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跳樓了:父母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這幾天,有一則新聞引發人們熱議。

媽媽跳樓了:父母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河南一位媽媽,因兒子上網課不寫作業,哭著喊著要去跳樓。

那時正值夜裡,冷冽的風在吹,這個媽媽一動不動地杵在陽臺邊上,心如死灰。

消防員、鄰居和民警紛紛前來勸解,一個勁地講道理,希望打消媽媽跳樓的念頭。

過了幾分鐘後,媽媽“清醒”了些,主動從陽臺上下來。

只不過怒意難平 ,她哭訴“沒見過這樣的孩子”。

被兒子逼到以死對抗,開口閉口數落兒子的不是,不禁讓人好奇,這個兒子究竟犯了多不可饒恕的錯。

原來,導致她情緒失控的理由是:兒子沒有寫作業

經過這一番慘烈的“鬧自殺”,她得到別人的聲援,兒子也被要求跪下跟媽媽道歉認錯。

事情似乎就塵埃落定了。

可這個家庭日後就真的相安無事、母子共處其樂融融?不會再上演這樣的鬧劇嗎?

真不一定。

這個媽媽不會因為孩子的一句“對不起”,就不再衝動行事。

因為問題的癥結,根本不是孩子有沒有寫作業,而是這位成年的媽媽,把幼稚的、失控的情緒凌駕在孩子身上。

真要道歉的,不是孩子,而是這位媽媽。

她任由內心的怒火崩堤,埋怨兒子的所作所為,把生命綁架在兒子身上。

這位“犯了錯”的孩子,他為此要擔負所有責任,只因他“不聽話”。

真令人感到心寒!

心理學家薩提亞曾說過:“孩子沒有錯,如果錯了,一定是父母錯了。”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有多少父母用情緒失控的方式在錯愛孩子?

01

有人說,這一屆的父母太可怕了,教育孩子時,一言不合就發火、情緒失控,傷害孩子不說,有時也折磨自己。

前幾天,上海的劉女士在家輔導兒子作業。

誰知輔導成了爭吵,她氣到不行,直接跑到河邊跳了進去。

消防員緊急趕到現場營救時,她嘴裡一直唸叨著:“不要救我,我真的太累了,他就希望我去死啊……”

媽媽跳樓了:父母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一個成年人,尚且沒被生活的重擔壓垮,反而是被自己血脈相連的兒子所傷,還絕望到想要一死了之,這多令人噓唏!

這些專門來“收治父母”的孩子,成了他們眼中的螭魅魍魎,既可怕又可恨。

憋了許久的負能量,積攢到爆點,一旦觸及到內心最敏感的開關,情緒便像火山爆發一樣,惡意噴湧而出,場面失控到一發不可收拾。

有人忍不住要辯解,莫不是壓力大,孩子管教難,自己何嘗會河東獅吼,總是一副歇斯底里的樣子。

是的,負面情緒人人都有,這也合理,只是管不住它,將它當成破罐子破摔、玉石俱焚的教育手段,就真愚蠢至極。

主持人楊瀾分享過自己和丈夫一次激烈爭吵後的心情。

那時,夫妻倆吵得不可開交,情緒失控場面混亂,結果把目睹一切的孩子給嚇壞了。

楊瀾一看到孩子惶恐的眼神,立馬意識到這場激烈的爭吵給孩子帶來了極可怕的影響。

她第一時間向孩子道歉,並解釋發火的緣由,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不再如此衝動魯莽。

事後,楊瀾百般感慨:“不要讓孩子看到你控制不了情緒的愚蠢模樣。”

處在盛怒之中的父母,一旦失去理智,做什麼說什麼全然不可理喻。

他在孩子面前,儼然不是昔日那位溫柔體貼、噓寒問暖的父母,而是面目猙獰的怪獸,嘶吼著咆哮著。

情緒越不能自控,教育越無法發揮實質作用。

我們以為厲聲謾罵能吼住孩子,讓他乖乖聽話順從,不過是在濫用身為父母的權力,綁架孩子的一言一行。

過分的責備怪罪,完全是為了發洩。

媽媽跳樓了:父母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02

朋友分享過一個自己的故事。

生二胎後的她,情緒不大穩定,4歲的兒子成天搗蛋,總是給她製造各種爛攤子:

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搶玩具;

回到家老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

洗澡拖拖拉拉,把浴室弄得到處都是水……

一碰到這種場景,她的好脾氣瞬間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咆哮:

“就你不聽話,老是被投訴。”

“給你一分鐘的時間,趕緊給我把東西收拾好!”

“洗不洗?不洗今晚你就去睡客廳,別給我進房間!”

每次教育,心裡都堵著一團火,掩都掩不住。

有一次她吼完兒子,被自己氣哭了: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兒子總是不聽話,老要煩她!

幸好老公及時到家,給她舒緩了情緒。

晚上睡覺時,老公突然跟她說:“你知道嗎,今天謙謙跟我說,他很確信你不愛他了。”

朋友詫異不已,這怎麼可能?

老公慢慢解釋道:“你每次吼他,在他面前發很大火,別說他覺得你討厭他,連我這個做爸爸的,都感覺你是在跟仇人說話。”

朋友一時語塞,她完全沒料到,自己的表現竟然被兒子如此解讀。

她失眠了,整晚都在懺悔,口頭上說愛孩子,言語行為上卻在不斷傷害他。

兒子是媽媽身上的一塊肉,哪有不愛的道理啊?

本以為生個氣發個火能提醒孩子不再犯,不料在孩子的心裡,埋下的卻是一顆被拒絕的種子。

沒有溫柔的話語,失去體貼的關懷,心中那顆“被拒絕”的種子迅速發芽長大,時刻提醒著孩子不配、不好、不值得被愛。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

“相對於成年的父母,孩子們更像是一個敏感的心理學家,父母只考慮他們的存在,他們卻特別在乎父母的情緒,對父母的心理變化非常敏感。”

長時間暴露在父母失控的情緒中,孩子很難自處,也無法躲藏。

也許父母怒火發洩完就沒事了,可孩子卻只能在暗處難過舔舐傷口,他不敢,也不會再去尋求父母的幫助。

在他看來,自己不再可愛了。

媽媽跳樓了:父母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03

微博上有個熱搜: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究竟有多嚴重?

有位網友的分享,讓人深有體會。

從小,他和離了婚的媽媽同住,沒什麼事發生時,母子相處還算正常。

可一旦媽媽喝酒,他的世界就變了。

醉酒的媽媽會瘋狂咒罵他是“拖油瓶”,甚至還拳腳相向。酒醒後,媽媽又很後悔,常常抱著他大哭說抱歉。

那時他真以為媽媽的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於是拼命讀書,想考好成績博媽媽一笑。

然而他發現,不管自己做得多好,媽媽總是喜怒無常,一發起火來六親不認。

他受不了,一畢業就去打工,想著逃離家,避開這些浩劫。

處女朋友後,本來大家關係很好,想著能夠一同步入婚姻。

一次和女友偶然的矛盾,被激怒的他,突然動手朝對方揍了過去。

女友捂住臉,難以置信地看著他。他,顫抖地看著自己的手。

那一刻,他看到自己身上媽媽獰惡的樣子:

自己活了這麼多年,竟然活出媽媽的模樣。

兒童心理學家說:

父母其中一方的情緒失控,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嚴重的陰影,這樣的陰影將伴隨孩子成年,甚至終身,成為他們大部分情感傷痛的來源。

父母的教育,是言傳身教,只是後者的威力遠遠大於前者。

孩子看到父母用失控的情緒威脅強迫別人,便誤以為要讓人順從聽命,這種方式的確有用。

等到他長大了,步入成人社會,一旦事與願違,也會用這種方式去脅迫別人屈服。

這種精神“遺產”,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孩子擁有的,是不健全的人格,是錯誤的愛人的方式。

媽媽跳樓了:父母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04

為人父母,一定要清醒做人,搞清楚自己情緒失控背後的緣由。

縱使孩子再“壞”再“惡”,也不是自己發洩怒火的理由。

無能的愛,是靠情緒失控來綁架孩子;

真正的愛,是控制住內心的火,不讓它傷害到孩子的現在與未來。

孩子的一言一行不應該是我們心情的晴雨表。

愛人先愛己,誨人前先自省誨己。

唯有這樣,我們做父母的才能看清教育問題的真相,及時止損,不錯傷孩子,真正引導孩子走向情緒健康、人格健全、快樂幸福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