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否允许小产权房的买卖呢?

之前小编一直有接到有关于小产权房的问题,今天呢,小编就讲一讲小产权房的买卖吧。

首先呢,我们分清楚什么是小产权房,一般情况下是分三类的(如图)

法律是否允许小产权房的买卖呢?


总之,小产权房就是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建设在农村土地上,要么是村民自己的宅基地,要么是村的集体土地(其实村民自己的宅基地也属于村的集体土地)。

那么,小编就告诉大家,此类房屋只能转让使用权,不可买卖。

法律是否允许小产权房的买卖呢?


而且这种房屋使用权的转让还要同时转让需满足以下四点:

一、需经本村村民委员会同意和乡级政府批准;

二、转让人与受让人同为本村村民;

三、受让人无宅基地,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

四、宅基地使用权不能单独转让,须与住房一并转让。另外,转让人户口应该已迁出本村或属于“一户多宅或多房”。如系一户一宅,须明确表示不再申请宅基地,且有证据表明其已有住房保障,如与其他近亲属合户居住。

法律是否允许小产权房的买卖呢?


即使小编已经说到这里了,可能还会有朋友想要买小产权房,毕竟小产权房的便宜、面积大,甚至是位于农村空气好,适合养老等等有点让很多人难以拒绝。那么小编就要放大招了,告诉大家购买的风险,让大家重新权衡一下

风险一:没办法办理房产证

一、双方签署的购房合同不属于法律认可的正式购房合同,没办法在房管局备案;

二、开发商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没有国家颁发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人不能取得房产证;

三、即便有证,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房产证,部分是镇政府或村委会出具的证,部分是绿本的房地产权共有(用)证,享有的权利完全不一样。

我估计这条风险的惊吓程度不大,很多买小产权房的人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风险二:难以规避“一房多卖”风险

因为小产权房无法进行不动产登记,所以买方很难确认卖方有没有偷偷将房屋再次出售。

风险三:脱离监管质量难以保证

大多小产权房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建设标准不达标的事情屡屡发生。

可能小编硬要说质量有问题也是会有失公允,毕竟很多同志也是专业人士,房屋质量好不好一眼就看出来了,也是惊吓程度不大。

法律是否允许小产权房的买卖呢?


风险四:购房时无法进行银行贷款

不动产抵押以登记为生效要件,小产权房没办法抵押登记,银行自然也就没办法设立抵押权。

这条风险系数也不大,毕竟买小产权房的人相当一部分是不差钱的。

风险五:套现困难,难以转让

小产权房不能办理变更登记,这意味着房屋的物权人还是卖方。

风险六:小产权房难分割

因为购房人对于小产权房没有所有权,所以不管是离婚,还是继承,法院很可能不对小产权房进行处理。

风险七:有可能被无偿征用或者征收

小产权房未经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而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涉嫌违法用地;小产权房无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涉嫌违法建设。

这条风险系数可是不低的,毕竟对于小编所在的小县城,几乎每个乡镇都在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征地,很可能过不了两三年就面临征收,而且是毫无征兆。

风险八:随时面临业主“违约风险”

在面临拆迁或者地段价格暴涨的时候,卖方很有可能以签订的合同无效为由进行毁约。

这条可就更吓人了,基本上很多人就是栽在这个大坑里。

是不是以上八种风险让很多人感到恐惧,一些已经买了小产权房的人瞬间感觉被坑了呢,尤其是在第八条风险。

那么,有关小产权房合同是不是在所有情况下就无效呢?

答案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

一、本集体组织成员之间买卖小产权房;

二、将房屋出售给本乡镇以外的人员,取得有关组织和部门的批准。

那啥情况下签的合同是无效呢?

一、本集体与他集体组织成员之间买卖小产权房;

二、集体组织成员与城镇居民之间买卖小产权房;

三、小产权房未办理抵押登记。

除了有效的,其他都是无效的。

那买房的时候,如何区分正规的商品房和小产权房?

买房时主要看销售方有无“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销售许可证。

有“五证”的就是正规商品房,没有“五证”或缺少“五证”之一的就是小产权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