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陳芸在婚姻中的悲劇,給所有的女人提了個醒


《浮生六記》:陳芸在婚姻中的悲劇,給所有的女人提了個醒

都說最好的婚姻,莫過於夫妻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可真的是這樣嗎?

陳芸是《浮生六記》作者沈復(清)妻子,兩家表親一見鍾情,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沈復是多情有才的文人,陳芸是知書達理、上得廳堂入得廚房的女子,聰慧且才思敏捷,按說這樣的姻緣有良好的感情基礎,婚姻必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夫妻兩人確實在婚後度過了一段美好難忘的時光,然而快樂的生活總是短暫的。

沈家中途衰落,沈復終日寄情山水之間,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因此他既無學業上的成就,也沒有養家餬口的能力,又不善人情世故,日子越過越窘迫。

夫婦顛沛流離客居他鄉,最後陳芸患病身死異地,膝下一雙兒女亦無好結局。

誠然他們有過讓人稱頌的愛情,但夫妻二人軟弱、拎不清,這樁婚姻終究是場悲劇。

陳芸在婚姻中的悲劇,其實也給所有的女人提了個醒。

《浮生六記》:陳芸在婚姻中的悲劇,給所有的女人提了個醒

01 嫁人一定要選擇有責任心的男人

對於女人來說,嫁對一個人才有幸福可言。什麼才算對的人呢?對待感情專一,溫和體貼,最重要的是能夠承擔起婚姻的義務和責任,能夠給女人帶來倚靠和安全感。

沈復的家庭屬“衣冠之家”,即名門望族、書香世家,陳芸生活在小門小戶,但兩家有親戚關係,雖然陳芸算高攀,但她的無論是才情還是德行,也足以匹配沈復。

然而沈復性情散淡沒有功利心,一旦脫離大家庭的庇護也沒有能力養活自己的小家。

當夫婦二人被逐出門後,沈復扛不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兒女更是跟著遭殃。

女人嫁人圖的不只是男人的才華和愛情,還需要能腳踏實地的生活。為他生兒育女,也要他有撫養得起的能力。可是縱觀沈復日常,吃喝玩樂樣樣在行,唯獨賺錢不行。

所以陳芸即使八面玲瓏,德才兼備,但終是抵不過沈復的眼高手低和一事無成。

女人嫁人,一定要嫁有責任心的男人,人窮沒有問題,但不能窮了志氣。

那種自己隨波逐流,還讓老婆孩子跟著受苦的男人,即使再愛你,還是算了吧,退一步講有哪個真正愛你的人會看著家庭裂而毫無作為呢。

《浮生六記》:陳芸在婚姻中的悲劇,給所有的女人提了個醒

02 愛情可以不食人間煙火,但婚姻一定要腳踏實地

人無完人,難免都會有缺點和不擅長的方面。

然而陳芸作為沈家的媳婦,很大的失敗之處在於對沈復一再地縱容。沈復從小養尊處優,不諳世事,可是陳芸卻一味地縱容他的行為。

真正好的婚姻,是兩個人在一起後,比原來更好更優秀。然而陳芸和沈復婚後只是風花雪月,不食人間煙火,這並不利於婚姻往好的方向發展。

所謂的婚姻,都脫離不了柴米油鹽的瑣碎,可是沈復自我、懦弱,陳芸順從、縱容,雖然兩人的生活中充滿情趣,但最終抵不過作為社會人所存在的缺陷。

生活的情趣只能是給婚姻錦上添花,就像在烹飪食物時,食材沒有食鹽的點綴,可能會在味道上大打折扣,但是仍可以裹腹。

倘若只有食鹽而無食材,怕是連生存都是問題,何來談什麼味道的好壞呢?沈復和陳芸很少能意識到生活最現實的這一面。

兩人雖然夫唱婦隨、相敬如賓,可是當生活的殘酷擺在面前時,再好的夫妻感情,首先也要靠人間煙火維持生命。夫妻兩人被趕出家門後,顛沛流離,全靠朋友接濟。

沈復並沒真心實意地為生活精心規劃,彷彿後來一切都是聽天由命,以至於陳芸生病,因為無錢醫治,傷寒生生被拖成絕症,造成早逝。

失去之後,再留戀懷念,這樣的婚姻,著實無讓人可羨慕之處。

《浮生六記》:陳芸在婚姻中的悲劇,給所有的女人提了個醒

03 為人兒媳,婆家的事儘量不要衝在前面

女人婚後一定擺正心態,弄清楚自己在婆家的位置,否則很容易讓自己裡外不是人。

然而陳芸卻做得非常不好,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她天性純良,不通人情世故,但其實在另一方面說明陳芸在婆家其實缺乏界限感,不懂得自己對於婆家來說只是外人。

其一,陳芸按公公命代婆婆寫家書,婆婆卻因閒言碎語懷疑陳芸不讓其再代筆。媳關係本就不好相處,倘若沈復兩邊解釋清楚即可。可偏偏陳芸阻攔不讓,寧願自己委屈,結果兩頭得罪,婆婆覺得她辦事不力,公公覺得她目無尊長,偷奸耍滑。

其二,陳芸公公他鄉做官,身邊需要能照顧自己飲食起居的人。然而沈復卻把這任務交於陳芸,而偏陳芸欣然接受,並真的幫忙物色並且還接到家中來玩,還欺瞞婆婆。

其三,陳芸小叔子借貸讓其做保,結果被公公知曉,小叔子卻搪塞不知此事。公公聽信兒子,不問青紅皂白認定陳芸誹謗,並加上之前諸多事情,將陳芸逐出家門。

陳芸的錯誤在於婆家的事情,處處衝在前面,使原本複雜的家庭矛盾進一步加深。公婆之間的事情,完全可以讓他們自己處理,小叔子借貸,完全輪對不到自己擔責任。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分寸感是很重要的。然而陳芸卻拎不清,大抱大攬婆家的事情,結果自己成為婆家公敵,被趕出門,造成日後悽苦流浪,還連帶兒女命運悲慘。

《浮生六記》:陳芸在婚姻中的悲劇,給所有的女人提了個醒

04 為人父母,必須要盡到本分

為人父母,當盡職盡責撫養子女長大成人,這是義務也是責任。沈復和陳芸一生育有一兒一女,卻因為沈復沒養家餬口的能力,兒女們都沒有落得好下場。

陳芸在華姐接她去養病時,讓沈復陪著卻不帶孩子,因為孩子是累贅,但女兒還未成年不能成親,所以就把僅有14歲的女兒被迫送與別人家做童養媳,

童養媳的遭遇是很悲慘的,就是條件好的或大戶人家來把窮人家的女兒養到成年後,嫁給自己的兒子。童養媳還沒有過門的時候就像奴僕一樣,卻連奴僕的待遇都不如。

陳芸和沈復不可能不瞭解童養媳的待遇,卻還能做到硬著心腸送走女兒。而十幾歲的兒子不得不出去謀生計,跟人學做生意,但18歲時卻因病而死。

只要夫妻兩個人,而置孩子不顧,相信也沒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如此地步。孩子是婚姻的一部分,倘若父母只生不養,無疑不能算作合格的父母。

《浮生六記》:陳芸在婚姻中的悲劇,給所有的女人提了個醒

一個女人的一生,不只夫婦情深,相互扶持相互理解,還要孩子茁壯成長,這才算得上完美。

然而陳芸的婚姻,卻並不如世上所羨慕的那般美好、和諧。

三毛說:“愛情這件事,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生病這類生活瑣事上,是不會長久的 。”

沈復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陳芸嫁給他亦妻亦母,照顧到無微不至。前半生有家庭財力的支持,居有定所、衣食無憂,然而明明一手好牌,卻被夫妻兩個打成了稀爛。

沈復作為丈夫、父親和兒子,但哪個角色都沒能做好,父親去世沒能回去奔喪,妻子客死異鄉,兒子早夭,女兒成為童養媳。而他自己直到離開這個世界,都不曾學會該如何謀生。

陳芸作為妻子、母親和兒媳,不能扶持丈夫勇敢地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反而與其終日飲酒作詩,只顧得夫妻樂趣,婆家關係搞得一團糟糕,最後被逐出門,兒女也不能善終。

《浮生六記》:陳芸在婚姻中的悲劇,給所有的女人提了個醒

如果說他們夫妻恩愛,感情至深,但沈復在外還會找別的女人,甚至陳芸死後,還特特地找了個與其容貌有幾分相像的女人以示懷念,說起來只能是可笑可嘆。

所以對陳芸的專情也談不上,又給不了她想要的安穩,又何談婚姻的幸福呢。

陳芸的悲劇其實是給天下女人提了個醒,在婚姻中並不是有一紙婚書就能萬事大吉,而是要嫁給能承擔家庭責任的男人,要能在婆家出現矛盾時能站出來為女人說話。

還有既然生兒育女,夫妻就有撫養子女長大成人的義務和責任而不是任其自然發展。

愛情是美好的,可以拋開一切不談,但婚姻終歸是現實的,有雙方家庭還有子女,只是建立在空中的樓閣,必然經歷不起生活的打磨。

而愛是一種能力,同時也是一種智慧,生活中僅有愛情是遠遠不夠的。

《浮生六記》:陳芸在婚姻中的悲劇,給所有的女人提了個醒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