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貧困山鄉:一個山坡變身後的獨白

貴州貧困山鄉:一個山坡變身後的獨白

茶廠製茶。新華社記者汪軍攝

新華社貴陽3月29日電(記者汪軍)我叫煤炭坡,生長在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板溪鎮勤豐村,是雲貴高原上萬千山坡中的普通一員。三月的季節,我身披綠裝。

人們叫我煤炭坡,是因為過去我的身體裡藏著煤炭。20世紀七八十年代,我身上的樹林被砍完,身體裡的煤炭就成為勤豐人做飯和取暖的材料。不過,我身體裡煤炭儲量有限,加上勤豐通了電,他們用上清潔能源,開始在我身上種樹。

松樹、茶樹在我身上發芽生枝,我在勤豐村的“身價”也越來越高。我不僅給勤豐人以滿眼翠綠的享受,還在經濟、生態方面創造價值,或有形,或無形。

特別是這幾年長在我身上的茶樹,逐步讓勤豐人越來越勤快、越來越豐裕。我的身體條件適合茶樹生長,平均海拔1000米,不排廢水和廢氣。勤豐人對我也很友好,從不在我身上噴灑農藥,基於“養身”考慮,他們只在我身上用有機肥。

五六年前,勤豐人還過著苦日子,習慣種植玉米和土豆,規模不大、效益不好,他們中大約36%是貧困人口。當他們發現了我的價值,貧窮日子一天天開始改變。

到了2019年,勤豐人種植的茶樹已經超過了900畝,其中一大部分就種在我的身上。春暖花開的時候,婦女、老人開始採茶,一天掙下七八十元,也算是減輕外出打工的丈夫、兒女養家餬口的負擔。

贵州贫困山乡:一个山坡变身后的独白

茶山採茶忙。新華社記者汪軍攝

採摘春茶的兩個月時間裡,勤豐人早出晚歸,每一天我都能見證他們的收穫。72歲的田景鳳身體健朗,每天揹著小揹簍採茶,最多的時候可以採三斤,一斤有35元手工費。茶青交到加工廠就可以換來鈔票,老人的一舉一動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在我身上種植茶樹以後,在家的勤豐人一年四季總有做不完的事情。鋤頭剷掉野草,剪刀裁剪枯枝,適時補充肥料,這都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家門口打工掙錢,照管兒孫上下學,能出門走動的,絕不會窩在家裡。

勤豐村55歲的土家族婦女田儒英,見證了我價值變化的過程。她感慨,煤炭坡一年變一個樣,看著村裡的婦女都來採茶,自己自然是坐不住,早上早點出門,一天掙七八十元不成問題,家中的菜園子也順帶打理了。

勤豐人一邊採茶,一邊講過去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以前,閒在家中無事,隔三岔五鄰里之間就生出口角是非;如今,上山採茶做有氧運動,還能掙錢補貼家用,自然少了家長裡短。他們的生活發生這些變化,我感到自豪。

我的價值還沒有最大化,等待勤豐人用更多汗水澆灌。勤豐人五六年前一人一年掙不下3000元,現在超過了8000元。他們的“當家人”——村支書任強軍認準農民致富的一條硬道理:到什麼山唱什麼歌,找準產業才有收穫。

1300多名勤豐人漸漸過上好日子,這不只是我煤炭坡的功勞,緊鄰我的“坡兄弟”也在發揮各自特長。關於未來,期待我們一起,為勤豐人奔小康貢獻更多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