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送上“定心丸”25萬高三學生順利開課

3月27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我省高三複學新聞發佈會,省教育廳、省工信廳、省衛健委、省市場監管局、太原市教育局、省實驗中學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我省高三開學復課及相關情況。

省教育廳廳長吳俊清:

守好三道防線家長吃上“定心丸”

3月25日,全省472所學校全部開學(含無高三應屆生的民辦學校校內高考補習班),近25萬名學生返校。3天來,各校教育教學秩序井然,校園保持安全穩定,各項工作達到預期目標,家長和社會也終於吃上了“定心丸”。

省教育廳按照“1+3+N”的模式,先後制定開學工作預案和返校工作方案,分類指導各地各校“一校一策”建立相關工作制度。各地各校和相關部門堅決有力按照標準,籌措防護、消毒、測溫等用品,確保防控物資品種齊全、數量充足。全省為所有開學學校設置定點醫院178所,派駐疫情防控指導員554人。每所學校校內都準備了觀察室和隔離區,至少有一名防控指導員駐校指導,校外都明確了一所定點醫院。為強化學校自身防控能力,專門開展衛生知識、防護技能等培訓,規範消殺毒和測溫等流程。同時組織開展返校報到、封閉管理、消殺布控等各方面工作的模擬演練,找準管好每一個風險環節,堅決守好校園一方淨土。

學校開學返校涉及人群大,輻射區域廣,防疫戰線長,對於打好師生健康、校園安全保衛戰異常關鍵。各地各校緊盯居家、返程、入校等重要環節,毫不鬆懈築牢疫情防線。第一道防線設在返程前,各校提前發佈通知,開展網絡返校動員培訓。每個學生和家長按照返校安排,預先對返校後生活、學習和防控物品進行準備。各地各校嚴格執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針對準備返校的學生、教師和服務管理等各類人員,逐人建立信息臺賬,精準掌握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和活動軌跡,確保師生員工在返校前居家隔離達到14天。校內環境實現全面整治,重點對教室、餐廳、宿舍、實驗室、圖書館、衛生間等場所全面消殺,對物體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處理。同時,按照屬地管理和校園陣地原則,由各縣(區、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牽頭,組織當地教育、衛健、疾控、市場監管等部門逐校驗收。驗收通過的學校,方可開學。第二道防線設在返程中,學生儘可能“點對點”返程,最大限度減少與外界接觸。第三道防線設在返程後,嚴把入校關,對進入校門的一切人員都核驗身份、監測體溫,堅決防止帶病進校園。開學後,嚴格落實晨午體溫檢測,堅持“無死角”清潔消毒,教室、宿舍、圖書館等室內場所每天開窗通風,確保萬無一失。

開學後,所有學校的校園一門關禁,除採購、衛生、防疫等切實必要又相對獨立的工作人員,經批准可持證出入外,其他人員一律不得出入。同時,嚴把教室、食堂、宿舍等重點場所,堅決避免人群扎推聚集。上課實行小班教學,全省將原有5247個班級,拆分為9196個班級,每個班級不超過30人,課桌間距適當拉大。下大力保障食宿條件。學生及教職員工全部集中寄宿,宿舍按每房間2至3人安排(最多不超過4個人)。部分住宿條件不夠的學校,借用其他學校或場所寄宿,學生及教職員工實行“點對點”集中接送。嚴控飲食安全,有效防止聚集就餐,確保師生安全。

省工信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佔祥:

加大口罩生產為開學復課創造條件

在確定高三開學時間後,省工信廳深入落實“審慎積極做好開學準備”要求,與省教育廳對接瞭解開學復課對防護用品、消殺用品的需求,建立了“市工信局保障供應、省工信廳統籌調配補齊缺口”的保障機制。在對各市需求進行深入摸底的基礎上,向各市分四批下達了240餘萬隻口罩,由各市工信局根據本市具體情況進行調配。截至3月20日,已全面滿足了高三開學的防護用品、消殺用品需求。

省工信廳成立了醫藥和物資保障組專班,協同各部門力量,形成物資保障合力。向相關物資生產企業派出駐企特派員,切實協調解決企業實際困難,督促企業增產擴能。

建立省市縣三級調度統籌機制,上線生產調度信息管理平臺,制定實施口罩產需對接工作方案,精準下達物資調撥計劃。積極聯繫核心產區,幫助企業加緊採購生產設備及原材料。緊急協調滅菌配套條件,全力保障全省口罩滅菌。協調推動企業生產資質和綠色通行證辦理,搭建運輸協調保障機制。加強銀企對接,積極爭取國家金融支持。列支5000萬元技改資金用於應急物資保障專項獎補,撥付2000萬元流動資金用於保障防護用品採購。

根據全省口罩產量,分三個階段進行了防疫物資統籌梯次保障。第一階段是保醫用,保障省內重點醫療單位和我省支援湖北醫療隊需求;第二階段是保復工,保障復工復產企業、商超企業、交通運輸等關鍵領域使用;第三階段是保民生,在全省口罩產量得到釋放後,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用口罩需求。在全省工信系統的努力和各級各部門的協助下,我省口罩已基本可以滿足恢復正常生活秩序的需要。

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我省口罩生產供應,做好防護物資統籌調配,堅決做到“物資保障到位”,為開學復課創造良好條件。

省衛健委副主任陰彥祥:

堅決阻止疫情向學校傳播

高三年級開學是我省有序恢復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秩序的一項具體行動,省衛生健康委與省教育廳密切配合,上下聯動,同向發力,“十個到位”工作要求中涉及衛生健康部門的任務已全部落實。

省疫情防控辦先後印發了《全省學校防控新冠肺炎工作指南》以及包括復學在內的“四後”疫情防控工作導則和預案,指導學校規範做好開學準備。組織專家多次到基層學校疫情防控風險進行研判評估,為科學調整防控策略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為全省有高三年級的中學各確定了1所定點聯繫醫院,全省178所綜合醫院按“一院對多校”的原則承擔了定點任務,同時在所有定點醫院開通了就醫綠色通道,確保師生髮現異常及時就診。為每所學校至少派駐1名疫情防控指導員,全省共派駐554人,與校醫及相關工作人員共同組成學校的防控指導專班,指導學校完善健康管理制度和消殺工作流程,確保學校防控措施動態到位。組織院感、疾控專家到基層中學實地調研,為精準培訓和科學指導提供依據。省級通過視頻形式,統一對定點聯繫醫院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培訓;省市分級採取視頻會議和遠程網絡培訓等方式,對所有的疫情防控指導人員進行了全員培訓;還編制了《學校疫情防控指導員工作手冊》,確保學校疫情防控工作規範化、標準化、同質化。成立學校疫情防控指導專家組,通過網絡暢通諮詢渠道,重點為縣級駐校指導人員提供遠程技術支持,確保防控中遇到的問題能及時得到解決。在屬地保障的框架下,省、市兩級醫療衛生機構派出專門人員支持了學校較多的市轄區,有效解決了市轄區學校多、醫療衛生人員不足的問題。

下一步,將堅定不移地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堅決阻止疫情向學校傳播。加強疫情監測防控,重點防範境外疫情輸入,追根溯源嚴格管控境外入晉人員和密切接觸者,嚴防疫情擴散傳播。指導學校嚴格落實環境整治、防範聚集、健康監測等各項防控措施。嚴格落實學校封閉式管理,守好學校大門,管好校內師生,為各學段全面安全、順利開學奠定堅實基礎。指導學校統籌做好流感、手足口病、肺結核、麻疹等重點傳染病防控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堅決杜絕學校其他傳染病聚集性疫情的發生。

太原市教育局局長梁宏宇:

一校三專班 確保每個環節不出紕漏

截至3月26日,太原市79所學校安全有序開學,21830名高三學生、2158名專任教師、3628名管理服務人員全部錯峰有序入校,開始全封閉小班化教學。

太原市為每所學校組建的“一校三專班”,已經全部組建到位,進駐學校開展工作。衛健部門牽頭組建防疫人員專班,為每所學校確定一所定點醫院,148名醫務人員進駐學校;公安部門牽頭,與住建、市場監管部門組建的安全專班,共180名工作人員進駐學校;發改委牽頭組建物資保障專班。“一校三專班”為高三開學提供了有力保障。

嚴格逐人篩查,精準掌握每名師生員工返校前14天的健康狀況,逐人填寫健康申報卡,並做出誠信承諾。嚴格分散食宿,全市有11所學校沒有學生宿舍,逐校制定方案,通過改建教室,借用職業學校、民辦學校等多項措施,千方百計解決了學生食宿難題。嚴格安全排查,突出校園安全保衛、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危化品管理等重點工作,在全市學校深入開展拉網式安全大排查,實施隱患清零行動,夯實學校安全基礎。嚴格防控措施,市財政投入550萬元,為公辦學校安裝的74個測溫門已於3月23日全部安裝到位;按照每人每天一個口罩的標準,共準備口罩62.3萬隻,可滿足封閉期間15天的使用需求;已準備測溫槍2302支,其他防疫物資儲備充足,可保證持續供應。

壓實各學校主體責任、法人責任,抓實抓細各項防控措施,築牢校園疫情防控陣地,確保每個環節都不出紕漏。

開學後,每天按時通風清潔,全面消殺。嚴格落實“日報告”“零報告”“晨午體溫監測”等健康管理制度,準確掌握封閉人員健康狀況。加強應急演練,做好流感、肺結核等春季易發多發傳染病防控,保障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校園實行劃區劃片網格化管理,圖書樓、體育館等公共場所實行人流量限制。實行營養配餐、餐飯打包、錯時取餐等措施,確保師生飲食安全健康。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積極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

上好開學第一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疫情防控、自我管理等方面教育。認真梳理總結高三在線教學情況,以適當方式進行學業測試,做好學情分析,及時查漏補缺,抓好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銜接。科學合理安排課程,創新教學方式,課堂上精講多練,提高教學質量。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建國:

全力保障師生用餐安全

3月13日,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下發了《2020年春季開學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驗收要點》,提出8個方面24項驗收標準,概括講,就是“8個不通過”:一是經營場地發生變化未經許可核查的不通過;二是學校未在開學前組織徹底自查,食品安全制度未落實到人的不通過;三是庫存食品,特別是假期前購進的食品及原料未實施清理的不通過;四是食品貯存、加工、清洗消毒、食品留樣、通風排溼等設施設備不能正常運轉的不通過;五是未配備防塵、防蠅、防鼠、防蟲設施的不通過;六是從業人員未開展崗前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和無健康證明的不通過;七是就餐場所不能保持環境整潔衛生和空氣流通的不通過;八是餐飲具清洗消毒不符合要求的不通過。

據悉,此次高三開學全省共開放使用426個食堂。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各級市場監管部門進行全覆蓋驗收檢查,同時省局派出督導組,分赴11個地市開展督查指導。對驗收檢查中發現的隱患和問題,要求幫助指導學校及時整改、及時複查驗收。各地也結合實際,採取多項措施,全力保障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比如,太原市按照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模式和要求開展食堂檢查,對主要食材開展快檢篩查,呂梁市要求各學校食材採用無觸點式配送,大同、長治、晉中、臨汾、運城等也採取不同措施,進行嚴格檢查和驗收。從開學三天來的情況看,各學校食堂運行平穩有序。

各級學校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及時組織開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糾,對自查中發現的隱患和問題,要有整改措施,要責任落實到人,要複核整改結果。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錯時錯峰、分散用餐等方式,減少人員聚集。學校領導要落實好陪餐制度,對飯菜質量進行客觀評價,對食堂環境衛生、從業人員情況等進行全程跟蹤檢查。特別要求,學校食堂不得提供剩飯剩菜,不得加工製作四季豆、野菜、野生蘑菇等高風險食品。

省實驗中學校長孫秀梅:

開發“健康卡”小程序防控教學精準到位

3月8日以來,學校疫情防控和開學準備工作在“嚴”“細”“實”三個字上下功夫,進一步細化開學防控措施,確保疫情防控、有效教學“兩個精準到位”。

疫情防控以來,嚴格執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對師生健康狀況及假期活動情況進行全覆蓋、無遺漏詳細摸排。針對高三開學,學校做好師生健康登記管理,逐人篩查到位。在學校微信服務號上開發“健康卡”小程序,要求返校人員於3月21日如實填寫,系統自動分析其健康狀況確定是否可以返校,點對點對相關師生員工進行細緻篩查。

成立高三開學工作領導組,建立學校、處室、年級組、班級四級防控網絡。隨時為學生解決困難,為學生學習和生活護航。為讓高三教師安心工作,學校成立黨員幹部志願者服務隊,幫助高三教師排解家庭困難,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師生員工報到時要通過紅外測溫門監測體溫,嚴把入校關。按照每個班級不超過30名學生的要求,將每個班級均衡分為A、B班,進行小班教學。

課程安排做到“三結合”: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相結合,線上課程和線下課程相結合,授課與輔導相結合。在小班教學中,採用A課B自主,B課A自主的交換方式,既有教師指導下的學習,也注重給學生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空間。

學生實行分時分層就餐,兩批學生間隔半小時在指定座位就餐。家長可以通過“e成長”APP瞭解孩子在校用餐情況、原材料來源以及營養合理膳食的科學建議。食堂推出3元愛心套餐,建檔立卡貧困生免費用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