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勿放鬆警惕,認為疫情過去了!疫情面前 是無法矇混過關的!

這幾天,國內陸陸續續開始復工復產,輿論口徑對於新冠肺炎的關注度驟降。

人們的感覺,似乎這一場疫情即將過去。但筆者還是隱隱的感到有些擔憂。

一些餐飲娛樂行業的 最新短視頻裡,在家憋了很久的人們,似乎一夜之間就回到新冠病毒爆發之前的狀態。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一些人群密集場所,進入需要登記和測試體溫,但真的開始娛樂玩耍的時候,就不太可能戴口罩了。況且,體溫正常的病毒傳播者也有報道。

一些本就不怎麼規範的聚集場所,甚至登記和測試體溫都是“看著辦”的。

健康碼只是一種“說法”,一些場所,也沒那個條件和技術去驗證所有顧客的健康碼。

請勿放鬆警惕,認為疫情過去了!疫情面前 是無法矇混過關的!


新冠肺炎最開始被“定性”的時候,有一個“延時期”,並非“第一時間”就被“及時精準的判斷出來”。這是一種人類歷史中未曾記載的“新病毒”。古代要麼不存在,要麼即便發生過也沒人記載下來。

即便到了目前,零號病人依然是眾說紛紜。爆發機制依然不太明朗。

此時呢,復工復產了,人們又密集的生活娛樂了。

憑什麼保證,疫情不出現第二次的反覆?憑信念嗎?

一旦某個人(第二輪疫情的零號病人)在潛伏期,跑去娛樂場所,體溫測出來沒事,進去玩一晚上,幾十人、幾百人被感染,進入潛伏期。第二天,這些人又上班或者坐車,又傳染第三波的人。

你覺得我說這種,“一旦某個人中的,某個人(第二輪疫情的零號病人)”,以我們現在的防疫規格,真的可以做到絕對杜絕,沒有一個漏網之魚麼?

如果,一旦有一個漏網之魚,那麼是否就會 重蹈覆轍。(14天潛伏期+無症狀病人)。

因為目前為止,第一輪疫情的 “零號病人與 大規模爆發的機制”還沒有徹底研究透徹啊。

一些熱帶地區也發病啊,不是說夏天來了,就不怕了啊。

請勿放鬆警惕,認為疫情過去了!疫情面前 是無法矇混過關的!

夏天到來後,還有蚊蠅這些昆蟲大量繁殖,是否這些昆蟲也具備傳播新冠病毒的能力呢?我覺得應該研究一下了。

就剛才看個報道,某人國外回來後在家隔離,然後怎麼就又出門進行了一些 活動呢?好在據說是“低危、低接觸量的活動”。那如果換為高危,高接觸人流量的活動呢?

我們憑什麼指望人人自覺,又憑什麼指望國外來的人,人人自覺。我們還憑什麼指望所有場所的老闆、負責人,都能徹底的執行疫情防護、健康碼檢查呢?何況14天沒發病,也有更長久時間才發病的。在家隔離14天沒發病,不代表第15天16天乃至20天就是絕對安全了,絕對沒事了對嗎?

其實我估計,一些人是藉助非典的經驗在預估,感覺差不多就差不多了,認為這次的疫情折騰這麼大動靜了,也該收手了!我以前也是這樣感覺的,直到那天我也想去娛樂場所,結果給我家人攔下來了。

仔細一琢磨,就是這麼一回事。疫情不會給你講道理的,疫情也會不給你見好就收的!

疫情不會認為4月是個整數,所以4月就自我消失。

疫情也不會認為半年、一年夠意思了,我就收手了。

請勿放鬆警惕,認為疫情過去了!疫情面前 是無法矇混過關的!

面對無形無色無聲的病毒,通過宣傳“法治”試圖讓人們“介於法律威懾”自覺一些、自律一些、收斂一些,這是太過低估個別人的“劣根性了”。

一些人,在自覺居家隔離期,就是要溜出來,不論是翻牆還是說小區管理鬆懈了。一旦他引發了數人感染,你就是給他判死刑,請問,社會的損失就能挽回麼?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疫情可以視作人類為數不多的天敵之一,不會給人類留任何的情面。

面對疫情,“法律的執行後果可以控制”,但“損失後果,法律不見得控制的住”!意思就是一個人傳播疫情了,人你能抓住,但是他導致的損失,你無法挽回,他也無法挽回。

還有一個問題。

第一輪疫情 集中爆發期,很快就區域封鎖,最後基本是全面封鎖。所以病毒的擴散止住了。

我們面對的是 病毒爆發的 “相對早期”就封鎖傳播途徑的經驗

但我們沒有疫情爆發的 “絕對早期”的封鎖經驗。

相對早期,就是已經有幾百、幾千人感染與潛伏期了。絕對早期就是,僅有幾個人、幾十個人感染與潛伏期。這區別還是很大的。

現在呢,復工復產,人群聚集了。我當然是無比祈禱沒事。可如果一月時間裡,出現“第二輪的零號病人”,通過一週,也許他就能給全國多個城市造成 疫情反彈,疫情突破。

換個說法,第一輪疫情是發現多人情況不對,就立馬封鎖了。

那如果現在,明明那麼多入境的人,這些人有些是集中隔離,有些是自己在家隔離。如果在家隔離的偷偷的跑出來,或者在樓道、樓頂一些區域站著抽菸或者運動運動、吐吐痰啥的。傳給了鄰居,鄰居又出門傳給社會,似乎第二輪疫情的到來,也有了合理的可能性!

包括在家隔離的人的家人也可能成為傳播者啊。

我們是一個大國,區域很多,每個區域的管理人員水平能力與基礎條件都不相同。

所以,我們真的可以保證“全面無死角麼”,我們可以保證“無一漏網之魚麼”?

如果不能,那麼人群聚集且不帶口罩的場所,怎麼辦?這就不是我的問題了。

我個人認為,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全球基本平息之後,都還得一兩個月不反彈了,也許才算相對安全的一個“疫情過去了”的時期。

現在,我個人覺得,那些入境後,自己自覺隔離的人,你讓他籤法律承諾書,多數人也許會聽話,然而只要有幾個,乃至一個漏網之魚,那麼第二輪疫情,你說有沒有可能爆發?

再次強調一點,我們面對第一輪的疫情,是 “相對早期”發現早封鎖。很果斷。

然而目前,疫情還沒有徹底消失,就一切要恢復如常,我們將面對的是,與第一輪疫情經驗所不同的情況。因為“零號病人 到 疫情 大爆發” 這個“絕對早期”階段,我們現在不能確認是如何的。就是零號病人如何感染幾十、幾百人的。幾十幾百人如何變為幾千人的,這個過程,也許是無聲無息的。

國外的人也不傻,但是即便看到我們爆發疫情了,最終也還是沒有逃過去,說明什麼?

說明疫情的“絕對早期”,是沒有被研究透徹的。

比如清零了,第二天出現 第二輪零號病人 無症狀,去了一個地方,傳給了幾十人,這些人還是無症狀開始四處走,一週過去,你知道會如何麼?

也許正是某個人,去了人群聚集的場所,然後兩週時間,一傳十,十傳千,千傳破萬的。

經濟事關一些企業和個人的生死存亡,疫情同樣的事關人們的生死存亡。這很難選擇。

但我還是那句話,疫情面前沒有矇混過關這種說法。

中世紀的世紀大病毒,就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不是你認為它鬧夠了,它就消失了。病毒不會管你經濟不經濟,生活不生活的。

所以,客觀的去思考,有風險就是有風險,沒有“好像、應該、也許、就差不多了”這種說法!

所謂低風險區只是相對的,一旦人口流動加速,沒有任何區域可以說是低風險區域。

近兩週的時間,入境的人很多,管理標準各地區也不一樣,有些入境批次亂糟糟的可管可不管,那有沒有漏網之魚,或者有多少漏網之魚呢?這裡面的潛在風險,請自行判斷。

這是一個人,就有可能感染很多人的災!!!!!!!!!!!



現在防疫輿論基本就壓下去了。但是,我說的這種情況,難道不用擔心了嗎?

輿論不跟上,大家就放鬆,以為 就過去了,以為 就該過去了!

然而疫情面前,沒有矇混過關這說法啊!

我希望我永遠是那個想多了的人,想錯了的人,也只能希望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