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問題辨析


意識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難。至今為止並沒有得到基本原理和科學實證的統一,成為確定的知識。例如,對計算機人工智能,到底算不算意識,人們分歧很大。多數認為,計算機人工智能不是意識;也有認為,計算機人工智能已經有了識別、判斷、學習、記憶、行為的能力,這樣的能力就是意識。

常有兩種不同見解: 一種見解認為,以人類為標準,意識是一種使用語言和概念,具有認知和思維的機制,除此之外的都不能算意識,包括身體器官的感知都不能算是意識;另一種見解認為,以生命體為標準,一切生命體的主體行為都具有主體的自主意識,包括人類、動物、低級生物的主體行為,都內含著自主意識。

這樣就帶來了什麼是意識的思考。什麼是意識呢?

第一,意識發生於生命體自主生存的求取行為。計算機人工智能的根本缺陷是,它不具備自主生存的求取行為。計算機人工智能的辨識、判斷、學習、記憶和行為能力,是受人類智能操控的外掛程序運作,是沒有自主性的,和生命體的自主意識,那怕最低等生命體的自主意識相比,有著自主和非自主的截然區別。

第二,生命體的意識方式,跟隨生命體的進化而發生歷史的演化。大體說來,地球生命體的意識方式,經歷了低級生物的刺激感應意識,高級動物的感知判斷意識,人類的概念認知意識的歷史演化。具體來說:

1、以感應細胞為根基的刺激感應意識,包括微生物、植物、低級昆蟲都有刺激感應的初始意識;

2、以身體感官為根基的感知判斷意識,包括一切具有身體感官的動物,以及人類;

3、以符號指稱抽象構造為特質的概念認知意識,這種概念認知意識是人類的獨有。

意識不是一開始就是一個定格的,包含一切可能的完成方式,而是有它的初始形態和歷史發展的各個演化形態的。

第三,生命意識方式的演化,有兩種不同的經驗歷史過程。一是生物進化的經驗歷史過程。如從刺激感應意識到感知判斷意識的進化,是跟隨生命體由感應細胞群分化為多元感知器官的進化而發生的,是生物性進化的產物;二是文化演化的經驗歷史過程。人類的概念認知意識不是從天降落的,而是源自於人類符號指稱文化的發生。遠古時代的人種動物食物分享生活的經驗歷史,發生了食物分配指稱的實際需要,這種實際需要使得喉嚨裡發出的生物性指向叫喚嬗變為了文化性指稱聲符,由此發展出了人類的語言、概念、認知、思維、自我意識和實踐創造的概念意識。

為何生命體自主生存的求取行為會導致意識的出現,這個問題現有的知識境界還不能回答。量子理論的傳播,特別是量子糾纏使得一些學者試圖從量子糾纏行為中,尋求意識的終極所在。然而他們忘記了上世紀四十年代物理學家薛定諤在《生命是什麼?》中的闡述,其核心見解是,生命和意識是十分有序的組織,在它的內部發生的事件必需遵循嚴格的物理學定律,至少是有高度的準確性。這樣的嚴格物理學定律和高度準確性,是以大量原子的統計規律為基礎的。薛定諤列舉了順磁性、布朗運動、測量準確性的限度等例子,闡明只有在一個有機體的巨大結構中,也就是有機高分子中,物理統計的有序規律才能分享到很精確的定律。而在量子的微小水平上,量子運動的不確定性和無序性,是無法獲得精確的定律的,更是無法產生生命和意識所需要的十分有序的組織的。如果量子能直接產生生命和意識,那麼,整個自然世界由量子構成的萬物,無論是有機體還是無機體,哪怕是一塊石頭、一粒沙、一滴水,都會呈現意識的。

對於計算機人工智能而言,它的未來發展,關鍵是如何實現自主意識,使外掛的程序邏輯獲得內嵌的自主意識。對此我的見解是,應該打開一種思路,即在計算機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中,繞過肉體方式的自主意識,把人類的概念邏輯植入計算機程序邏輯,使計算機程序邏輯直接通過概念邏輯的自我意識和識別、記憶、運動等硬件設置的聯結,生成電子人類智能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統覺。對於這樣的可能,不少人是否定的,但世界的真諦是,不包括一切的可能,但蘊含無限的可能。如海德格爾所說,可能性高於現實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