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好,胃口就好丨居家防疫,如何健康科學護理口腔

作者 | 高雅麗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已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但全球疫情趨於嚴峻。口腔頜面部處於消化道與呼吸道的起端,通過口腔和鼻腔與外界相通,容易遭受病毒侵襲。兒童是口腔疾病的高發人群,疫情期間,居家出行不便,如何科學地護理口腔?

中國科協邀請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黏膜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唐國瑤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衛婕,為家長和孩子科普不同年齡段的口腔健康保健知識。

嬰幼兒期:需做好消毒

母乳餵養有利於預防嬰幼兒齲,親餵母乳時應保持正確的餵養姿勢。瓶餵母乳或人工餵養時,奶瓶不要偏向一側,不要緊壓寶寶上下頜。餵奶後用少量的溫開水清潔口腔,每日早晚可用清潔的紗布或者乳膠指套蘸清水清理寶寶的牙齦、顎部並按摩牙床。家長避免給寶寶口對口餵食和共用餐具。

3歲以內建議使用含氟牙膏的使用量一小片,應由父母、長輩幫助孩子刷牙,採用圓弧刷牙法,幫助孩子逐步建立口腔護理重要性的意識和理念。建議家長選購牙刷時參考我國含氟兒童牙膏量氟離子濃度應在0.05%~0.11%之間。

嬰幼兒免疫力較低,容易感染原發性皰疹性口炎、鵝口瘡,家長無需過分恐慌,此類疾病有自限性,經過正規治療絕大多數病例預後良好,同時家長應做好嬰幼兒手衛生要求,玩具、奶瓶等間接接觸物品也要做好消毒工作,可用開水蒸鍋煮15分鐘。

學齡前兒童: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學齡前兒童的乳牙已基本發育完全,應選擇適合的兒童牙刷和含氟兒童牙膏,牙膏量為綠豆大小,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時間至少3分鐘。4~5歲是乳磨牙鄰面齲壞的好發年齡。因此,刷牙後清潔牙縫之間的食物殘渣,對預防齲病至關重要。

該階段兒童咀嚼能力有限,愛吃高糖以及軟性食物,此類食物不僅含糖高而且粘稠性強,易發酵產酸,利於細菌繁殖。家長應該在這個時期引導孩子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如選擇合理的食物與攝入量,並瞭解用餐間隔,而不是單純的禁止吃某種特定食物。

學齡前期兒童活潑好動,多因玩耍不慎跌倒引起乳牙外傷,導致牙齒鬆動、折斷等情況發生,嚴重時可能影響後期恆牙發育和正常萌出,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院就診。3歲後乳牙全部萌出建立咬合,不正常的咬合關係會導致孩子面部發育異常,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正規口腔醫院正畸科,做一次矯正篩查,看是否有異常需要早期矯正干預治療。

學齡期兒童青少年:科學刷牙

6~12歲時,乳牙開始更換,長出恆牙,稱為替牙期。這期間要注意加強咀嚼,吃富含纖維的食物,選擇替牙期的牙刷,牙膏逐步過渡到成年人牙膏,牙膏用量為豌豆大小。12~18歲,所有恆牙都已基本萌出,屬於恆牙列期,共28~32顆牙。青少年應使用成人牙刷和含氟牙膏,至少早晚各一次,每次至少3分鐘。

家長應鼓勵並引導孩子養成科學刷牙的良好習慣,讓刷牙成為孩子起床後的第一件事、睡覺前的最後一件事。

替牙期,孩子會經歷牙齒不齊的“醜小鴨”階段,家長不必過於擔心,這只是暫時性的,之後牙齒們會“各自歸位”。但乳牙早失、乳牙滯留、扁桃體肥大或腺樣體增引起的兒童張口呼吸、咬唇、偏側咀嚼,吮手指等不良的口腔習慣可導致頜面部發育畸形,如出現這些問題都應該及早看牙醫進行早期阻斷治療。

此外,若恆牙萌出後仍排列不整齊(12歲左右),需要去看正畸醫生進行治療,此時正是正畸治療的黃金時期。但如果孩子頜面異常,如“地包天”等,則需要儘早看牙醫,早期干預效果會更好。

利用好牙線、衝牙器

乳牙期和換牙期間,孩子牙齒容易有牙縫,這是牙齒髮育過程中正常的生理間隙,但是食物碎屑和沉渣容易塞在牙縫裡感到不適,還會有臭味道,很多孩子常常不自覺地用小手伸進嘴裡,摳牙縫。這個動作既不衛生,也無法解決塞牙問題,還容易導致牙齒鄰面齲壞——即相鄰兩顆牙齒“肩靠肩”的地方蛀了。

建議孩子每天使用牙線,清潔牙間隙、牙齦線下等不易刷到的部位。3~8歲娃應由家長幫忙;8歲左右可以獨立使用。此外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兒童專用牙線棒、兒童衝牙器等來清潔牙縫。專家提醒,牙器只是輔助清潔牙縫之間的菌斑,並不能代替刷牙。

運動有助於口腔健康

生長髮育期兒童在保證營養的同時,也要保證一定的運動量。積極運動不僅可以降低兒童體內脂肪堆積,減輕體重,促進健康飲食,減少糖攝入量,改善兒童蛀牙情況。研究發現,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會增加兒童青少年屏幕時間,同時也會增加碳酸飲料攝入,增加蛀牙、牙菌斑發生率。此外,缺少運動、不健康飲食都是牙周炎等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而健康生活方式,即飲食合理、不吸菸、適量飲酒、保持健康體重和定期運動都與口腔健康行為息息相關,積極的運動可以促進孩子自尊和自信心的發展。

《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推薦,6~17歲兒童青少年每日應進行至少累計60分鐘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每週至少3天高強度身體活動和增強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動。疫情居家期間,也應該積極進行居家身體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