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蓋樓”全球第一!但也需適度可止,“後遺症”已經爆發

如果把時間往前推30年,你可能很少看見所在城市有多少高樓,不過,隨著經濟和城市快速發展,高樓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經常有聽到人說,幾年沒回家鄉,連縣城都是高樓林立,隨處可見二三十層的商品房和寫字樓,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高樓越來越多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兩組數據:

中國“蓋樓”全球第一!但也需適度可止,“後遺症”已經爆發

1.中國10大高樓

信息顯示,目前國內已建成和封頂的前十高樓為:上海中心大廈632米,深圳平安金融中心599米,天津117大廈596.5米,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530米,天津周大福濱海中心530米,臺北101大廈509米,上海環球金融中心492米,香港環球貿易廣場484米,長沙IFS大廈(T1)452米,南京紫峰大廈450米。其中,大樓造價最低的有40億,有兩座大樓造價超過了200億。

中國“蓋樓”全球第一!但也需適度可止,“後遺症”已經爆發

2.中國高樓數量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到2018年末,全球超過150米高樓的前25位城市有14個在中國,佔比為56%,其中,香港333座,深圳262座,武漢228座,上海171座,廣州152座,重慶139座,瀋陽118座,天津116座,杭州97座,合肥95座,成都90座、大連78座,北京69座,長沙68座。中國超過150米高樓的總量大概佔全球總量約三分之一左右,高居全球第一。

就拿2019年來說,根據高層建築和城市居住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僅在這一年就竣工了56座高度超過200米的建築,佔據全球當年竣工量的一半。其中深圳在2019年已建造15座200米以上高層建築,力壓迪拜(9座)和紐約(8座)。值得一說的是,在2019年全球竣工的10座最高樓中,有6座來自中國。

中國“蓋樓”全球第一!但也需適度可止,“後遺症”已經爆發

正如CTBUH報告所說,中國摩天大樓的建設在全球已居於主導地位,名副其實地成為了全球第一。高樓建設潮在近年不斷掀起,每每看到一副副商業地塊出讓,就會讓不少人心情澎湃,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可能又要建多高多高的大廈,說不定就成為了區域或者城市的地標性建築。

不可否認,一個城市能建設高樓,是經濟實力的部分體現,從大家對高樓的關注度來看,高樓還是一個城市的形象體現。從前面城市擁有的高樓數量排名來看,高樓多的城市其經濟水平和城市競爭力也比較靠前。不過,在業內看來,高樓並不是越多就越好,高樓建設已爆發“後遺症”,比如長期停工緩建,甚至還出現爛尾,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資金跟不上,比如:

中國“蓋樓”全球第一!但也需適度可止,“後遺症”已經爆發

1.蘇州中南中心,最初的設計高度是729米,被市民寄予了厚望,一旦建成,將一舉成為中國最高樓,然而從2014年就開工建設,但從2015年開始,這座建築就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此後雖然多次傳出復工,但均未成行。

2.長沙的望遠大廈,計劃建造的高度是838米,比迪拜塔還要出10米,建築面積達到105萬平米,很顯然,這是瞄準世界第一高樓目標而建設的,但從2013年開工後,期間也是反反覆覆,後來直接就沒了音訊。

其實,仔細想想也很正常,這麼多高樓,都對應著不同能力的開發商,高樓建造週期又比較長,誰能保證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建設過程中,企業的資金鍊就不出問題呢?不過是概率大小罷了。除了資金原因,一些高樓建設還因為航空限高、地質不符合或者規劃調整等原因停擺。

中國“蓋樓”全球第一!但也需適度可止,“後遺症”已經爆發

從實際情況來看,一座高樓建設起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建成後也並不是一勞永逸。在業內專家看來,摩天大樓地處城市的核心位置,建成面積大,租金高,不是普通企業所能承受的,所以,空置率往往都不小。持有者要快速收回成本自然不容易,而且在電商的衝擊下,有些高樓要實現盈利可能遙不可及。

筆者認為,一座城市建設一定量的高樓是可行的,有利於提升城市形象,聚合名企和單位入駐。但切不可形成攀比之風,建設過多的高樓。正如前文所說,摩天大樓建設,不僅耗時耗力耗財,還面對巨大的運營負擔。除了大家茶餘飯後吹吹牛,不會為城市發展帶來實質性的好處。與其這樣,不如在發展城市經濟上多下功夫,多為市民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增加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對此,你如何看待呢?

學習更多房產和購房知識,歡迎關注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