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指出,給重症患者足夠的醫療支持才能降低病死率

張文宏指出,給重症患者足夠的醫療支持才能降低病死率

​根據丁香園的實時疫情數據,截止29日晚10:08,全球累計確診已經突破61萬,除中國以外,已有8個國家確診過萬,其中美國今天突破10萬確診。


張文宏指出,給重症患者足夠的醫療支持才能降低病死率


01 / 快速檢測能力考驗各國


累計確診人數的增加,與檢測效率的提升密不可分;但各國同樣正在經歷中國新冠肺炎疫情伊始的檢測能力不足問題。


美國東部時間3月13日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宣佈全國緊急狀態,提供500億美元抗疫資金,敦促各州進入緊急行動,並採取多種措施增加檢測量、縮短檢測時間。美國疾控中心放寬了檢測標準, 讓更多普通民眾能夠接受檢測。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特批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可在45分鐘內得出結構。


截止26日,美國檢測了55.2萬的樣本,日均檢測超過4.5萬份。僅紐約州的檢測就超過了10萬份,也就在北京時間今天,美國確診病例接近10.5萬。


張文宏指出,給重症患者足夠的醫療支持才能降低病死率

在日前舉行的“科技戰疫”線上國際研討會 上,法國衛生部公共衛生高級委員會委員Bruno Pozzeto教授介紹,法國目前日檢數量是2萬人份,但因面臨檢測試劑的短缺,醫院不得不做出檢測順序的優選,現在重點監測的是有嚴重疾病的患者;出現了症狀並且有某種併發症的患者;有症狀的醫務工作者和聚集性的病例。法國方面也希望能夠獲得其他的檢測手段,來進行快速檢測。


應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邀請參與研討的牛津大學醫學院負責人Gavin Screaton也表示,英國在最短時間內成立了專門針對新冠疫情的國家性的臨床研究網絡,滾動式開展研究。但目前英國檢測的能力遠遠不足,每天只能達到數千份。據BBC日前報道,英國政府預計在未來4周內把檢測能力部署到位,將每日的檢測人次提升到2.5萬人次,優先級別最高的病例將首先進行測試。


與會的中方嘉賓,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對外方嘉賓介紹上海經驗時,著重強調了疫情防控關鍵的四個早: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收治。


02 / 病死率,和醫療條件密切相關


新冠病毒肺炎已經在全球造成超過3萬人死亡。其中意大利的死亡人數更是逼近萬人。除了此前社會統計學學者曾經分析過的人口結構以及家庭聚集的原因——牛津大學教授揭示意大利新冠疫情高死亡率背後的關鍵原因,醫療條件是否充沛也決定了是否能夠給發現的病例,尤其是重症病例以足夠的醫療支持。


張文宏指出,給重症患者足夠的醫療支持才能降低病死率


在前述研討會上,張文宏主任就表示,意大利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幾乎達到了52%,(編者備註:在累計確診的人口中達到10.6%)。張文宏指出,對於危重患者,生命支持是非常關鍵,應該在臨床診療中確定給予患者吸氧、高流量鼻管氧療法、有創機械通氣和體外膜氧合(ECMO)等療法的最佳時間。意大利的病死率高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就是機械通氣使用率較低。

在上海機械通氣對於重症患者使用率達到了100%,意大利可能只有7%,當地醫療資源緊缺是導致病死率比較高的重要原因。


相比較而言,和意大利同樣面臨老齡化社會的德國,卻只有0.55%的死亡率,兩個國家相差18倍。根據德國政府的數據,德國醫院共擁有28000張重症監護病床,比歐洲平均水平高出三分之一,更是遠超過意大利。雄厚的醫療實力很可能是德國維持目前地病死率的重要原因。


03/ 臨床診療仍無特效藥


而對臨床醫生來說,沒有特效藥對治療最大的困惱。中國地區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從1月份以來已經更新到第七版,並且給了世界各國以重要參考。


但在藥物方面,仍舊沒有公認的特效藥物誕生。因曾治癒重症病患而被寄予厚望的藥物瑞德西韋,從2月初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啟動嚴格的臨床試驗以後,暫未有更多的消息流出,實驗結果要到即將到來的4月份對外公佈。該藥機制是通過進入病毒RNA中,通過抑制RNA聚合酶來抑制病毒的複製。從事冠狀病毒治療研究的復旦大學姜世勃教授認為瑞德西韋是目前最具潛力的藥物。


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氯喹和羥氯喹這兩種藥物受到了世界的廣泛關注。細胞培養研究表明,氯喹可以削弱病毒,但所需劑量通常很高,並且可能引起嚴重的毒性。法國微生物學家Didier Raoult團隊在對20名COVID-19患者進行了羥氯喹的臨床試驗,顯示該藥物降低了鼻拭子的病毒載量。但是在臨床應用中,羥基氯奎因實際上可能弊大於利。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傳染病醫生大衛·史密斯(David Smith)認為羥氯喹有許多副作用,在極少數情況下會傷害心臟,對於患有有心臟病的新冠肺炎病毒患者而言風險更高。目前也有關於自用藥物中毒的情況發生。對這種藥物現在仍然需要進行更多的試驗。


用於治療艾滋病的藥物,洛匹那韋-利托那韋近期也被正式收效甚微,(點擊閱讀相關報道:全球首例治療COVID-19臨床實驗研究公佈,抗艾滋病藥物克力芝收效甚微)。也有研究人員將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兩種藥物與參與調節炎症的干擾素-β結合在一起。但是干擾素-β對於病情嚴重的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具有風險.如果在疾病晚期使用,很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組織損傷。


法國衛生部公共衛生高級委員會委員Bruno Pozzeto教授也在研討會上介紹,法國目前正在通過分組對照,希望尋找6周治療期內的最佳治療方案。


雖然拯救生命迫在眉睫,但最佳治療方案仍需要得到科學和時間的驗證。



張文宏指出,給重症患者足夠的醫療支持才能降低病死率

參考新聞


[1]Covid-19 Small Molecule Therapies Reviewed, by Derek Lowe

[2] Race to find COVID-19 treatments accelerates, by Kai Kupferschmidt, Jon Cohen

[3]‘This is insane!’ Many scientists lament Trump’s embrace of risky malaria drugs for coronavirus, by Charles Piller

[4] Race to find COVID-19 treatments accelerates, by Kai Kupferschmidt, Jon Cohen

[5] 《解讀|18倍!意大利和德國新冠疫情死亡率為何如此懸殊》——澎湃新聞


張文宏指出,給重症患者足夠的醫療支持才能降低病死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