇擔重任,義無反顧,從白山松水奔赴荊楚大地,告別一個個小家,只為國家和人民的需要,譜寫了一曲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時代讚歌。

最多收治和治癒患者的外省醫療隊——我省支援湖北首批重症救治醫療隊

细数吉林勇士数宗“最”,探寻发生在湖北的那些故事

疫線集結

我省支援湖北首批重症救治醫療隊是最早的一支救治隊伍,由省內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呼吸科、感染科、感控科、重症醫學科等相關專業的135名醫護人員和兩名機關幹部組成。醫療隊於1月26日夜抵達武漢,工作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截至3月25日,他們連續工作60天,療區累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109例,治癒出院97例,轉科10例,死亡2例。確診病例中,重型病例77例,危重型病例14例,普通型18病例,重型以上病例佔比83.5%。醫療隊創造了多個第一,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第一批進駐病區的外省醫療隊,也是該院區收治患者數量和治癒出院患者數量最多的外省醫療隊。

最具吉林特色的醫療隊——我省支援湖北第二批重症救治醫療隊

细数吉林勇士数宗“最”,探寻发生在湖北的那些故事

緊急搶救

吉林省支援湖北第二批重症救治醫療隊由24家醫院的130名醫護人員、1名行政人員領隊組成,隊員平均年齡34歲,“80後”105人。醫療隊負責整建制接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C12西區。3月25日,該療區實現患者清零。在醫療管理方面,採取科學醫治、個體化精準治療,積極推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他們累計收治68名患者,治癒出院59人,共為48名患者開具中藥配方顆粒715劑,使患者症狀明顯緩解,得到患者普遍好評,有效凸顯了吉林醫療隊特色。

最早拍下方艙醫院移動影像的救援隊——吉大一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

细数吉林勇士数宗“最”,探寻发生在湖北的那些故事

全副武裝

2月4日,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從長春出發。救援隊由醫院重症監護室、呼吸科、急診科、檢驗科、胃腸內科、放射線科、第一手術室、神經創傷及整形修復、神經外科ICU、肝膽胰外科、心血管疾病診治中心、後勤管理部等科室部門的32名醫生、護士、醫技和後勤人員組成。

2月17日,救援隊被緊急調往漢陽體校方艙醫院,參與醫院前期籌建、改建以及制訂相關制度等一系列工作。隨後,與我省支援武漢方艙醫院醫療隊攜手,共同為患者提供治療。53天來,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參與了江漢方艙醫院、漢陽體校方艙醫院以及大集方艙醫院的籌建,編寫了方艙醫院工作手冊。

“醫療隊在江漢方艙醫院進行了方艙醫院歷史上第一例移動DR檢查,為臨床診治提供了依據,開創了先河。在一個方艙工作步入正軌後就被派遣到另外一個方艙主導方艙籌建,我們是拓荒者。”平安凱旋的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放射線科王景宇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最早支援武漢的院感專家——牛延軍

细数吉林勇士数宗“最”,探寻发生在湖北的那些故事

研討方案

1月24日,除夕夜。牛延軍接到了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通知,入選為國家疫情防控專家組,奔赴武漢抗擊疫情。她沒有片刻遲疑,以最快速度踏上征程,25日準時到達目的地,直奔對口支援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57歲的牛延軍是延邊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管理專家,也是疫情發生後最早趕赴武漢馳援的全國10名感染控制專家之一。作為感染防控方面的專家,改造院區佈局,讓院內感染降到最低點是她重要的使命。她與醫院後勤、基建、院感、總務等人員連夜勘察,詳細瞭解醫院佈局,在與相關工作人員連續工作近兩個通宵後,制訂出具有可行性的改造方案,大量收治確診轉院病人。牛延軍和同事們,為遏制感染、阻擊疫情築起一道道屏障。

最奔波的馳援——吉林省疾控中心兩位專家遠赴巴東

细数吉林勇士数宗“最”,探寻发生在湖北的那些故事

2月1日,吉林省疾控中心馳援湖北應急檢測隊員楊堯、齊鵬,經過一路奔波,經由重慶抵達恩施州巴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兩位專家第一時間與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人員進行了對接,全面瞭解實驗室檢測工作情況。

從2月2日起,兩名專家指導巴東縣疾控中心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巴東不再送樣到恩施檢測。兩位專家的援助,切實增強了巴東縣疾控力量,對巴東縣更早發現感染患者、有效控制傳染源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他們圓滿完成支援湖北的任務平安回家。

最有力量的承諾——我一定要將他們安全帶回家

细数吉林勇士数宗“最”,探寻发生在湖北的那些故事

吉大二院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27人中,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楊俊玲,是領隊更是隊員們的知心姐姐。“真的讓我意想不到,當初到達酒店已經是凌晨1點多,有16人向我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讓我非常感動。”楊俊玲說,“我馬上請示院黨委,與黨員一起開會,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孩子們的舉動,對我觸動很大,我感到責任更加重大,我一定要將他們安全帶回家!”

如今,兌現了當初承諾的楊俊玲,與朝夕相處的孩子們一起平安回家,對她來說是最大的欣慰。

最無畏戰場宣言——我不怕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火

细数吉林勇士数宗“最”,探寻发生在湖北的那些故事

“我敬畏生命,卻不怕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火!”1月27日,來到武漢的第一天早上,吉大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衣紅亮的一句話,在支援湖北醫療隊員中引起了強烈共鳴。“我們背後有強大的祖國和永遠支持與祝福我們的人民,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平安回家!”

3月28日,在說出這段話後的兩個月,英雄們平安回家了。

最有力的擔當——我要給大家做個榜樣

细数吉林勇士数宗“最”,探寻发生在湖北的那些故事

今年53歲的中日聯誼醫院王巖主任,是該院馳援武漢醫療隊161名隊員中年紀最長的一位。面對危險工作,他總是主動衝上前,一個人完成14個患者的咽拭子標本採集。脫下防護服的一剎那,他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記者問他:“害怕嗎?”他坦誠地說:“工作確實有危險,誰做都會有顧慮。但是,我年紀最大,應該衝到前面,給大家做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吉林省一汽總醫院感染科主任付廣雙擔任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在吉林醫療隊進駐中法新城院區早期,每天都要連續工作超過7個小時。“我們收治了大量重症患者,有時一晚上就要接診10多個重患,全部安排好治療,天都亮了。一夜一夜的戰鬥,每個隊員都很辛苦。”付廣雙治療過一位70多歲的患者。起初患者不配合,3次拔掉吸氧管、損壞氧氣面罩,他們冒著被傳染的風險,一邊安撫患者,一邊與其家屬聯繫。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終於遵醫囑治療,病情逐漸穩定。

今年59歲的安東善是吉林省人民醫院救援隊裡年齡最大的,作為領隊,他每天承受高強度工作,脫下隔離服、護目鏡、手套、口罩、帽子,汗水成溜兒往下流,身體、精神都很疲憊。“我就是幹這行的,必須衝上去!”安東善說。

吉大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王珂,兩次請纓赴前線。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C12樓西危重症療區,作為吉林省首批危重症救治組組長,王珂把自己排到第一班。她帶領團隊積極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實行首診負責制和分組負責制,每組組長負責每日的大查房,及時指導一線醫生調整治療方案,盡全力提高床位週轉率。

從醫25年的吳秋成在武漢抗疫前線的每一天都幹勁十足。他是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內科重症監護病房副主任,“按照國家要求,積極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全面開展中藥治療,這是吉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危重症救治醫療隊有別於其他醫療隊的特殊之處。”吳秋成說。

針對患者咳嗽、乏力、厭食、低熱、失眠、焦慮、抑鬱等不同症候特點以及舌脈表現,他進行辨證論治和中藥干預治療,患者症狀明顯緩解,接受度和滿意率很高。

在診療中,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席中原根據中醫理論,查看患者的神色、脈象、舌苔,詢問每個患者的起居、情志、飲食情況,詳細瞭解病人服藥後的感覺,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體質和情況,給出不同的醫囑和方劑,更合理、科學地保證患者得到妥善救治。

最暖心的話語——我們是患者的家人

细数吉林勇士数宗“最”,探寻发生在湖北的那些故事

精心照護

在接到組建支援湖北醫療隊時,我省護理人員絲毫沒有猶豫,主動請纓,立即參戰。在一線抗疫工作中,患者因對疾病沒有足夠了解,身邊又沒有親朋好友陪伴,他們內心充滿恐懼,有些患者還牴觸治療。護理人員不僅要承擔日常的護理工作,還要安撫患者的情緒,使其配合治療。在患者眼中,醫護人員就是他們最親的親人。

作為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的護理領隊,王豔軍還是後勤保障組組長,負責收發、整理、購買物資。多次冒雪搬運物資,有時要忙到深夜。

作為我省首批危重症護理組組長,吉大二院骨科診療中心監護室護士長陳雪,率隊承擔了130人崗前三級防護培訓任務和療區危重症患者搶救、護理管理及感控任務。由於一天僅吃一頓飯,加上高強度的工作,在馳援武漢的18天裡,原本就比較瘦的她又瘦了10斤。

在吉大一院護士趙雪文負責的療區,有一位老大爺,上了無創呼吸機,活動不便,不能下地。於是,老大爺每隔10分鐘就按一下呼叫器,每次趙雪文都急忙趕過去,那個班他大約去了20多次。但每次大爺都沒什麼事,無非就是渴了,覺得有點涼了。後來趙雪文琢磨,大爺可能是覺得身邊沒有人,心裡不踏實。之後,趙雪文每次再進去時都會按大爺的要求做好,再跟他說幾句安慰的話。大爺行動不方便,平時大小便時趙雪文就主動幫他。有一天趙雪文當班,大爺握著他的手說:“謝謝你……”雖然隔著好幾層手套,但趙雪文能感覺到他手的溫度。

吉大中日聯誼醫院呼吸科護士長劉啟迪說:“我們都是患者的家人。”來武漢的日日夜夜,聽到最多的是患者說“謝謝”“辛苦了”。感動的同時,劉啟迪告訴自己,一定要更加努力,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她說:“8床大爺告訴我,他想要個勺子。前段時間陪大爺和家人視頻時,知道大爺的家人都在隔離。回到酒店,我就向工作人員要來了一小包裝一次性勺子,給大爺帶了過去。這對我來講是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但在患者眼裡,我卻成為能幫忙的家人——這場疫情讓我們看到了最純樸、最有溫度的護患關係。”

從病房出來,衣服都溼透了,臉也被護目鏡勒得生疼。吉林省前衛醫院護士魏依含顧不上這些,立即投入到療區的其他工作中,因為她知道時間就是生命,要與病毒搶奪生命,就得跑在時間的前面。與時間賽跑,在這裡是醫護的本能。將堅韌和勇氣彙集成一團燃燒的火,照亮整個武漢、整個中國的夜空。

最兩難的選擇——雖有遺憾,但不後悔

细数吉林勇士数宗“最”,探寻发生在湖北的那些故事

1月29日午夜1點多,從連續幾天忙碌狀態中剛緩過神的吉大一院醫療隊領隊王廣,坐在床頭默默地翻看著手機裡和岳父的合影,再次溼潤了眼眶。直到此時,與王廣一起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還不知道王廣家中發生了什麼事。

就在王廣隨醫療隊抵達武漢5小時後,幾天來瀕臨生死邊緣的岳父離開了人世。得到消息的那一刻,王廣對岳父的歉意,像潮水一樣湧上心頭。

英雄淚目,讓人心痛。重上戰場,冷靜迴歸。當初在參加醫療隊前線抗疫和照顧生命垂危岳父的兩難選擇中,他選擇了前者。問他後悔嗎?答案是堅決的:雖有遺憾,但不後悔。因為他相信,岳父能夠理解他的選擇。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護士管聰的婚禮本該在3月1日舉行,但她卻踏上了去支援武漢的征程。未婚夫說:“等你回來,我給你一個最完美的婚禮!”“剪掉長髮推遲婚禮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是一名戰士,要與戰友並肩戰鬥,疫情不退我不退!只要武漢好起來!”管聰說。她期待著疫情早日結束,美美地穿上婚紗嫁給最愛的那個他。初到武漢時一切都是陌生的,但後來她已經可以從容地面對每一天的任務。每次脫下防護服,滿身汗水溼透了衣服,臉上都是勒痕,被勒了幾個小時耳朵痛到不敢碰。但是沒有人覺得辛苦,他們的全部精力都在患者身上,為他們的好轉而激動。

“流淚不是害怕,而是暖流湧心頭。”吉大一院神經內科重症監護室護士鄧秋霞一席話,道出了支援湖北醫療隊員們的心聲。

在轉運患者時,吉林省一汽總醫院副主任醫師趙爾為被抽搐的患者咬破了手指。他深知後果嚴重,但更加知道一名醫者的責任和擔當。“我們到武漢後與很多同濟醫院的醫護人員並肩作戰,雖然身處療區,且已連續工作了很久,但在他們臉上看到的除了疲憊,更多的是自信和勇氣。這種自信和無畏不經意間已傳遞給我們,讓我們更有信心和勇氣去應對隨時可能到來的危險。”趙爾為說。

無數的溫暖和感人的故事,匯聚成同舟共濟的豪邁與溫情。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每一位參與者都是平凡人,但也都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