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學習,其實是你在跟孩子溝通這件事時,思維邏輯錯了

孩子不學習,其實是你在跟孩子溝通這件事時,思維邏輯錯了

文|末語

按照原計劃,孩子們現在本應該在學校裡。但由於這次疫情,不得不讓這個寒假延長了很多。對於孩子們來說,實在是一件讓他們開心的事。不過,估計家長們都頭疼不已。

頭疼的不光是這些搗蛋王們,把家裡弄了個底朝天,更頭疼的是,孩子在家學習不聽指揮,哪怕家長們苦口婆心的把嘴皮子磨破,他們還是不會積極主動的坐在桌前學習的。

恐怕,這時家長們便會拿出那雷霆之吼和棍棒,才會讓這些小傢伙們乖乖坐在那學習了吧。

抱歉,原諒我的拙筆,我也不想畫成這樣,但繪畫水平實在有限,抱歉抱歉!

孩子不學習,其實是你在跟孩子溝通這件事時,思維邏輯錯了

模擬圖

雖然人是坐在桌前了,也看著視頻課,但估計,這些小傢伙們的心早都飛到九霄雲外去了吧。但家長們又拿捏不到什麼把柄來收拾這些小傢伙們。

大家都心裡明白,這個“假期”,將會孩子與孩子之間拉開巨大距離的時候。自律的孩子,不用家長督促,學習自然不會落下。

然而,大部分孩子,在沒有了老師的監督,學校的大小考試測驗等,都會是一種懶散的狀態。

許多孩子在這種極度放鬆,自我學習的態度又不積極的狀態下,不用多想,學習效果肯定比那些自律的孩子差多了。

家長們心裡著急但又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雷霆之吼一兩次還起作用,多幾次,孩子都習慣了,哪還會鳥你?

對於學習這件事,很多家庭都是這種狀態:皇上不急太監急!

但學習這件事,真的不能再耽擱!

孩子不學習,其實是你在跟孩子溝通這件事時,思維邏輯錯了

我們每個人一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看似很長,但每個環節都不容忽視。

步入社會的家長們,已經知道了知識的重要性。好學校畢業的學生,今後的職場前景普遍比一般學校畢業的學生要好很多。

他們自己的優勢,更容易去獲得好的發展機會。

他們為什麼會好機會的寵兒?

因為他們在此前求學過程中,抓住了每一個學習讓自己變得強大、優秀的時間。優秀的人,從來不會浪費自己有限的時間。

而這一切,需要做到自律。

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今後成為優秀的人,那麼就得從現在起,認真重視起這件事。你的重視,是孩子的幸運。

讓一個孩子做到自律的前提是:需要家庭配合,幫助孩子養成自己的自律習慣。

就拿孩子不願意讀書這件事來說吧。

我們總認為是孩子不願意去讀書,其實不是的。

我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成甲的《好好思考》。這裡面列了一個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模型圖,大家先看下圖:

孩子不學習,其實是你在跟孩子溝通這件事時,思維邏輯錯了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模型

裡面說,當遇到問題時,當低層難以解決時,在高層次就容易解決。

這是因為從高一層思考問題時,就會主動跳出低層級的思考方式,這樣,我們就會發現新的解決方案。

問題沒變,只是思維方式的層級不同,結果便會不同。

我們先來分析孩子不去主動學習這件事。

按照上圖來看,孩子不主動不學習,這是圖中“行為/行動”這一層級的。

如果家長想說服孩子主動去學習,必須跳出“行為/行動”這一層,去站在“能力”這一層來說服孩子去主動學習。

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內心都有一種不服輸的想法,更不想在自己的同學中落後於別人。

這是人的共性。

瞭解了這一點,家長就可以說服孩子,讓孩子對學習不產生抗拒。

你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想成為你們班的智多星,其他同學會把你當成偶像的。我想那種感覺應該很不錯。但前提是,你得讓自己變成一個很有能力的人。”

人們往往對強者有種莫名的崇拜心理。這是因為,自己內心其實很渴望自己成為那樣優秀的人。

優秀的人,是個發光體,在不知不覺中讓周圍的目光都向著光亮的這邊看來。

但,自己卻似乎不是這樣的人。

而此時,孩子的身邊出現了這樣的同學,孩子自己立刻會被這樣能力強的人圈粉。

我們通常在孩子不主動學習時,只是一個勁的做下列的行為:

1.快去學習

2.你看你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習,你卻在玩

3.不停的碎碎念孩子去學習

4.用雷霆之吼或棍棒督促去學習

你看,這4種行為,實際上,家長和孩子一樣,思考問題時都停留在了同一級層上“行為/行動”。

這種說教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厭學。他會覺得,父母眼中只看到他同學的好。從而對學習的牴觸心會更強。

而家長這種說教方式,就是停留在了“行為/行動”這一層級,讓學習這件好事變成了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頭疼的事情。

這樣思考,不僅沒有解決問題,有時反而會讓問題變得更加糟糕。

而當我們站在“能力”這一層級來跟孩子交流時,家長的思考層面就跳出了原有的“行為/行動”層。

這時,再說學習這件事,就變成了“孩子想要成為一個有能力,被人尊崇的人,學習是一個很不錯的途徑。”

可以跟孩子交流時看下圖:

孩子不學習,其實是你在跟孩子溝通這件事時,思維邏輯錯了

模擬圖

你可以問孩子,如果讓你去看風景,你喜歡站在哪個位置看?

幾乎所有孩子會選擇紅色小孩子,因為杜甫曾有詩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而想一覽眾山的前提是,必須站在最高點。要站在最高點的前提是,自己必須是個有能力的人。

只有有能力,有毅力,有勇氣的人才能站在那個最佳的位置。

人生也是如此。

所以,不是孩子不學習,而是家長們在督促學習這件事上,思維邏輯錯了。

上文中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模型,你可以試著用它來重新思考一下你遇到的問題,我相信,你肯定會發現更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