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不对,努力白费,微软如何盛极而衰到再次伟大(1)?


使命不对,努力白费,微软如何盛极而衰到再次伟大(1)?

说起微软Microsoft,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Windows与Office伴随着全球的商务人士每一天,尤其是他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更是连续夺得世界首富的交椅,退休后在遗嘱中把98%财富捐给与太太成立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用于消除艾滋病与疟疾,以及帮助全世界的贫困人口,传为佳话。微软跟随时代额脚步,一直充满着光环,也是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走过了职场。不过“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再优秀的企业也难逃死亡的结局,就像人的衰老与死亡一样。比尔·盖茨退休,史蒂夫·鲍尔默接班,然后微软的问题全面爆发,市值一落千丈,差一点点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直到一个叫萨蒂亚·纳德拉的印度人的出现,拯救了微软,让微软重新焕发了生机,再次登上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这些年,微软经历了什么?鲍尔默为什么会把微软带入深渊?纳德拉是谁?何德何能让盖茨都无何奈何的微软再次伟大?带着问题,我们走进微软,剖析微软,借假修真,提前防范自己企业中的类似问题。


使命不对,努力白费,微软如何盛极而衰到再次伟大(1)?

(一)创立微软到市值全球第一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和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后来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

1980年,IBM公司编写新PC机的关键操作系统选中微软,微软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的一位程序编制者手中买下QDOS操作系统的使用权,在进行部分改写后提供给IBM,并将其命名为Microsoft DOS。

1983年,艾伦因患霍奇金氏病离开微软,保留了15%的股权。

1984年,微软的销售额第一次超过1亿美元。

1985年,微软发行了Windows系列的第一个产品Microsoft Windows1.0。

1986年,微软公司转为公营,比尔·盖茨保留公司45%的股权;

1987年,比尔·盖茨成为全球PC产业中的第一位亿万富翁。

1995年,微软发行了Windows 95,成为当时最成功的操作系统。

1995年7月17日,比尔·盖茨荣登《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榜首,个人财富为129亿美元,盖茨时年39岁。

1997年,微软收购了Hotmail,被重新命名为MSN Hotmail。

1995年至1999年,微软在中国相继成立了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三大世界级的科研、产品开发与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微软中国成为微软在美国总部以外功能最为完备的子公司。

1999年12月30日,微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上市公司的最高市值6616亿美元,到达了巅峰。

2000年,是微软正式成立的第25个年头,在比尔·盖茨的领导下,微软凭借着Windows系统和Office软件在全球范围内销量大幅增长一举将公司市值冲到了6000亿美元的高度,夺下了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宝座。此时,苹果公司的市值不到200亿美元。也正是在2000这一年,42岁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做了一个决定,任命自己大学的好友史蒂夫·鲍尔默为CEO,自己由前台走向幕后,完成一代互联网巨人的功成身退。

2008年6月27日,比尔·盖茨正式退休,但仍作微软董事长保证公司的运营,史蒂夫.鲍尔默接替了盖茨成了微软公司的总裁。


使命不对,努力白费,微软如何盛极而衰到再次伟大(1)?

(二)比尔盖茨的六项经营管理原则

比尔·盖茨创立了微软,也给微软定下了明确的企业使命:“让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都有一台电脑”。从创立到退休,比尔·盖茨亲自管理微软23年之久,通过Windows打遍天下无敌手,把一个靠软件销售的公司打造成了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企业,比尔·盖茨本人也屡次问鼎全球首富的宝座。那么比尔·盖茨靠什么管理微软的企业取得如此杰出的成绩呢?主要得益于以下的六项企业经营管理原则:

01- 危机意识管理

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企业要避免“温水煮青蛙”现象,首先要求最高管理层要具备危机意识,企业才不致于在战略上迷失方向,不经意之间滑入危机的泥潭之中。“温水煮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的变化没有疼痛的感觉,最后就会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慢慢被煮死而不知道跳出来,或者等到水开的时候已经跳不出来了。

02- Andy-Bill定律

IT行业的一句名言“Andy gives,Billtakes away”,翻译为”安迪提供什么,比尔拿走什么“。Andy指的是Intel原CEO安迪·格鲁夫,Bill则是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这句话的意思是,英特尔CEO安迪·格罗夫一旦向市场推广了一种新型芯片产品,微软CEO比尔盖茨就会及时的升级自己的软件产品,吸收新型芯片的高性能。硬件提高的性能,很快就被软件消耗掉了。

03- Franklin 5h原则

美国《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人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成年以后,给自己规定,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保留一小时给自己专门用来学习。这个做法被后人称之为”Franklin 5h“原则。巴菲特每天花5到6个小时阅读5份报纸和500页公司报告;比尔·盖茨每年阅读50本书;扎克伯格每两周至少读一本书。”Franklin 5h“原则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最聪明最成功的那些人,其实正是那些能够持续用心学习的人。

04- 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ratchet effects)一词最初来自对苏联式计划经济制度的研究。在计划体制下,企业的年度生产指标根据上年的实际生产不断调整,好的表现反而由此受到惩罚。这种标准随业绩上升的趋向被称为“棘轮效应”。在经济、管理领域,棘轮效应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比尔·盖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要把自己的巨额遗产返还给社会,用于慈善事业,而只给三个子女继承几百万美金。他认为,拥有很多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一个站在人生起跑点的子女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他觉得子女的人生和潜力应和出身的富贵和贫寒无关。

05- 价格欺贫战略

所谓“价格欺贫战略”,就是指产品的价格制订,不是以消费水平的高低为标准的,而是在社会市场意识差别的前提下,在人均收入较富有的地区制订低价格,以示尊重;在人均收入较贫穷的地区制订高价格,以势图利的策略。

价格欺贫,实质上也是一种价格歧视。从市场经营角度上来讲,“价格欺贫”不失为一项十分有效的经营策略。这种策略之所以可以运用得成功,在于市场的区隔性和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比尔·盖茨在1998年推出Windows 98时,富有地区的价格远低于贫穷地区的价格,背行“价格规律”而大获成功。

06- 高速管理

比尔·盖茨指出:“如果说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再设计的年代,那么新世纪的头10年就是注重速度的时代。数字信息速度的增加,使企业在未来10年中的变化,将超过过去50年中变化的总和。“

高速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在公司内部迅速实现显性知识、信息与隐性知识、信息的共享,并把它运用在企业的经营实践的最优化中。高速管理应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经常性地获取、开发和转移客户的需求、偏爱和业务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企业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服务的能力。企业对客户了解得越多、越全面,反应得越快越好,就越能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欲望,越能有救地推行高速管理。


使命不对,努力白费,微软如何盛极而衰到再次伟大(1)?

(三)比尔·盖茨人格化的员工管理

微软公司靠别出心裁的人格化管理,采用无等级的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员工们感到很有意思,而且工作起来心情舒畅,并通过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到微软公司工作,使这些人才心甘情愿地留在微软。

01- 人格化的管理。

等级隔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难以融洽的一大原因,这种在不同等级间形成的思想隔阂是很难消除的。等级的存在妨碍了人们之间的相互沟通,不利于企业职工凝聚力的增强,为共同的事业凝心聚力。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应尽可能地消除由此产生的影响。微软公司在内部人员关系的处理上正是这样做的。

02- 平等的办公室。

只要是微软公司的职工,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或房间。每个办公室都是相对隔开的,有自己的门和可以眺望外面的窗户;每个办公室的面积大小都差不多,即使董事长比尔.盖茨的办公室也比别人大不了多少。对自己的办公室,每个人享有绝对的自主权,可以自己装饰和布置,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就连办公室的位置也不是硬性安排的,而是由员工自己挑选,如果某一办公室有几个人选择,可通过抽签决定。公司为充分尊重每个人的隐私权,每个办公室都安装了可随手关闭的门。微软公司的这种做法与其他公司不同,它使员工工作起来心情舒畅。

03- 停车场无等级。

在微软公司,各办公楼前都有停车场,这些停车场是没什么等级划分的,不管是比尔.盖茨还是一般职工,谁先来谁就先选择地方停车,没有职位高低之分。但是,即使如此,比尔.盖茨也从未因找不到停车的地方而苦恼过,因为每天他比任何人来得都早。

04- 自觉宽松工作。

微软西雅图市总部办公大楼是用简易的方法建造的,主要材料是玻璃和钢材。办公大楼的地面上铺着地毯,房顶上散发着柔和的灯光,但让人奇怪的是整座办公大楼内看不到一个钟表,大家凭良心上下班,加班多少也是自愿的。美国西雅图市的天气是阴多晴少。只要一出太阳且风和日丽,员工们可自由自在地在外面散心。

05- 办公不拘形式。

微软公司除为职工免费提供各种饮料之外,在公司内部,可用于办公的高脚凳到处可见,其目的在于方便公司职工不拘形式地在任何地点办公。当然,这种考虑也离不开软件产品开发行业的生产特点。


使命不对,努力白费,微软如何盛极而衰到再次伟大(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