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時代江戶(東京)平民的生活與我們想象中的4點不同

江戶這個城市自1590年德川家康入城以來就是一個商業化的城市,這個城市除了是政治中心之外,還是一個沒有農民,主要由商人(平民)和武士組成的城市。

德川幕府時代江戶(東京)平民的生活與我們想象中的4點不同

日本淺草寺

德川幕府統治時期的江戶城繁榮穩定,隨著大量人口的遷入,社會充滿了各種發展機會,只要勤勞一些,在江戶謀生不難。武士階層開始衰落,隨之而來的是平民文化的崛起,吃穿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德川幕府時代江戶(東京)平民的生活與我們想象中的4點不同

日本曾上寺和東京塔

江戶是個大城市,《日本史概說》記載:慶長年間,日本江戶城的街道有300多條,到正德年間到933多條,人口規模很可能達到了100萬。

一、吃在江戶——壽司只是普通人在地攤上吃得快餐

民以食為天,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樣的,江戶有著悠久且發達的飲食文化。

產生屬於大眾的食堂或餐廳是體現。比如:

1657年江戶“振袖大火”,燒燬江戶城三分之二的建築,幕府在火災後開始大搞建設,整個江戶城成為了喧囂的建築工地,為解決大量的建築工人吃飯問題,日本早期的簡易食堂應運而生,不久,日本第一家庶民餐廳“奈良茶飯屋”在淺草開業。這比法國、英國的餐廳更早,巴黎第一家餐廳要到1765年才出現,倫敦要到1828年,可見日本的平民飲食文化的發達。

德川幕府時代江戶(東京)平民的生活與我們想象中的4點不同

日本居酒屋

江戶時代的大街上,因為炭爐的推廣普及,美食攤也開始興起,壽司、鰻魚飯、天麩羅、關東煮等食物開始被江戶平民所熟知和接受,與今天不同,那時的這些食物屬於社會底層,而今天它們變成了高檔餐廳的食品。

魚類裡,江戶人極其喜歡鰹魚和河豚,那時人們形容吃鰹魚是“寧可典當老婆也非吃不可”,據記載:1812年3月的一天鰹魚上市17條,其中將軍買走6條,高級料理餐館買走3條,剩下的才給批發商。當時價格是二兩一分,相當於現代的27萬日元,普通人吃不起,只能等降價了再吃。

德川幕府時代江戶(東京)平民的生活與我們想象中的4點不同

鰹魚壽司卷


明知河豚有毒,但味道鮮美,很多人還是捨命吃河豚,豐臣秀吉出征朝鮮前,經過生產河豚的地方,士兵因吃河豚出現大量死亡的事例,豐臣大怒:“想死也給我死在朝鮮!”

二、 住在江戶——江戶人大都住在木質“長屋”裡

德川幕府時代江戶(東京)平民的生活與我們想象中的4點不同

日本長屋

作為人口百萬的大都市,江戶城(東京)是全國租房者最多的地區,有八成江戶人都屬於“單間一族”。

這裡的物價比較便宜,居住在長屋(大雜院)的人很多。

《一日江戶人》算了這樣一筆賬:

在長屋一家三口只要有一兩錢(六千文)就不至於生活窘迫,當時的零售商人每天賺五百文,工作十天到十五天就能賺到一個月的生活費用。一兩錢80000日元

租金400文6000日元

米錢 19440日元

洗澡費(每天洗)9000日元

光熱費300文 4500日元

菜錢一天40文 18000日元

理髮一個月4次 1440日元

總計 58380日元

如果是單身漢,一月工作六、七天就夠。

有些單身漢始終不結婚,獨身一人老死的事例比比皆是。

三、學在江戶——江戶時代的日本人識字率全球第一


德川幕府時代江戶(東京)平民的生活與我們想象中的4點不同

日本的學校


江戶時期還盛行儒學,幕府設立了很多藩校(

貴族學校),規定武士必須文武雙全,因此武士的知識水平都不低。

幕府或大名也會在地方設置鄉校,供較富裕的庶民學習。

而的平民可去寺子屋(相當於私塾,幾乎不收任何學費)接受教育,這種學校早在17世紀就已經出現,就連偏遠地區也有這種學校,現實生活的需要,讓那時的平民開始重視才智,並自覺鍛鍊讀寫能力,也關注讀寫能力。

它的作息時間是:早七點半上學,到下午兩點半放學,每月基本上六天休息一次。

教材是由教師自己編寫的,沒有升學考試,靠興趣來驅動學習。

如果在寺子屋畢業且成績優異,即使是平民也可以前往水平更高的藩校學習。

教育發展的結果是:江戶時代庶民的識字率甚至比同時期的英、法等國還要高,甚至是全球識字率最高的地域。

四、江戶平民到底什麼樣——平民的7個特點

江戶是典型的“男性的都市”,很長時間裡,男性都佔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女性很少,如果沒有能力和錢,平民男子很難娶到妻子。

德川幕府時代江戶(東京)平民的生活與我們想象中的4點不同

江戶的平民


江戶的男女有以下特點:

1.懶。

日本江戶男人一個月只工作半個月,被老婆抱怨:“挨千刀的!家裡米缸見底了!”(日本的女人婚後似乎也不溫柔啊)再走出家門,喊“舂米了。砍柴了。燒洗澡水了。”總會有人叫住,活就有了。

還可以站在坡道下幫忙推裝重物的車賺錢。也可以賣紙扇子賺錢,可以找到走街串巷的賣貨郎,跟他一起去見大老闆,借來賣貨的行頭當時就能上崗。

當時如果覺得梳頭太麻煩,乾脆就剃個光頭,當個醫生,這一行在當時的門檻也很低,最後實在混不下去了,可以去當和尚。

江戶城人口百萬,其中有一半的人是武士和和尚。

日本和尚與中國完全不同,他們積極參與到社會生活之中,日本的一部分和尚不僅可以吃肉,還能結婚生子,社會地位也很高,很受人尊重。

德川幕府時代江戶(東京)平民的生活與我們想象中的4點不同

日本和尚


2、 樂觀

那時的江戶人相信:人生無常,把握當下。江戶的平民從來不把賺錢看作很難的事,因為到處都是賺錢的機會,他們隨時也可以賺想賺的錢。

比如:

兩個想喝酒的江戶人,又怕辛苦,怎麼辦?一個大哥把土和鍋底黑灰抹在臉上,來到熱鬧的大街上,黑臉大哥蹲下跳幾下,另一位大哥開始吆喝:“瞧一瞧,看一看,在紀州熊野活捉的河童,在江戶淺草,大阪天神宮引起過轟動了!”路過的江戶人必定大笑,不會只是笑笑,一般都會扔過去一文兩文小錢。

要不了多久,兩位的酒錢有了。

3、 愛刷牙。

不像大奧裡的女子塗黑齒,平民塗不起黑齒,材料難得,這不影響江戶人有喜歡刷牙的愛好,以牙齒好而自豪,每天用房州砂、鹽和香料做成的潔齒粉使勁刷牙,街上也有專賣潔齒粉的商販。

4、愛洗澡

日本人無論男女都愛洗澡,每天最少兩次,一天洗四五次也不少見。

江戶的澡堂最多時有600多家,幾乎每條街都有澡堂,這些澡堂分兩種,一種是蒸汽浴室,一種是盆池浴室。

因為氣候溼潤,皮膚容易發黏,還有關東“沙塵暴”,大家不得不勤洗澡。

全國都是混浴,澡堂很黑,蒸汽繚繞,年輕姑娘都有大媽們保護,1791年禁止混浴,開始區分男女澡堂。

德川幕府時代江戶(東京)平民的生活與我們想象中的4點不同

日本女子在吸菸

5、崇拜“江戶三男”

他們是火消頭(消防隊長)、力士(相撲力士)、與力(探長)。

火消頭率領數百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一有火災就緊急出動,建功立業,得到人們的信任。

有意思的是:一旦發生火災,火消頭會領著年輕人趕到現場後,第一件事是拆掉火源處周圍的房子,等火沒有了可燃物,自己就會熄滅。這方法很科學,也很特別,還好大家都是木質的房屋好拆。

力士有堅韌不屈的精神,一年只工作二十天卻相當有錢,出手大方,龐大的身體十分具有男子氣概。

與力生活富裕,薪水是二百石(實際上收入是正常的十倍以上),給人很親切的感覺,精通玩樂。

他們是最受姑娘們喜愛的人。

6、女人的婚前愛學習

江戶女性如果想快速實現階層躍遷,除了找“江戶三男”之外,還有特殊的方法。

比如:

在她們衣食無憂後,虛榮心就開始支配她們,在江戶城大奧工作就是身份的象徵,在大奧工作兩三年後,女孩子就可以被尊稱為“殿下”,受到尊重,提親的人也會比之前更多。

大奧成了給自己鍍金的名牌學校。

當然武家的大奧並不好進,一般這裡只用家臣的子女,至少你家要是武士家庭,凡事都不絕對,真想進大奧也有辦法,首先要找門路砸錢,其次是要有才藝,唱歌、跳舞都行。

7、婚後剃眉毛

江戶時代的婦女會刮眉毛,並且可能還會從事該時期常見的其他化妝儀式。

婦女還將牙齒塗成黑色,將臉塗成白色,將嘴唇塗成鮮紅色。許多人認為,這些人造特徵要麼使女性顯得更具吸引力,要麼隱藏其自然表情。可以肯定的是,並非所有這些趨勢都已成為現代實踐。

五、總結


德川幕府時代江戶(東京)平民的生活與我們想象中的4點不同

江戶的街景


江戶時代的江戶平民生活與想象中大不相同,他們是普通人,他們有各自的生活習慣,他們安於現狀,同時也熱愛生活,城市生活可能不盡人意,但樂觀的精神還是他們生活的靈魂。

這可能是幕府的專制統治下,一個極小的觀察窗口,但在這裡生活江戶平民確實是相對自由與輕鬆的,社會沒有想象中那麼落後,社會上孕育了很多現代化的因素,也為明治維新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