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豪華落盡見真淳

創作背景

明代,隨著城市商業經濟的經濟的繁榮,是整個農業文明向著工商文明迅速轉變的歷史時期,市民階層的壯大和統治集團的日益腐朽,思想控制鬆動,文學創作逐漸走出了沉寂的局面。這樣市民的生活、市民的情緒、市民的形象,在詩文小說戲曲中越來越多。就這樣關注小市民,關注民間的俗文學得到了發展。而這樣的趨勢到了清代,雖然在一定的時期受限於政策,不能夠創作出更多的思想內涵更加的深刻的作品,但是在俗文學的發展方面反而出現了作家獨創作品日益增多的獨創期。文人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體驗。《浮生六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讀書|《浮生六記》:豪華落盡見真淳

“浮生六記”

浮生意思是空虛不實的人生,指人生。

古代老莊學派認為人生在世空虛無定,故稱人生為浮生。出自《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唐代李涉《題鶴林寺僧舍》也寫“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所以“浮生六記”就是對作者一生的幾段記錄。

“六記”為: 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這本書據說是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只有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後來有人號稱發現了後面的兩部,經過學者研究證實其實後兩卷《中山記歷》《養生記道》為偽作。

讀書|《浮生六記》:豪華落盡見真淳

作者沈復

作者沈復,清朝嘉慶時期人,字三白,號梅逸。其他事蹟不可考,只有隻言片語說沈復工詩畫。

沈復,字三白,這一點在同鄉文人的記載中可見,在《浮生六記》也有記載,其卷一“閨房記樂”和其妻芸戲語“李太白是知己,白樂天是啟蒙師,餘適字三白,為卿婿,卿與白字何其有緣耶”。對於他的號,原號不可考,書中寫到“芸沒後,憶和靖'梅妻鶴子'語,自號梅逸”。

再根據書中記載,推知他的一些生平:他生於富貴人家,幼年過得快活有趣。沈復的妻子叫做芸娘,從小結識,同歲而大十月,這位女子曾被林語堂先生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女人”,他和芸娘過了一段快樂的日子。後來家庭矛盾,和芸娘別居。之後困窘,和芸娘逃離。之後先失芸娘,再失老父,後來兒子也夭折了,一生悲苦。

讀書|《浮生六記》:豪華落盡見真淳

豪華落盡見真淳

真實的生命記錄

《浮生六記》記載的就是作者半生的生活瑣事,有些地方細碎凡俗,沒有《三國》《西遊》等的波瀾壯闊、想象豐富、情節動人,但是面世幾百年來也深受喜愛,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因為他的真。裡面不管寫童趣之樂、夫妻閨房之趣還是家庭矛盾、似乎漂泊,都是作者的真實生活,是他人生日常的摘取記錄。而這樣的真,不是為了美化自己的生活,你看書裡,婆媳矛盾、父子兄弟的矛盾、公婆對兒子媳婦的態度等等,都有描寫,不怕“家醜外揚”,真實地展現了一個普通家庭的真實的狀態,所以讀來令人感同身受,讓讀者能有代入感,甚至能在自己的身上或者家庭中找到他們身上的影子。

沈復在寫本書時,無論寫人寫事,都是坦誠而談,不多加文飾,都是直白而出,不藏著掖著。而其中,最讓人感動的,最有吸引力的就是他和妻子芸孃的生活細節,讓我們看到這樣一個真性情的、天真的芸娘。她和丈夫在閨房嬉戲,飲食之樂(勸吃臭豆腐),和妓女來往,對親人朋友毫不設防以至於被騙,在丈夫公婆之間夾著的處事不易等等,都是真真切切的,既有傳統女性的隱忍、樸實,又有超脫那個時代的女性形象。所以被林語堂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讀書|《浮生六記》:豪華落盡見真淳

保持對生活真善美的追求

沈復夫妻因為沈復需要在外陪伴老父,後期做幕僚等,與芸娘聚少離多。夫妻兩都是重情義又對人不設防的,有個朋友手頭拮据要借貸,找他作保,結果他那位朋友拿到錢就跑路了,追債的人找到沈家討債,沈復的父親一怒之下將沈復夫婦趕出家門。此時的沈復已經無家可歸,還有人追債,只得外出逃債,十四歲的女兒就許嫁給別人家,十二歲的兒子轉交朋友寄養學經商。之後沈復寄人籬下,四處求助,幾經波折之後,芸孃的久病之軀,終於撒手人寰,而當時安葬芸孃的錢還是朋友資助。芸娘死後,沈復本想回歸故里,但他弟弟對他講,父親還沒有原諒他,沈復只好繼續在外漂泊。後來父親去世,沈復回家奔喪,他弟弟卻擔心沈復會分家產,使計謀把他擠兌走了。後來得知,不久後兒子也死了。剩下自己獨自漂泊。

不管是以前的窮困潦倒,他沈偉寒士,靠著給別人做幕僚、經商維持生計,時常還要舉債。但是一直樂觀豁達,和妻子芸娘互相扶持,對身邊的朋友真心以待,所以也後來四處漂泊時得到朋友接濟,借給他安葬芸孃的錢。到後來喪妻、喪父、喪子,沈復活仍是挺堅強的,這頗為難得。

所以正是這樣的純真的生命記錄,把沈復的生活點滴、情感、人生體會直白地展現給大家看,語言簡潔但卻生動而又富有表現力,把生命中的一眾人物畫出肖像介紹給讀者。情真所以動人,因為它的真,所以兩百多年來長盛不衰。如果你喜歡這本書,可以留言交流。

讀書|《浮生六記》:豪華落盡見真淳

1.《中國文學史》(第二版).袁行霈.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2.《浮生六記》.苗懷明.2010.中華書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