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記者張澍:用鏡頭記錄生死時速 用畫面定格動人瞬間

2月19日,進駐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隨後四次進入ICU病房採訪拍攝。

3月20日,拿到解除隔離醫院觀察證明,正式告別奮戰30天的抗疫一線現場。

“战地”记者张澍:用镜头记录生死时速 用画面定格动人瞬间

記者也是逆行者。在全國的醫護人員紛紛奔赴一線抗疫的同時,記者也挺進一線,去記錄那些鮮活又震撼人心的人和事。黑龍江日報攝影記者張澍,就用60餘篇報道的近400張配圖,真實記錄下這裡發生的故事,帶給了人們戰勝疫情的信心。

“战地”记者张澍:用镜头记录生死时速 用画面定格动人瞬间

攝影記者通常都有著好體力,在各大采訪現場,他們常常帶著沉重的攝影機器飛奔穿梭,只為拍上一個好畫面。

“战地”记者张澍:用镜头记录生死时速 用画面定格动人瞬间

然而這次的採訪拍攝任務,張澍卻感到吃不消,甚至每次走出隔離區都是筋疲力盡。穿脫防護服,進行多環節消毒,期間的各種不適辛苦自然不必說。同時在這特殊的環境中,還有一些難以避免的細節問題會給工作帶來困難。

“战地”记者张澍:用镜头记录生死时速 用画面定格动人瞬间

在隔離區要使用約十斤重的攝影設備進行拍攝,每次為了多拍照片,多留下一線醫護人員戰“疫”的影像資料,張澍一般都要連續拍攝四五個小時。其間,不能坐、不能碰觸ICU內任何物品、不能喝水也不能去洗手間,如此“束手束腳”加大了拍攝難度,曾習以為常的攝影成為了大挑戰:

——戴著多層口罩,拍攝環境是負壓氧艙,呼吸如同在高原般困難。

——護目鏡與眼鏡會因為哈氣而上霜,視線模糊。

——手上帶著防護手套,相機機身也包裹上保鮮膜,相機按鍵有著陌生的觸感。

……

“战地”记者张澍:用镜头记录生死时速 用画面定格动人瞬间

不過這些問題最終都被張澍“神奇”地逐個克服。

四次進出ICU病房,次次更入佳境:凌晨交接、老王父子、一件防護服的自述等一個個特色鮮明的動人故事,在他的鏡頭下得到完美呈現,伴隨著龍江百姓的朋友圈轉發“刷屏”,張澍圓滿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战地”记者张澍:用镜头记录生死时速 用画面定格动人瞬间

媒體專業的呈現只是“表象”,這背後是張澍的職業智慧、責任堅守,還有奉獻精神。

來到重症救治中心,張澍就告別家人駐紮在醫院,同一線醫護人員一起生活。

他有過一次次無眠之夜,但那些無眠的夜晚都是他構思策劃角度,呈現好畫面的“輾轉反側”。

“战地”记者张澍:用镜头记录生死时速 用画面定格动人瞬间

相機是攝影記者的武器,但為了徹底消滅安全隱患,每一次出隔離區,張澍都會剪掉暴露在外的相機揹帶。

問他心疼不?

他給記者看了幾條剪掉相機揹帶拍攝的最後照片:“做到萬無一失的感控更重要,揹帶是紡織品,消毒非常麻煩,直接剪掉處理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張澍說,但他為每一條揹帶都留下了影像,把他們作為“戰友”來緬懷。

“战地”记者张澍:用镜头记录生死时速 用画面定格动人瞬间

回望30天的一線採訪拍攝經歷,張澍對於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战地”记者张澍:用镜头记录生死时速 用画面定格动人瞬间

“灰綠色的燈光,一張張純白病床,病床周圍佈滿各種醫療器械。器械的熒屏閃著或強或弱的電磁波,器械的線路與垂下的輸液管織成一張網,大大的房間裡沒有聲音,只有那些身穿藍色防護服的醫護們,正努力救治著這些危重患者。”描述著自己第一次進到ICU看到的畫面,他說,甚至感覺自己看到了裡面的人們對生命的敬重和渴望,就順著輸液管點點滴滴流淌,那樣格外肅靜的氛圍帶給心靈很大的觸動,難以忘懷。

“战地”记者张澍:用镜头记录生死时速 用画面定格动人瞬间

“每次走出隔離區,脫掉溼漉漉的刷手服,都感覺自己就像在生死邊緣走了一遭。”張澍對自己在這段時間的“感同身受”毫不掩飾。他說,所以直到今天,有一線醫護人員對我說,你辛苦了,我都不自覺回一句,你們更辛苦。

“因為我只是短暫體驗了一下,他們,才是真正無畏的英雄。”張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