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酒業70餘年“睿智釀造”,40年“儒雅名醬”是如何煉成的?

《70年之中國記憶》中有這麼一段話:“一個人的記憶,記錄著的是個人的經歷;一代人的記憶,承載著的是一群人的歷史;一個國家的記憶,譜寫著的是時代的情懷”。

在青州,有一家做了72年的企業,在齊魯這片古老的大地上,陪伴了整整一代人,也帶給了他們一段忘不了的情懷,抹不掉的記憶。它就是青州雲門酒業——一家專注醬香40年的企業。

雲門酒業70餘年“睿智釀造”,40年“儒雅名醬”是如何煉成的?

2009年3月,雲門酒業集團與茅臺集團、郎酒集團一起參與了全國醬香型白酒標準的制定,成為山東省醬香白酒技術規範的唯一制定者。

雲門酒業建廠68週年之際,時任茅臺集團董事長的季克良對雲門醬酒的品質予以高度肯定,欣然題寫“齊魯第一醬”。

雲門酒業建廠69年之際,中國白酒泰斗高景炎先生、季克良先生,首屆中國釀酒大師徐佔成先生、賴登燡先生,山東省白酒協會會長姜祖模先生等人,均對雲門醬酒給予了高度評價,又題詞“齊魯醬酒之冠”。

在山東,雲門醬酒被譽為“江北茅臺”,不由得讓人想知道,為何雲門醬酒能贏得如此高的評價?它為何能與茅臺、郎酒兩大品牌一塊,攜手參與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制定呢?

“江北茅臺”從何而來?

有人說,要探索一件事物的靈魂內涵,必須先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青州,古九州之首,傳承著3000多年的釀酒技藝。青州釀酒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唐宋,成於今朝,比起茅臺和郎酒,雲門醬酒的歷史可以說是更勝一籌。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墨客醉美青州。

雲門酒業70餘年“睿智釀造”,40年“儒雅名醬”是如何煉成的?

蘇東坡《真一酒》中寫到:“人間真一東坡老,與作青州從事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在青州做太守時寫下了:“醉翁到處不曾醒,問向青州作麼生,公退留賓誇酒美,睡餘倚枕看山橫”的佳句。

李清照在青州的詞作中幾乎篇篇浸潤了酒香醇風:“未成沉醉意先融”——酒還沒醉人,人卻醉倒在青山綠水的美景之中了。

1948年青州解放後,在開國元帥陳毅的指示下,人民政府接管了東關“裕豐”酒坊,成立了“膠濟專釀公司青州實驗酒廠”,1974年研製成功醬香型白酒雲門陳釀,1979年雲門陳釀被評為省優質產品,1984年又榮獲輕工部全國酒類大賽銀盃獎,1987年評為全國優質醬香型白酒,從此奏響了雲門醬酒的發展序曲。

從古至今,青州釀酒接代傳承,雲門酒的生產不曾間斷,古人的釀酒之法,沿著時間的軌跡一代代地傳到今天,才成就了這一瓶獨屬北方人的醬香佳釀。

那麼,人們為何稱雲門醬酒為“江北茅臺”呢?顧名思義,這肯定與茅臺酒脫不了干係。說起雲門醬酒與茅臺酒的淵源,或許可以用“一脈相承,難捨難分”來形容。

雲門酒業70餘年“睿智釀造”,40年“儒雅名醬”是如何煉成的?

雲門醬酒與茅臺不僅同為醬香型白酒國標制定者,雲門更是九次前去茅臺學習,茅臺六次來雲門進行指導,可以說兩家酒廠相互之間的溝通學習非常頻繁。時任茅臺集團董事長的季克良第三次到雲門酒業時,深情寫下了“茅臺雲門友誼長存”的佳句。雲門醬酒學到了茅臺酒的精髓,也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酒體風格。這正是在重要的歷史時期,雲門“高瞻遠矚,睿智釀造”的結果。

憑藉學習茅臺和自我努力,雲門酒業逐漸受到業內外關注,其產品質量迅速提升,雲門陳釀更是憑藉其正宗的醬酒風格斬獲各項大獎。

2010年,雲門陳釀榮獲“中華老字號”稱號。

2013年,雲門陳釀釀造工藝被評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5年,雲門陳釀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2019年,國標70G1酒(53度醬香型)獲2019第二屆黃淮流域白酒核心產區標誌產品稱號。

雲門酒業70餘年“睿智釀造”,40年“儒雅名醬”是如何煉成的?

由此“江北茅臺”之名也響徹齊魯大地。這些大獎的獲得,不僅是對雲門醬酒工藝品質的肯定,也彰顯了雲門醬酒作為“江北茅臺”以及北派醬香領軍企業的底氣和實力。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雲門醬酒能被廣大消費者認可和接受,除了其正宗的醬酒“血統”,更重要的是雲門醬酒也有自身過硬的“看家本領”,這也正是雲門醬酒引領北派醬香發展的關鍵。我們把這種“看家本領”歸於一句話就是:用人格,做酒格。

用人格,做酒格

為了打造具有北方性格和特色的醬香酒,雲門酒業技術雲門酒業集團技術攻關小組九次去茅臺“取真經”,使茅臺工藝與青州三千年釀造技藝的有機結合,形成了具有北派醬酒領袖特色的釀酒工藝技法。

雲門酒業70餘年“睿智釀造”,40年“儒雅名醬”是如何煉成的?

首選好水好糧:雲門釀酒只選用“本地原糧,深層淨水”。青州水系發達,土壤肥沃,墾殖歷史悠久,原糧品質上乘,釀酒必選原料最優質的高粱,它發酵後產生出醬油的香氣,酒液微黃,讓人喝了之後醉而不暈,通體舒暢,滿口都是香氣。而釀酒所需之水均來自與仰天山山脈地下水相貫通的水系,地下100米,水質硬度低,無汙染,具有天然礦泉水的品性。

雲門酒業70餘年“睿智釀造”,40年“儒雅名醬”是如何煉成的?

獨創160揉作法:雲門醬酒具有“四高、二長、一大”的特點。端午踩曲,重陽下沙,歷經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每一道釀造工序,都嚴格恪守著每一年的時節變化。經過春夏秋冬五年的漫長歲月後,才能釀製出一杯淳厚的醬香酒。

不僅如此,機械化智能化製作工藝普及的今天,青州雲門依舊堅持採用繁雜耗力的人工下窖,只是因為人工下窖更有利於微生物和諧生長,更好的高溫發酵,潤糧,上甑,攤晾,撒曲。

雲門酒業70餘年“睿智釀造”,40年“儒雅名醬”是如何煉成的?

堅守洞藏貯存:為了能讓意蘊悠長的醬香白酒有一個恆溫恆溼的儲存環境,雲門酒業率先採用了獨特的洞藏貯存方式。2003年,集團全面啟動了雲門洞藏系統工程,於國家4A級風景區仰天山脈獅子峪啟用了“天人洞”、“天合洞”、“天德洞”,洞中常年恆溫保持在16-23℃之間,溼度75%以上,釀酒微生物含量豐富,負氧離子多,為酒的老熟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全國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於橋、高景炎、黃業立在品嚐了雲門春洞藏酒後欣然題詞“洞藏陳釀,北國獨秀”。

雲門酒業的董事長汲英民說:“我人生年富力強最好的這個階段,都在這個企業裡了,我所從事的工作恰恰就要求我們,必須嚴格工藝,要有一種韌勁,我五十多歲了,這一生就幹了這麼一件事。”就這一件事,不僅體現出了全體雲門人的人格,更能體現出他們對釀造一杯好酒的耐心匠心和敬畏之心。

雲門酒業70餘年“睿智釀造”,40年“儒雅名醬”是如何煉成的?

有人把雲門酒業稱為“睿智釀造,儒雅名醬”,在汲取了茅醬精髓之後,根據北方地理環境,融入了博大精深的“北派匠藝”和齊魯文化的儒雅之風,誕生了“北派醬法”,這是雲門的睿智所在。

千年的歷史淵源,72年的建廠根基,40年的醬酒傳奇。雲門酒業在北方廣袤的土地上,散發著獨特的“睿智與儒雅”。讓一代又一代的雲門人、山東人、北方人、中國人記住了她的品牌故事。這是雲門人“執念追夢、匠心傳承”的結果,也是雲門酒業作為“北派醬酒”龍頭企業的不斷追求和精神信仰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